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定檔撤檔一系列變化之後,《囧媽》終於定在了大年初一,免費上映了。
《囧媽》講的是中年男人徐伊萬被迫和媽媽一起乘坐火車,共度六天六夜的故事。
徐崢說:任何一個成年男子和母親共處六天六夜都會是一場噩夢。
他用一貫的搞笑方式把母子相處的衝突都表現了出來,有很多網友在看過之後大呼:沒錯了,這就是我和我媽的日常。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媽,徐伊萬的媽媽,太真實了。
長大了,和媽媽的溝通就難了
中年男人徐伊萬,和媽媽的溝通真的很難:
明明幾天前和媽媽說好了一起坐飛機去俄羅斯,可媽媽偏要自己坐火車;
解釋了無數次指紋開鎖很安全,可媽媽偏要在防盜門上再裝一個大鐵鎖;
說過幾次不要總是在微信上發超長的語音,可媽媽總是能讓60S的語音條排成方陣……
徐伊萬歇斯底里地喊:媽,你能不能聽聽我說話。
小時候,父母為我們指引著世界,我們親密無間。長大了,我們對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而父母也有他們的一套生存法則,代溝便因此產生了。
2020年的春節“如何讓爸媽聽話戴口罩”成為了各大網站的熱搜。
無論是在知乎,豆瓣,還是微博,朋友圈,年輕人們想盡各種辦法去說服父母,別出門,別出門,戴口罩。可父母們就是一邊“嗯嗯”的答應著,一邊就是不帶。
老人家們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理論:我只是遛遛狗,不出小區,沒事的;我只是買個菜,走路就10分鐘,不遠,沒關係的。
為什麼和父母溝通這麼難?因為他們跟不上我們的腳步,我們又對他們缺了點耐心。
他們送我們去見了大千世界,讓我們瞭解了更科學的生活方式,有了更開闊的眼界與更客觀的看法,與此同時,他們的做法在我們眼裡漸漸“落伍”了。
“無法溝通”和“不聽話”的原因,恰是因為我們與媽媽所瞭解的信息不對等。
就拿春節不串門這事來說,當村委會的喇叭響起,媽媽們明白了疫情有多嚴重,還是會乖乖呆在家裡的。
長大了,媽媽就不親密了
登上火車的徐伊萬,享受到了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
不分時間,不分地點的強行投餵:柿子,雞蛋,紅棗,只要媽媽想起來,就向他嘴裡塞一塊。
每天定時定量的健康飲水:早上喝紅豆水,中午喝薏米水,每個時辰都要喝不同的水,時辰一到,媽媽就帶著一杯水出現了。
近乎於24小時的“監控”:徐伊萬偷偷瞟了一眼隔壁的妹紙,媽媽就要把他喊出去一頓教育。
在這樣的情況繼續了幾天後,忍無可忍的徐伊萬終於爆發:媽,你能不能別管我了!
這句話聽起來多熟悉。
有個朋友曾經和我吐槽自己和媽媽的相處感受:春節回家。前3天,睡醒有飯吃,渴了有水喝,覺得世上只有媽媽好。後幾天呢,則是:媽,我想睡懶覺,早上別再喊我起來了;媽,我不餓也不渴,不用給我拿吃的了;媽,我都三十多了,自己冷了會穿衣服的,不用給我拿秋褲了……
其實,我們都明白,無論我們長多大,哪怕是70歲80歲,在她們眼裡,也依舊是那個需要被人照顧的寶寶。
道理都懂,為什麼還是無法忍受呢?
因為媽媽的愛沒變,我們的需求變了。
我們長大了,有自己的規劃,即使明白媽媽所有的舉動都是出於愛,也無法像一個寶寶一樣,聽從媽媽的所有安排。
有句話說,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的愛。
每個媽媽都要面臨孩子成長路上的漸行漸遠,以愛之名的控制,正是因為媽媽們捨不得孩子,怕失去原先那份親密。
她們還沒有學會新的方式來愛我們,才讓我們越來越想逃離。
長大了,媽媽就變慫了
在母子的戰爭中,先投降的,永遠是媽媽。
倒不是因為她們真的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孩子永遠是她們的軟肋。
長大了,那個態度強硬的媽媽就變慫了。當我們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世界卻以她們不理解的方式運轉時,她們就開始恐慌,生怕孩子承擔任何風險。
《奇葩說》有一期關於父母的辯題:是說面臨高考,父母能不能離婚。這期辯題,堪稱是史上最難打的辯題之一。
辯論結束後,有記者採訪參與投票的媽媽們:為什麼他們會同意辯手的觀點,卻絕不改變自己的選擇,無論如何,都要等到高考後才可以離婚。
媽媽們回答說:這是關乎孩子一輩子的事,不能承擔一點風險。
這就是媽媽,自己的開心和幸福,永遠都排在孩子的後面。
對她們來說,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孩子幸福。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世界上有一種專門拆散母子關係的怪物,叫做長大。
長大了,我們有了自己的廣闊世界,卻常常忽略了,在我們的身後,還有一個漸漸老去的媽媽。她們已經無法像以前一樣為我們遮風擋雨,卻依舊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表達著愛。
也許她們很煩,但世上找不出第二個人,像她這樣不計回報,毫無保留愛你的人了。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媽媽。多點耐心,多點理解,跟媽媽的距離,就近了。
不要再去抱怨這個寒冷的春天,趁著假期還長,好好陪陪她們吧!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就轉發、評論或者點個贊吧!
閱讀更多 覺醒的父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