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里是怎么扫墓的?

江家小哥


非常荣幸为您解答。我是河南的,接下来我给楼主讲一下我们河南清明节扫墓习俗。

扫墓即指的是“到坟前祭奠死者。河南地区民间认为“入土为安”, 所以墓坟被认为是对去世亲人的最好安置。作为农耕文化的遗存,扫墓的习俗历经千余年的延续,逐渐形成有固定时间、一定禁忌的仪式。

扫墓的规矩主要是:

(1)供品要齐备。给先人扫墓, 供品不备则已,要备就必须齐全。刀头必备,菜品必有,果品也不可缺少,香烛纸炮更不必说。该有的东西如果丢三落四,祖先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认为自己的子孙不孝。供品在“扫墓”之前也不能食用。过去农村生活条件不好,点心、水果平常吃不到,“扫墓"预备的东西难免会使馋嘴的孩子垂涎,他们甚至会趁大人不注意偷吃,这在农村会被认为是对先人的不敬,是家教不严、家风不正的体现,所以"扫墓”的供品一般是一家之主提前准备的,且不让孩子知道,如果"扫墓”的供品被孩子们吃了, 是需要重新置办的。

(2)摆放和收拾供品要从容。 扫墓摆放和回收供品都有讲究:摆放时,点心水果在前,刀头、菜品在中间,香烟、水酒在后;祭奠仪式结束后,要从后往前慢慢收拢供品,不可操之过急如果不小心打翻了盘子,应默念悔词以求先人原谅。

(3)是穿戴整齐,不能喧哗嬉戏。人置身于不同的场合就应该有不同的穿戴打扮,与外在的环境和谐。扫墓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祭奠活动,忌讳穿红挂绿,也忌讳衣着不得体。喧哗、嬉戏打闹是不严肃的,是对先人的不敬,如果需要说话,应该低声细语,以不引起他人注意为宜。

(4)纸钱完全焚化之前不能离开。扫墓烧纸时应念念有词,大意是后人没有忘记先人的功德,今天是什么日子,我们来给您送钱,并提醒先人“收好”自己的“钱”;希望先人保佑自己的后代身体健康、全家平安。如果纸钱尚未充分焚化,就意味著先人还没有收好纸钱,这时是不能收拾东西离开的。按照现在的解释,中原地区的坟墓一般都在农田中 ,纸钱没有完全焚化可能会引|燃周围的庄稼或是树木,引起火灾,这条禁忌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可能是杜绝火灾的发生。

扫墓作为神灵崇拜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来自灵魂不死的观念,又与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自然崇拜密切联系,表现出多重的信仰形态,成为信仰民俗传承的原始思维根源,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 扫墓的风俗是对先祖的一种文化记忆,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当然它的继续传承也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


二十八画先生


拔出杂草,清扫落叶,修葺坟头,一般给坟头培土,代表家族人丁兴旺,然后给仙人焚香,烧纸钱,聊聊心里的话,祷告祷告,最后等纸钱烧完磕头,清理火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