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师独家解密:从意义、选书、方法告诉你读书的真相

樊登老师想必大家都不会太陌生,就算没用过樊登读书会,那你肯定也听过他的大名。樊登老师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以后,做过主持人、当过老师,最后,他发现原来给别人讲书也能做成一门生意,便诞生了樊登读书会。樊登读书会到现在已经第7个年头了,一年带大家通读50本书,上千万的用户量。今天我们就通过这本书,窥探一下樊登老师读书的奥秘。


樊登老师独家解密:从意义、选书、方法告诉你读书的真相


01 复杂时代,阅读是大众反脆弱的武器

新冠病毒肺炎的突然来袭,让世界进入了恐慌和停摆。截止3月19日,美国股市在10天之内经历了4次熔断,啥意思呢,就是跌惨了,跌的不能再跌。网上有个段子,巴菲特在3月8日说自己活了89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巴菲特又见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熔断……

在生态系统里,系统越复杂它的稳定性就越好。但是在工程学当中,基于控制论的计算机推理发现,系统越复杂越容易出现不稳定性。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不就是这样吗?

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说:读书是最反脆弱的学习方式。

读书成为最反脆弱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读书是主动的学习方式。

原因很简单,一般人很少随随便便就找本书去读,大多数情况下是遇到了某些问题,然后去找这方面相关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就是主动的方式。

看看爱因斯坦的成长就知道了,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是他的成长源于自己的兴趣。没有人教他什么是相对论,什么是E=MC平方。他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找一本本好书,弥补自己的知识缺口,填充自己认知框架中欠缺的部分。

2.读书是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

大家都上过学,都知道虽然几十个人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但他们的成绩是天壤之别的。事后去问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们往往都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的,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读书也是如此,阅读同样的一本书,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收获。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樊登老师独家解密:从意义、选书、方法告诉你读书的真相


02浩如烟海,科学性是选书的唯一标准。

大家都知道读书好,但是在几百万、上千万册的书里,如何选书呢?用我们有限的生命,面对无穷的而且质量参差不齐的图书海洋,如果没有有效的筛选方法,我们就只有一个结果——被烂书浪费生命。

樊登老师在这本书里就透露了他的独家选书心法,我已经试过很多次了,非常有用。简称TIPS原则。

T(Tools)是工具。很多不读书的人喜欢问:读书有什么用?这里的有什么用,指的就是书籍的工具性。简单来讲,就是这本书能够提炼出什么样的方法来让你使用,有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我们正在分享的这本《读懂一本书》,它的工具性就体现在——读完这本书,你就知道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讲书。

I(Ideas)是新的理念。读书的一个目的就是扩充我们的认知。如果你觉得一本书没有能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那就从侧面反映这本书不值得你读。总结成一句话:

没有提供认知增量的书不值一读。

P(Practicability)是实用性。这个比工具来的更直接,我直接举几个例子你就知道了。承担着每一代人青春的记忆的一本书——我们高考时都用过的《5年高考3年模拟》,就属于这个类型的书。如果某本书是讲屠龙的,如果当作消遣来看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想通过它真的学到屠龙技,那就不太现实了。按照这个原则呢,有教你做饭的书、教你穿搭的书、教你某个软件的书,都是属于这个类别的。

S(Scientificity)是科学性。正所谓科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读书肯定是为了增长知识,那前提是我们看的就是正确的知识。如果看了一些根本就不对的知识,那还真不如不看。这个原则有点抽象,如何实际操作呢?分享一点我自己的经验:就是去买大出版社、大的策划方、知名作者的书。国内比较知名的文学小说类出版商就是读客,商业类或者提升认知类就选湛庐图书和中信出版社,一些比较经典的翻译作品及选译林出版社。跟着他们买几本不会有错。


樊登老师独家解密:从意义、选书、方法告诉你读书的真相


03主动出击,享受大量脑力摩擦带来的意外惊喜。

在第一小节中,我们说读书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那我们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呢?我们继续把这个主动拆解一下,按照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可以拆解为这三部分:主动“求知”、主动“获知”、主动“传知”。

如果因为我的表达让你不知所云,不用担心,接着往下看就行了。

主动求知:读书的一种方法是带着目的去读。例如,我不知道如何写一篇受读者欢迎的文章,这时候我就赶紧去吧所有与写作相关的书都买来读一遍。再比如你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你就就去把跟教育孩子相关的书都读一遍就找到方法了。

除了带着目的和问题,还有一点就是熟悉书的写作背景。有的书有背景知识,比如像樊登老师的这本书,它的背景知识就是我们对樊登老师、对樊登读书会的了解。当然樊登老师这本书比较好的是,他主动在书中交待了背景,讲述了他是如何被讲述改变命运。有的书是没有背景知识的,直接跳到了解决方案上,比如《掌控谈话》。

樊登老师在书里说道:一本书的背景知识,能够帮助读者开阔眼界,让人们了解一个理论的前沿研究状态是什么,从而间接地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


樊登老师独家解密:从意义、选书、方法告诉你读书的真相

主动获知:书中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

前面我们说要主动去求知,但是往往有求而不得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们要主动去获取,获取一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有哪些解决方案;或者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变化的过程是什么。

这里要把书分为两类来看,一类是故事书,一类是工具书。比如《苏东坡传》、《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这样的书,书中叙述的就是过程,并没有解决方案。工具类的书在这个部分就是寻找解决方案。比如我们正在读的《读懂一本书》,就是先讲述了樊登老师一个工科男的讲书历程,然后再从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讲述这几模块分别叙述,给出了很多可以操作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说的解决方案。

主动传知:你准备好做个解密者了吗?

你一定听过一句话,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别人教会。这是通俗的讲法,如果再严肃一点地说,就是许岑老师在他的课程《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中讲到的:学习要真正的有效,一定要有反馈,要有及时的反馈才好。主动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播出去,就是很好的寻找反馈的方式。当我们从学校出来以后,已经很难找到像老师那样可以及时反馈的人了,所以我们要主动寻找。不管是写作也好、演讲也好,或者就像樊登老师说的,每当你看完一本书就讲给自己的家长朋友听。

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学习方法后来被总结成费曼技巧:如果你认为自己学会了某个专业知识,就需要把这个知识教会10岁的孩子!

连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在用的方法,你不试试吗?


樊登老师独家解密:从意义、选书、方法告诉你读书的真相

04结语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内化,让知识和自己融为一体。只有学习者自己最有可能知道自己渴望知道的和已经知道的。通过大量读书建立起你的知识体系,让它们成为你不断向上攀登的知识脚手架。


本文作者: 非典型95后理工男,创新教育探索者,终身学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