醫之大者,為國為民

去時冬未盡,歸來春芳菲。3月30日,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最後45名隊員平安回湘。在老區人民的依依惜別和家鄉父老的熱情相迎中,619名醫療隊員至此全數凱旋,圓滿完成“守一城、護一國”的使命。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他們是醫療湘軍的英雄代表。口罩後面,是一張張生動臉龐;防護服包裹著的,又豈不是一個個血肉之軀。“你問我們怕不怕,誰不怕呢?但是,我們如果不衝上去,誰上去呢?”面對確診數字增加,同樣難免恐懼;歸期未定,自然心有不安。將害怕的本能壓下去的,是專業精神和責任擔當。我們知道他們是誰,是白衣戰士、生之希望;也知道他們為了誰,為了使命、救死扶傷。人們所讚頌的“勇敢無畏”“專業精湛”“能打勝仗”,來自他們對職業身份的自覺體認,來自對科學與專業的充分敬畏,歸根到底是來自心中對“生命”的珍重和對“人民”的敬意。

“想黃岡之所想,急黃岡之所急”,他們是“湘鄂一家親”的有力註腳。當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成為第一支抵達當地的醫療隊,他們的“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撫慰了黃岡當地醫護人員的“急難愁盼”;當疫情發展呈現“告急”之勢,流調檢測分隊“迎難而上”,不斷提高核酸檢測能力,將新冠病毒的蔓延消滅在了萌芽狀態;當重症病人“危在旦夕”,湖南重症醫學科開科,決勝大別山有了搶救危重病人、提高治癒率的“定海神針”;當黃岡“清零”,卻仍有其他患者等待救治,湖南醫療隊“二話不說”留下MDT專家團隊、ICU團隊、ECMO團隊。這般同江同湖的“巴心巴肝”、守望相助,也是我國快速有效抗疫的生動寫照,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這一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匯聚起共克時艱的信心和力量。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他們還是星火燎原的榜樣力量。長沙市怡雅中學2400餘名學生言為心聲,把這些白衣戰士比作“穿過黑夜的明亮閃電”“永遠奔騰不息的火焰”,在1475封信件中將對援鄂醫療隊員心底的崇拜、感激和敬愛訴諸筆端。醫療隊員們的回信致意,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了一顆顆愛和勇敢的種子,讓他們明白奉獻的價值和意義,醫療隊員們的逆行壯舉更是為新時代青少年樹立了榜樣、提供了指引。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透過白衣戰士逆風前行的無畏、前赴後繼的身影,人們驚歎於“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走近抗疫一線,人們感佩於“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的仁心大愛;品讀前線故事,人們更深刻理解中國是如何“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的619名隊員,以及無數和他們一樣的英雄兒女,挺立起民族精神的巍巍高山。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如今,社會生活漸漸步入正軌,他們也將回到曾經的“平凡模式”,但偉大的抗疫精神是不朽的。這種精神,人們在“九八抗洪”時見過,在抗擊“非典”時見過,在汶川抗震救災時見過,在當前這場疫情防控總體戰中更是處處可見、集中爆發。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這種精神將被永遠高揚、永遠傳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