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非:梯瑪:人神之間的神祕“使者”(散文原創)


翟非:梯瑪:人神之間的神秘“使者”(散文原創)


梯瑪:人神之間的神秘“使者”

文\\翟非

自古以來,在湘西土家族棲居地區一直活躍著一批特殊人群,他們頭戴雲鳳神冠,身著大袖紅袍,手持八寶銅鈴,像風一樣神秘地行走在煙光凝翠的土家山寨,他們就是倍受土家人信賴和擁戴的梯瑪。

梯瑪是土家族巫師的口語,永順、龍山、古丈、保靖一帶土家人認為,梯瑪就是土老司,是敬神的人,敬菩薩的人。“其業巫者,概稱‘老司’,一月陰紗帽,謂其為老子之教也。”(黃德基《風土誌》)

梯瑪在土家人的心裡,是溝通天地和人神之間的神秘使者,是神人和救星。他既能向神表達人的祈求,又能向人轉達神的旨意;既是神的代言人,又是人的代言人,也是土家族傳統梯瑪儀式的掌壇人。

《梯瑪歌》是土家族任何法事活動中必誦的神歌,《梯瑪歌》已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土家族一部吟唱式的長篇史詩,是“研究土家族方方面面的百科全書”。

土家人崇巫尚鬼由來已久,認為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界的風雷雨電,都由鬼神主宰。人不能和鬼神直接來往,要取得鬼神的信賴,祈福禳災,必須倚仗於人神的使者——梯瑪。

主持土家族地區大型巫祀活動是梯瑪的神聖職責。祈福禳災的舍巴日和跳馬節,遇災求雨的打龍洞等大型祭祖祭祀活動都得依靠法術高深的梯瑪掌壇完成。龍山馬蹄寨舉行大擺手,永順雙峰跳茅古斯,古丈田家洞“社日”活動,都會匯聚了一大批梯瑪高手,節日儀式因此顯得更加精彩紛呈。

梯瑪經常為普通百姓家庭主辦以祈福、禳災為主要內容的各種法事活動,具體涵蓋求嗣、渡關、收魂、送鬼、還願等日常生活的多方面。按其規模可分為大法事、中法事、小法事三種。大法事主要是還服司,即祭祖還神願,也叫“做土菩薩”,歷時三天三夜。中法事指憑官解、上天刀、踩地刀等。小法事又叫小打扮,最普通的有洗身、解錢、洗門坎、打胎、下柳床等。保靖縣向宏清梯瑪說主持一堂還服司,有近50道程序。主要有報家先、安正堂、臘月堂、三月堂、請先師、起兵、備馬、捉魂、七月堂、摘花地界、求子、度兒、交天錢等。彭榮德所著《梯瑪歌》就記下了還服司法事的全過程。


翟非:梯瑪:人神之間的神秘“使者”(散文原創)


最有意思的是憑官解,土家梯瑪和神打交道也跟土家人一樣,最講究信用,說話算數。所謂憑官解,指的是某人向神許願還服司,因財力不支,一時辦不起,因此請梯瑪來先辦一茶一飯,向四官神保證以後真辦還服司,託四官神辦交接,故名憑官解。

求神問卜、行醫治病是梯瑪必須練就的看家本領。梯瑪占卜問卦在各村寨很普遍,既可穿插在各場法事之中,亦可單獨進行。至於行巫醫,在缺醫少藥、生活貧困、“信神而好祀”的僻遠山區更是盛行。清乾隆《永順縣誌·風土誌》載:“信鬼巫,病則無醫,惟椎牛羊,師巫擊鼓鈴,卜竹篙以祀鬼。”椎牛羊這一類法事開支太大,要看人家財力來定。但趕鬼、捉魂以治病的事例屢見不鮮,尤其是請梯瑪趕白虎這一類治療小兒驚風症的小法事,更被各村群眾所篤信。

梯瑪作法必須穿戴神服,佩帶神器。梯瑪的服飾、神器作為巫文化的一種符號,不僅有象徵意義,而且有現實的巫術功能。

梯瑪的服飾主要有神帽子、法衣和八幅羅裙三個部分。梯瑪的神帽子又稱法冠、雲冠和鳳冠。正面呈參差扇形,彩繡五位祥光籠罩的天尊,左右耳分別繡以紅色漢字“日”字和黃色“月”字。梯瑪法衣又叫神皮子,一般為寬身大袖紅袍(偶尓有藍色、白色),白領襟左繡金黃色“千千雄兵”,右繡“萬萬猛將”。前胸後背皆繡金黃色八卦圖,中心為黑白相交的太極圖。八幅羅裙是由八塊寬一尺長三尺的青、藍、紅、白並不相連的布塊做成的裙子。


翟非:梯瑪:人神之間的神秘“使者”(散文原創)


梯瑪的神器主要有八寶銅鈴、銅馬、板凳馬、司刀、長刀、五色片、牛角,以及種類繁多的占卜工具。梯瑪在主持“解錢”(給祖先送盤纏的儀式)時,常穿戴全套神服,手執八寶銅鈴,邊搖鈴,邊唸咒邊舞蹈,這種富有土家特色的舞蹈叫做“銅鈴舞”。梯瑪在跳銅鈴舞時,常出現餵馬、逗馬、上馬、跨馬、奔馬與下馬的形象性動作,表明土家梯瑪與馬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

馬在梯瑪的巫術活動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如果說銅馬是偶像型的馬,那麼八寶銅鈴和板凳馬就是象徵型的馬,都是具有巫術生命的梯瑪坐騎——神馬,是梯瑪上天入地、與神溝通的工具。

板凳馬是一條普通的長凳,祭祀時用巫法賦予它巫術生命,把它“裝”成能走能飛的巫馬——飛天騾馬、五色烈馬、寶都海馬。梯瑪用巫法讓這無頭、無眼、無鼻、無口、無尾、無腳、無毛的板凳馬生出龍頭、龍眼、龍耳、龍鼻、龍口、龍尾、龍腳,使之成為“龍馬”。這匹具有巫術力量的龍馬,反過來成為梯瑪上天入地通行無阻的神力象徵。十分有意思的是,土家人對梯瑪的坐騎——龍馬(板凳馬)簡直愛護有加,極富人情味。大凡舉行須動用龍馬上天入地請神酬神的巫祀(如還服司、解錢等)之時,主人家都要在神臺的右下腳放點馬料。土家人對馬的信仰幾乎無處不在,最有特色的是古丈和平鄉的跳馬節,是祈求馬神賜福禳災的大型巫祀活動。

梯瑪司刀是驅邪神器,刀柄為神劍,趕鬼時用。司刀也是占卜工具,用司刀占卜叫打碼子,晃動司刀後,以鐵圈位置之不同決斷吉凶。牛角是梯瑪用來召集調動陰兵的巫號,牛角吹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梯瑪的聲譽。

梯瑪能夠在相對僻陬的湘西地域大行其道,與湘西土家人“信巫覡、重淫祀”和篤信鬼神的習俗是密不可分的。他們相信現實世界以外還有一個神鬼世界,深信他們的巫師梯瑪藉助巫祀之力,完全能與神鬼溝通互動。

歲月變遷,天災人禍難以抗拒,宇宙的無限和神秘使人深感生命的短暫和苦難,不得不尋求神靈的慰藉和寄託。因此,土家人信奉無所不能的神鬼世界,神鬼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上至日月星辰、山川萬物,下至蛇蟲鼠蟻、瓜菜藤豆都有鬼神主宰;神鬼伴隨著人的生老病死、婚娶喪葬,直至生命的盡頭。

經年累月,土家人精神世界裡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而龐雜的神鬼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並存,原始信仰與民間信仰交融,本土神靈與道教、佛教諸神混雜,天神、地祇、人鬼共處。梯瑪文化的歷史遞嬗演變,充分體現了梯瑪文化與沅湘楚巫文化、南方儺文化、原始巴文化、氐羌古文化、雲貴高原巫文化的相互影響和滲透。

任何一種文化的原始性和神秘性的深度往往與封閉性、排拒性的程度成正比關係。土家族梯瑪的形成和傳承都帶有很大程度的封閉性和排拒性。梯瑪只在土家族同一家族的親屬內部傳承,而且主要是直系親屬相傳(如父子相傳、兄弟相傳、叔侄相傳,或隔代相傳),在非直系親屬(姻親)中外傳的情況非常少見。因而這種家族內部傳承方式具有相當的神秘性和狹隘性,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梯瑪文化的衰落。

據1989年《古丈縣誌》所載:“建國前,古丈巫師名目繁多,各族皆有其人。全縣計有老司(土老司、苗老司、客老司)、仙娘、仙公、馬腳、算命卜課、陰陽八卦等巫師165名。”

但如今龍山、永順、保靖、古丈等四縣梯瑪加起來不過百餘人,在鄂西、川東、黔東南的土家地區已經瀕臨滅絕。

有名的龍山縣雙坪村梯瑪傳人彭繼龍已經投時人所好,成立梯瑪表演隊,熱衷於梯瑪旅遊表演。保靖向宏清打算在自己過世以後,以老堂老殿身份,把自己的梯瑪本事以“託夢陰傳”的方式傳給兒子。千百年來形成的梯瑪特有功能和傳承方式正在遭受各種時代元素衝擊,作為一種原始文化現象,梯瑪正處於崩潰的邊緣。

“懸崖陡,刺叢深;水流急,路難行。”梯瑪歌語的確有點晦澀難懂,但極有韻味。

與時俱進中常有世事難料,假以時日,“寒哉!寒哉!哈哈寒哉!寒寒哉!”—— 像這般地道純正的梯瑪牛角號聲還有幸聽聞嗎?


翟非:梯瑪:人神之間的神秘“使者”(散文原創)


(翟非,本名翟輝,湖南湘西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湘西州土家族文化研究會理事。迄今已在《中國作家》《文藝報》等刊物發表文章100多萬字。著有散文集《山水湘西》《土司的崢嶸》、土司專著《湘西土司稽古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