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文章這樣寫

漫談“四度”文章

張然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平時與朋友邊慢慢品茶邊相互交流,常常談到寫作方面的問題。譬如:如何把文章寫得更有溫度一些,如何把文章寫得更有深度一些,如何把文章寫得更有高度一些,如何把文章寫得更有力度一些,等等。

對此,我姑且稱之為寫文章的“四度”吧!

究竟如何把握這“四度”,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任何事物決不是沒有規律可循的,決不是沒有經驗可談的,決不是沒有心話可說的。

“四度”文章這樣寫


首先,談談如何把文章寫得有溫度。要想寫出有溫度的文章,必須下一番真功夫、硬功夫、實功夫不可。否則,是很難寫出帶有溫度的文章的。

何為有溫度的文章?有人講,寫出來的文章要冒著熱氣,寫出來的文章有帶有露水珠,寫出來的文章要使人感動不已,寫出來的文章要催人淚下。不錯,文章其實就應該是這樣的。

都說站著說話不腰疼。話是這樣說,但要想真正寫出來實屬不易呀!如何寫出這樣的文章,我認為必須在細節上下功夫。商場上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其實寫文章何嘗不是如此?如果整篇文章全是些假大空的話,通篇都是一二三式的八股文,簡直像個癟三,沒人去看不說,關鍵是根本不含任何溫度,最多是篇應景之作罷了。

因此,無論是寫消息,寫通訊,或寫散文,都需要有細節。要麼對人物心理進行刻畫,要麼對周圍環境進行描寫,要麼對故事情節進行細化。我讀過一篇文章,作者在寫主人翁家中如何貧窮時,他沒有直接去寫主人翁是如何如何的貧窮,而是寫了一個細節。主人翁飯後,他家唯一的一隻老母雞,圍繞飯桌轉了三圈,竟然沒有覓到一粒食物。這說明主人翁吃飯是多麼的仔細呀,為啥這樣?因為,他家貧窮呀,捨不得丟一粒米,捨不得掉個饃渣呀!

“四度”文章這樣寫


其次,如何把文章寫得有深度。打井要想有水,必須向下深挖;要想出甘泉,還要進一步往下深挖;要想出現帶有地熱的水,更需持續向下深挖,至少需要幾百米。

打井如此,寫文亦是如此。但,一般情況下,寫幾百個字的消息稿,要想表現出多麼有深度的內容是很難達到的。因為,畢竟受字數的限制,受篇幅的制約。

因此,要想寫出帶有一定深度的文章,我建議多寫些通訊稿,只有通訊才能將表達的內容表現得更有深度,只有通訊才可以寫有更多內容,才有更多話兒可說。

當然,報告文學(紀實文學)也是寫深度文章的一種良好的表現方式方法。

第三,如何把文章寫得有高度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會認為凡是有一定高度的文章,絕大部分是緊跟當下形勢的。

當前形勢需要什麼的文章,就寫什麼樣的文章。尤其,當國家出臺什麼樣的新政策之後,需要有落實,需要有踐行,需要有結果,在這個時候,誰能抓住這一機會,誰就定能寫出有高度的文章。

當然,要想寫出這樣帶有一定高度的文章,的確不易。它需要吃透上情,瞭解下情,並且把上下很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有人講,站在天安門前想文章標題,站在田間地頭找文章事例,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兒。

從近幾年來獲獎新聞作品來看,絕大部分是以新華社記者或人民日報記者居多。因為,他們站位高、行動快、角度新、標題亮、內容實,所以文章有高度。作為下面市級以下媒體記者或通訊員,一般情況是很難寫出帶有一定高度的文章的。

“四度”文章這樣寫


最後,如何把文章寫得有力度。有力度的文章,有人講,雜文是有力度的,像匕首、像標槍,直接刺向對方的主要或要害部位。

但,現在真正能寫雜文的人並不多了,因為平臺不多了,載體不多了。原來河北有一家《雜文報》,早在幾年前因經費問題而不得不停刊。

那麼,還有沒有可供寫出有力度文章的體裁或形式呢?

答案,有!這個體裁就是言論或時評。

當大家讀到好的言論或時評之後,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評論,或拍案而起道,這篇文章有力度,收藏,保存,轉發。

這類文章,一般會出現在《人民日報》的評論部或新華社的評論部,或出自某個評論大家之手。《人民日報》評論版每天都有有力度的文章可供閱讀。《新華社每日電訊》同樣每天也有有力度的時評文章可供閱讀。

“四度”文章這樣寫


這些都需要廣大讀者認真閱讀與感悟。尤其,在讀國家級這類報刊雜誌的紙質文章與電子文章時,兩者味道絕對是不一樣。

所以,我還是建議,大家多讀紙質的文章。你可隨時寫下自己的感想感觸,你可隨時記下你的靈感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