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文化交流使者

漢藏文化交流使者

前有張騫出使西域,後有文成公主進藏聯婚,雙方為了古代中國文化的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古代的文化交流多是以通婚的形式進行,其中文成公主是一個典型例子,文成公主是大唐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而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反正就是皇親國戚,李雪雁是文成公主的名字,文成公主這一稱呼是唐太宗甄選公主與西藏通婚的時候,因為天資聰明、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被唐太宗一眼看中,便賜於“文成公主”這一尊號。

漢藏文化交流使者

大唐時期,中原經濟實力雄厚,是不少藩國派遣使者到唐朝學習,與唐朝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並且也有很多國家派使者前來請求賜婚,以增進兩國交情,唐太宗看見這麼多使者前來賜婚,便想通過比賽考驗各方使者的智力,誰勝利了便可以把賢惠的文成公主迎娶回去,眾多使者聽了之後都絞盡腦汁想贏取這個比賽,其中西藏吐蕃國的使者祿東贊最為出色。這個比賽分為六關,最後得勝者可以迎娶文成公主。

漢藏文化交流使者

第一關:用一條細線穿過一顆九曲孔道的明珠,使者們聽到了這個題目便一擁而上,用盡各種辦法,但由於吐蕃國的實力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實力相對弱一些,所以就很自然被排擠在後面嘗試,但聰明的祿東贊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而是默默來到一旁,認真思考著,但他突然看到一隻細小的螞蟻向著美味的食物爬取,祿東贊便靈機一動,拿起螞蟻在它身上系一條細繩,放在九孔的一旁,又在另一頭放著美味的食物,就這樣,螞蟻身系細繩緩緩地穿過九孔來到食物旁邊,聰明的祿東贊贏得這次比賽,事實上證明,遇到什麼問題還是要仔細思考,不能操之過急。

漢藏文化交流使者

第二關,把100百匹母馬和100匹小馬混在一起,辨認出哪匹小馬是哪匹母馬所生的。其他使者都是根據各個馬的特點來區分,但是區區100匹怎麼可以記得了那麼多?祿東贊事先問過馬伕究竟如何區分,馬伕給出意見後,祿東贊覺得可行,便把母馬和小馬區分開關一天,還斷其糧食和水,經過一天的斷糧斷水,放出母馬和小馬,已經餓慌了的的小馬迫不及待地向各自的母馬跑去汲取奶水。這一次勝利又告訴我們,要虛心請教,不懂就問。

第三關,要求各個使者在一天之內喝完一百瓶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各個使者聽到這個問題,都自信滿滿地開始了吃羊肉,除了祿東贊,他叫來了百名手下,排成一排,齊刷刷地喝起酒和吃羊肉、揉羊皮,不住一天就完成了任務,這就告訴我們,遇到什麼事情不要逞能,要多多請求旁人的幫助,尋求幫助並不是什麼值得羞愧的事情。

漢藏文化交流使者

第四關,區分一百段的松木的根和梢,祿東贊直接把它們扔進水中,利用的根和梢不同的浮力來區分。

第五關,夜裡在宮中回各自的住處不迷路,聰明的祿東贊在白天的時候因為第一次來皇宮害怕迷路,所以事先在去往皇宮的路上畫了記號,最後祿東贊在回住處的時候一點也沒有迷路,所以說人要清楚自己的缺點。

第六關,辨認文成公主,在300位女子中間選中文成公主,祿東贊還是請教了曾經服侍過公主的老奴,搞清楚了文成公主的特徵,所以在辯證中,他一選便中了,連贏六關,成為了最後贏家,為吐蕃國迎娶了美麗文成公主。

漢藏文化交流使者

自從文成公主嫁去西藏後,不僅帶去了唐朝先進的文化技術,還推動了吐蕃的經濟發展,所以說文成公主是偉大的文化交流使者。(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