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家乡小时候的味道,能让你记忆深刻印象的食物有哪些?

cz2018678


您好,我是小葫芦姥姥,我是六零后,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去同学家玩,她妈妈蒸的榆钱窝窝头,我是第一次吃,咬在嘴里筋筋的,再配上辣椒糊涂酱,别提多好吃了,我一口气吃了人家两个窝窝。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让我妈也给我做,结果我妈把我吵了一顿,说我不该吃人家的窝窝,因为那时每家都是按照粮食标准吃饭,都不是很富裕。我是东北人,那时刚到河南开封,东北不吃类似柳絮,榆钱,槐花这些东西,所以我第一次吃榆钱窝窝头,就给我留下深刻记忆,闹着让妈妈给我做,妈妈就专门请教榆钱窝窝头的做法。从那以后,每到春天春暖花开,我妈妈就做柳絮包子,榆钱窝头,槐花饺子。几十年过去了,就是这些春天特有的味道,也让我成了地道的河南人。


小葫芦姥姥


你好,我是十三郎。

要说让我记忆最深刻的美食,肯定就是外婆做的小黄鱼和爷爷做的猪油炒饭了。

外婆做的小黄鱼

记得小时候,每当外婆做小黄鱼的时候,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而且我有一个习惯,吃小黄鱼的时候,肯定会先把鱼眼给挖出来吃掉了,然后再吃鱼肚子里那根鱼肠,最后才是鱼肉。

外婆的小黄鱼做法很简单,就是清蒸,不会放太多的佐料辅料,但出来味道就是那么的鲜味,那么的好吃。而恰恰就是这股鲜味,我现在无论找多新鲜的小黄鱼,无论怎么烧,做不出来了。

爷爷做的猪油炒饭

爷爷做的猪油炒饭,这应该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炒饭,也是我对爷爷最深的印象。每次做猪油炒饭的时候,我肯定会特积极的跑到灶台里面去烧火,使劲往里面塞稻草。。。

唉!人一旦长大了,有些东西也就彻底的失去了。

儿时的美好,我也就只能靠着这些回忆去默默品味了。


辛未十三郎


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有一批福州人迁出福州,到其他地方去定居。

我就是这一批人的后代。

每逢节日的时候家里人就会聚到一起吃个团圆饭,这个团圆饭上就一定会有这碗鱼丸煮肉燕汤。


福州人对于肉燕的态度,大概就像北方人对待饺子一样,它很重要,却也很平常。

平常到小区门口的早餐店,超市,菜市场都随处可见。

又重视到亲人的忌日,逢年过节,桌上都会摆着一碗肉燕汤。


我家里的吃法是这样的,把鸭蛋煮熟,过油锅炸一遍,炸至外皮金黄酥脆,与鱼丸和肉燕同煮,最后撒上葱花即可。

家里有几个小朋友就要炸几个蛋,吃了这个蛋考试可以考一百分。


不少外地游客来到福州,都会吃上一碗肉燕和鱼丸,鱼丸的皮是鱼肉剁碎后做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肉燕的皮也是肉做的呢?

肉燕的皮和上海的馄饨,广东的云吞,沙县的扁食,重庆的抄手有些相似。

肉燕的皮是瘦肉做的,用上好的猪后腿瘦肉用木锤敲成泥,加上番薯粉,淀粉等,定型后切成比女子拳头还要小,与纸一样薄的小方块。


肉燕皮煮熟后外表晶莹剔透,宛如燕窝,因此称为肉燕。


肉燕的馅,每家做法都有些区别,又却大同小异。

最经典的做法是加入鱼肉,猪瘦肉,虾肉剁成的肉泥,荸荠切成小块,再加入料酒,味精,鸡蛋等调味。


其他地方的食物中加入荸荠的做法比较少见,肉燕中加了荸荠,口感更加爽脆。


而且肉燕的包法也和包云吞不一样。

肉燕是湿包。

在湿润的砧板上铺上一层肉燕皮,水不能太多,要润而不透,再放上调好的馅,捏成一个金元宝的形状。

不过金元宝的包法太麻烦了,更多时候就手随便抓一下_(:з」∠)_


我最喜欢的是煮肉燕皮。

我妈会把肉燕皮切成宽面般粗的细丝,滚水后一片片加入,这样不会粘成一坨,然后再加入盐巴味精红曲酒调味,特别香!

有的家庭做法是先捞肉燕皮,再倒入骨汤和调料。


对于老一辈而言,吃肉燕是她们的一种习惯。

对新一辈来说,肉燕更多是一种特色菜。


我在福州等你们呀♥



煮肉燕皮ww

今天大年初一,回奶奶家吃饭。

嗯,桌上一定会有一碗肉燕ww


父母年代记忆


我的家在黑龙江平原地区,小时候,有生产队,每到了八、九月份,星期日或放学后,约几个小伙伴,跑到青纱帐里,一边玩着,一边吃着甜杆(成活时的苞米杆),那是真甜,也许是那时没有任何零食可吃吧。到了秋收时,就到地里烧黄豆吃,把成熟的黄豆棵拔下一小捆在田间路上点着火,然后用麻籽拍打,烧好后,几个小孩你抢我夺,提那个味道,别提多香了。


转折xh


看你是哪里人了,我是湖北人,我家乡小时候的味道就是:在我们每年过年时候,家家户户家人在一起忙碌准备过年货,就是麻叶子,翻饺子等…,但现在大了,再也回不到以前的年味了,

麻叶子

主要食材

麦芽糖,炒米,芝麻,花生

分类

仙桃小吃,传统小吃

口味

口感酥脆,咸淡适中

麦芽糖→溶化→熬糖→冷却→拉白→拌麻→冷却成型→切片→整形→冷却→称量→包装→成品。

进入腊月,仙桃各家各户便进入了制作麻叶子的前期准备,一方面将家里的大麦(小麦可不成)淘洗、保温、发芽,第一道环节的发芽可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要将糯米蒸好后直至嗮成硬邦邦一颗颗米粒后炒制成炒米,待两方面准备工作就绪后,麻叶子制作之戏才开始正式上演。

在制作过程中熬糖是很重要的,糖要用文火慢慢的熬,当糖熬好了,主要的工作是切麻叶子,麻叶子切好了,将盆洗干净,把糖稀舀出来,然后少放一点到锅里,当糖稀烧开的时候,把已经炒好的炒米放在锅里混合在一起,如果放上一把芝麻,作出来的麻叶会更香,有时候也会加上花生和桔子皮。混合均匀之后,用瓢盛出来,接过来放在洗好的盆里,再就用杵一点一点地压平,然后倒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长条,然后在用刀切成10CM见方的小块。这就最终做成了麻叶。

刚切成的麻叶软软的,等到冷了之后,就变的很香脆。切麻叶的过程中,会留下少许的碎末,为了不乱费用剩下的糖将这些碎末捏成一个个的小麻球,因为糖比较多,很甜




露姐下厨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美食,自己的风味,更有数不尽令人记忆深刻的美味小吃。广州三大菜系包括潮州菜、广州菜以及今天我们要说的客家菜,客家菜的特点简而言之就是口味醇重、火候老到。在梅州的特色菜有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客家腌面等特色美食。小编今天就为大家推荐10种不可错过的梅州风味美食,来梅州游玩的朋友们一定要尝尝呦。

  1、“腌面+三及第汤”

  这是梅州人永远的早餐。新梅州人爱上了这个简单的味道,老梅州人离不开这个早已习惯了的味道,身在异乡的梅州人更是深深怀念这个满是回忆的温馨味道。

  2、新鲜鱼煮粉

  首先是新鲜,现宰的鱼头、鱼肉、鱼肠配上纯手工鱼丸,煎熬出奶白色浓汤,倒入烫熟的粉丝中,一碗新鲜鱼煮粉便大功告成了。

  3、正宗盐焗鸡

  选取本地嫩鸡,宰杀后除去内脏洗净晾干,然后用竹制草纸将整只鸡严实包好,埋入炒过的热盐堆中通过文火焗熟。取出后将其拆骨撕成丝肉片装盘,再配以姜油或麻油。皮软肉嫩,香气四溢,并有良好的温补功能。

  4、梅菜扣肉

  将肥瘦均匀猪肉(三层肉)切成长方块,先将猪肉煮熟,后下油锅炸酥猪皮,捞起即加拌上等梅菜、姜丝、蒜仁、精盐、酱油、白糖装碗,放于锅内文火蒸烂。特点是:鲜美软滑,咸甜适中,肥而不腻,色香味俱佳。梅菜扣肉与盐焗鸡已成为客家菜肴的“龙头老大”,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5、酿豆腐

  馅料选用剁成碎粒的香菇、鱿鱼、虾仁、猪肉、少量咸鱼等,加拌适量味精、白盐、淀粉,一齐塞入鲜嫩的豆腐块中间,或蒸或焖,或煲或炸或煮,熟后即可食用。将其在锅内煎至半面暗红,即成红烧酿豆腐,再撒少许葱粒,蘸五香酱料趁热进食,“咸香肥滑”顿时充满口感,别有一番风味。

  6、客家娘酒鸡

  把一只本地土鸡或公鸡宰杀洗净后切成块,先用花生油、姜丝与鸡块放进锅内炒香,再倒入1~2斤梅州特产客家娘酒一并文火焖熟,又香又甜又滑,美味可口,补中益气。客家妇人生育小孩“坐月子”、老年人病后体弱,多数食用娘酒鸡以大补身体。

  7、笋 粄

  此为典型的客家风味小吃,以薯粉作皮,冬笋粒、鱿鱼、虾仁、香菇、豆腐干、五花鲜肉等为馅料,包裹成形似饺子而大于饺子的“笋粄”,猛火蒸熟,涂抹少许香油即可食用,入口爽滑,味道甚佳。

  8、开锅肉圆

  先将新鲜刚宰鬃头瘦肉切成小条状,干虾米用水浸泡软洗净,吸干水分,拌入切好瘦肉中,加入干薯粉,调入味料,拌匀挤成小圆状,放入盘中,放入蒸笼用猛火蒸约10分钟刚熟出锅即成。

  9、姜糟焖狗爪豆

  选用狗爪豆用水煮,开边用清水冲漂12小时,剥净外衣,切成段,起油镬,加入少量油,下姜丝、蒜茸爆香,落狗爪豆、糟汁、金不换、煸炒加少量汤水调入味料焖至浓香,推入湿粉勾茨加尾油上盘,即成。

  10、味酵粄

  把大米磨成浆后拌适量土碱水,再用开水冲浆,盛于小碗蒸熟即可。碗面四周膨胀,中间凹成窝状,沾甜酱油(红味)佐食,故名味酵粄。也可切片油煎,味道咸香。或切块下锅,加配葱、蒜、肉粒、胡椒粉进行烹炒,鲜香韧滑,深受海内外宾客欢迎。






一鸣一晟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我长大的同龄里记忆力的食品就是在下方,我记得小得时候家里特别特别贫寒,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吃农村的爆包谷花.水煮洋芋.水煮红苕.水煮包谷坨.水煮毛豆,在就是过很久很久我爸妈去街上买了一点猪肉回来烧白菜,因为在农村喂了猪就提前卖了,就吃不到肉.随然小时候很贫寒很穷但是有爸妈哥在身边在一起就感觉不苦了,那时候只担心我妈妈的身体,我妈妈有重病在身,那个时候我们一家人都很担心妈妈的身体,虽然吃得不好,但在同年记忆力还是过得很幸福很快乐的,朋友们你别看水煮食品不好吃,但这些食品里存在很大的营养,这些食品是没有农药,也没有激素,吃了对身体很好很健康的,还吃得很饱很饱,如果有朋友想吃的话可以自己种些这些食品,这些食品种起了很简单,而且自己吃着还放心些。









深山英子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家乡小时候味道,记忆最难忘的味道?

在我记忆里最难忘的味道是妈妈做的油果,以及脚板薯。

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很多钱去买好吃的零食,但是妈妈是个勤劳的人。会种很多农作物,番薯,脚板薯就是其中的美食。

脚板薯刷成糊糊,然后放点葱姜,番薯粉拌匀即可。

下锅炸出来,很香很好吃。有机会大家试试看,真的不错。

还有就是客家烫皮干,炸出来,很香很不错。

豆粑粑也很香。你吃过吗?

希望大家喜欢


小婉的厨房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人到中年就喜欢怀旧,儿时吃过的美味就成为回忆的宝石。现在最印象深刻的食物就是冻梨。

东北冻梨是南方人永远无法理解的黑暗美食。再新鲜的水果,被酷寒折磨后都会黯然失甜,刺痛牙根的酸楚,只会让满嘴油腻更加五味杂陈,唯有刚化开一半,甘甜冰爽,一咬一口脆冰碴子却秒化不冰牙的冻梨,才是东北人腻境求生的宝物。当被冻时,梨体内的水却会化作冰刃,捅烂细胞壁让里面的果糖彻底溢出,导致冻梨甜度通常是原梨的好几倍,所以外表又黑又瘪的冻梨并非腐朽之果,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贤惠小甜心。

关于冻梨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把冻梨放在凉水里,拔上一个小时,敲去冻梨的冰衣,轻轻一咬,冰里包着水,那真是人间美味。


明月念爽心


我是80后!现在不知是不是老了,好怀念90年代老家夏天农田中间池塘的水,盛夏池塘里长满了荷叶、荷花都开了,景是美的不要不要的,水更好。当时全村人的饮用水从是在这里挑,口渴了可以直接喝,清甜中还带着荷叶的香味,那味道只能在我记忆里品味。这么多年过去了,池塘还在,但水的味道早已不是从前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