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看過《編輯部的故事》的朋友,都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有6個。

按照年齡分大抵可以分為3組:

青年組:李冬寶 戈玲

中年組:餘德利

老年組:陳主編 劉書友 牛大姐

《編輯部的故事》一劇對人物的刻畫,很大程度上,仰仗著臺詞與對白,即是通過各色人物的唇槍舌劍、言語交鋒體現人物的具體性格。在每一集中,都有個中心事件,而六個主人公面對這個事件的不同態度與彼此展開的矛盾與衝突,則是該劇的精彩之處。

《編輯部的故事》比之一般連續劇,縱使在情節上具備一定的連續性,但每個故事皆可獨立成章。六個主人公從第一集開始,性格已經成型,並非是成長層次鮮明有明顯變化弧光的角色。這也就是說,無論從哪一集開始切入,理解人物性格都沒有阻礙。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很多時候,因為飾演兩位年輕人的演員葛優、呂麗萍太過出彩,我們會將目光集中在外冷內熱的李冬寶、俏皮伶俐的戈玲,而忽略到三位老年角色彼此間的差異。比如說,同樣是刻板守舊,老劉與牛大姐的方式就存在本質的差異。

而老陳作為獨享內間辦公室的主編,他的處世之道是很值得玩味的。我們很難用“老好人”之類的詞形容他,那麼老陳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狠角色”?我為什麼說他被低估?我們從兩集的具體細節來漫談。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01.《誰主沉浮》(該集編劇馮小剛、王朔)

《誰主沉浮》是全劇的第一集,其之於《編輯部的故事》,類似《發揮餘熱》之於《我愛我家》,開宗明義、奠定大局,人物性格、全劇調性,在第一集昭然若揭。

標題即把本集的中心事件道明:誰主沉浮?(當然不是和平母親的“姆們”)該集圍繞的是一個競選主編的事件:《人間指南》刊物頹勢難逆,人心渙散,青年編輯試圖跳槽,於是開始了一場圍繞著“主編”位置的唇槍舌戰。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老陳首先是負疚隱退,主動示弱,以身體老邁為由退出主編之位,將位置拋出留予五位編輯。

但如果繼續看接下來的潛臺詞便會發現,老陳實則以退為進、運籌帷幄,即是說這是精心策劃好的。表面上他退出競爭,實則他心知肚明——其他五人都做不了主編。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首先是餘德利,侯耀華飾演此類文痞子可謂是手到擒來,但他在編輯部可謂是“勢單力薄”,儘管以現在的眼光看,他善於鑽營,懂得金錢社會運作規則。但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他對於兩位保守的老同志來說,身上“社會習氣”太重,缺乏責任心。而對於兩位年輕的“文藝青年”,他又過於世俗化。

而餘德利的辦公位置正好是五個人裡唯一沒有“對位”的,這種設計正好是符合人物的性格類型與編輯部內的代際年齡段分佈。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其次是劉書友,謹小慎微、隨波逐流,本身不具備威懾力,他總是愛通過降低姿態討好取悅他人。他試圖通過巴結老陳的“內部推舉”來獲得主編位置。

但老陳對此只是笑了笑,輕描淡寫一句話“我們早晚都得退下來”,言外之意即是暗示老劉的年歲能力也不足以勝任主編一職。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對於李冬寶與戈玲,老陳一方面知道他們思維活躍,擁有真才實學,藉著年輕人的聰穎、迫使他們找到刊物的新方向;另一方面,他們心高氣傲、為了“邀功”起了內訌。(李冬寶將二人合作成果算在自己一個人頭上)

牛大姐自我標榜思想端正,卻無法以德服人,經常在唇槍舌劍的爭鋒中淪為三位年輕人揶揄的對象。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而最終的選票結果:五人一人一票。

老陳此時便主導大局,完美連任。既逼著每個人想出了辦好刊物的新主意,又讓每個編輯明白誰才是最知曉人心、審時度勢、掌控全局之人。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當他採納了每個編輯的意見,發揮了兩個年輕人的才智,中年人的精明,老同志的責任心,五個編輯反而感覺到了認同感。彼此各得其所,又對老陳心服口服。

僅僅是全劇的第一個小故事,老陳看人下菜,借力打力,洞悉全局的處世之道是令人歎服的。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02.《人工智能人》(該集編劇王朔、馮小剛)

在懷疑雷絲是假機器人那集,老陳也用了類似的“打太極”思維。他提議彼此之間來個互相揭發,以此來窺探人性弱點。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這也是全劇中最劍拔弩張的一場戲,彼此撕破虛情假意麵紗,直戳對方弱點。

牛大姐認為老劉愛佔小便宜。

老劉認為牛大姐“嚴以律人,寬以律己”。

甚至戈玲的穿著做派都成了被指摘的對象。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當他們陷入了激烈的爭吵中鬧得不可開交之時,老陳則在一旁“清場”並“訓斥”。

問題在於:老陳從提議揭發時就完全會料到這種局面,因此,這一切爭吵又在他的“盤算”之中。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03.處世之道決定了他人的態度

除卻這兩集的經典案例,老劉的處世之道還體現在很多地方。例如,很多形形色色的人鬧事,其他編輯總是會意氣用事,非但解決不了禍端,還深陷泥潭。而老陳卻經常可以做到擅打太極、看人下菜、察言觀色,三言兩語便抓住對方心理狀態、輕易地就安撫平息了對方情緒、做到一碗水端平。

由此可見,性格與處世之道也決定了他人的態度。

老劉謹小慎微、愛擺低姿態,其他同事也並不會發自內心高看他。

長大後才發現,老陳才是《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狠角色”

牛大姐將仁義道德掛在嘴上、待人嚴苛、自身卻擺脫不掉小市民心理,三位年輕人則毫不相讓、時常一針見血地對其缺點進行鞭撻。

老陳縱然因為年歲問題,思想未必能緊跟潮流、與時俱進,但總能抓住每個人的微妙心理,權衡出一種最微妙的處事方式。

因而,《編輯部的故事》中6個人構成的辦公室小社會,實則是一個更廣闊的社會縮影。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如何與其他人相處?對待人與人之間矛盾衝突的化解方式,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分量

這也正是全劇六個主人公佔據一半的老年人中,為何老陳更受全體成員尊重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