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不是小事,智慧祖先的脑洞安家史

一场疫情,让我瞬间明白一处固定住所的重要性,更明白为什么祖祖辈辈都将置办屋舍作为人生中重大的事件。可能只是一个不大的固定居所,就能遮风挡雨、躲避曝晒严寒,更能给人类母亲们一个稳定的繁衍生息的港湾。

思绪飘向史前时期的祖先,他们可能尚未学会运用工具,或者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砍砸和生火技术用来处理食物,他们为了躲避丛林间野兽的攻击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不断的寻找可以藏身的洞穴。有了藏身的洞穴,也点燃了用于吓退野兽的光火,祖先们不必在四处奔波逃难,他们在洞穴里载歌载舞,或许是为了可祈求来年的丰收和狩猎的满载而归。

现在我们依旧能看见祖先们曾经在洞穴里狂欢的景象,位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和法国的科斯拉洞窟,墙壁上遍布着红色的人类手印,还有画成巨型的大公牛,他们成群结队,密布在原始人类居住的洞穴内。不知道是出于原始祖先对丰衣足食的期盼,还是出于对未知力量的把控,这也成为远古时期人类与住所之间最神秘的联系。

如此看来,洞穴将成为我们人类改善居所的起点,饱含智慧的祖先们,在这上万年时间长河里,都奇思妙想的创造过什么样的房子呢?一本《建筑的故事》给我无限启发。

搬家不是小事,智慧祖先的脑洞安家史


移动的城堡

宫崎骏爷爷笔下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中那一辆具有许多神奇功能的移动城堡是我最垂涎的房子。

现实中,的确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神奇的移动城堡,蒙古人随着四季的更替,带领着自己的成群牛羊,驮着蒙古包游走在草原上。哪里有茂盛的草原,就在哪里安家落户,搭起帐篷。为了舒适,帐篷里也会布置上好看的羊毛毯。蒙古人常常能喝到浓郁的牛羊奶,并且会用富余的奶做成奶豆腐、奶茶等奶制品。最自由的事情莫过于他们能在辽阔的草原上骑着马唱着歌。而这样洒脱快乐的生活,可是与神奇的蒙古包无法分离的哟。

搬家不是小事,智慧祖先的脑洞安家史


人们可以住在冰箱里吗?

冰箱其实早早在古代就出现了,当初的皇帝为了让夏日炎炎不在难熬,他们发明出来一种名叫“缶”的器皿。最著名的就是曾侯乙墓青铜冰鉴,在这件器皿的隔层放上冰水混合物,饮料放入缶内,既能冰镇夏日饮品。当然古代也有存于地窖的冰块,打成沙冰也是当时解暑的时尚甜品。从古至今,人们为了抵挡夏日的酷热想出了不少的办法,但那住在北极的朋友们,又是如何抵御严寒的呢?

在世界最顶端的北极地区,那里只有雪和冰,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雪砌成雪砖做出因纽特冰屋。冰屋是拿冰雪做的,并不能升温,但是能保存住人们活动的温度。屋内受热蒸发的水蒸气遇见寒冷的冰墙随即便在冰屋内壁凝固形成一面细密的墙壁保护膜,最初建造冰屋时留下的缝隙便逐渐消失了。

搬家不是小事,智慧祖先的脑洞安家史

不仅仅是冰屋,在中国的南端海南岛,那里古老的黎族人为了躲避潮湿气候中活跃的虫蛇侵扰,甚至将房子架空,屋顶模仿海上船的形状。甚至在今天的一些国家,还常常有人在树上建造自己喜爱的树屋,成为许多树屋迷羡慕的对象呢!

搬家不是小事,智慧祖先的脑洞安家史

而谈起世界上最有权贵的那些皇帝们的房子,首先浮现在眼前的便是明清时期紫禁城了,里面上演的一则则故事更是谈上三天三夜都聊不完。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文人隐居的那一则小院子,更是给人留下无限回味和风雅意趣。

当然,人类祖先建造屋子不仅仅为了生前遮蔽风雨,还会为逝去的亲人建造温馨的陵寝。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类都是相信灵魂转世的。人们死后还会重生,会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这就决定了人们不能草草安放去世后的亲人,而是会给逝世的亲人打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灵魂不死的观念更是让许多国家的皇帝早早的便开始准备自己的陵寝,他们甚至将自己的陵寝建得比普通活人住的房子还大。陵寝内搁置无数的物品,应有尽有,和真实世界里面相差无几。

其中,我们肯定都听说过秦始皇陵,里面以真人大小的兵马俑而惊叹世界,兵马俑的装扮、精致的马车、完善的军队制度……秦始皇一定是将自己未尽的理想和信念都寄托给了另一个世界,希望能继续称霸一方。


坚固的陵寝

远在埃及的法老们,更是相信人类的灵魂不死,他们发明了木乃伊的保存技术,还将木乃伊放入用巨石建造起的坚固金字塔,上千年的风沙都无法侵蚀。古埃及人相信,只要木乃伊保存完好,人的灵魂终能得到转世重生。其中,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座金字塔,他们常年伫立在沙漠中,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光,仿佛希望就在眼前。

搬家不是小事,智慧祖先的脑洞安家史

永恒的礼物

埃及法老们将自己对生的希望寄托在陵寝中,而印度曾经有一位皇帝沙·贾汗,则建造起一座美丽的陵墓-泰姬陵,将自己对妻子的爱化作永恒。没错,著名的泰姬陵就是这位皇帝专为妻子而建。建造泰姬陵时,皇帝召集了全印度的优秀建筑师,用大象从各地拖来大理石块,工人在亚穆纳河还专门为陵墓开凿水道运输石块等材料。最终,用大理石建起的泰姬陵闪烁着纯洁的光芒,上面镶嵌的无数宝石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色的光,这是皇帝对妻子无限的爱。皇帝注视着妻子的陵墓,希望能有一天能躺在妻子身边,与其一同长眠。

搬家不是小事,智慧祖先的脑洞安家史


搬家不是小事,智慧祖先的脑洞安家史


现在,如果我们去埃及、印度,依然能看见这些人类祖先留下的陵寝,他们从一块块无生命的坚硬砖石,摇身一变成为人们寄托的希望,其中有对再生的渴望,更多的是对这人世间美好感情的留恋。

后浪出的这本《建筑的故事》无疑也是惊艳的,作者以一种姗姗到来的口吻诉说着由古至今人类在大自然不断变化中创造房子、搭建住所的历史。开篇的一则引言《建造一栋房子》,作者便直接带领读者进入原始人最初建造房子的场景,人类与建筑的关系就此拉开序幕。不知是由于房子的材料太坚硬,面向孩子的读物中很少出现建筑的主题,但是不管是人类还是国人,人们的起居生活都离不开建筑的形态和功能,一砖一瓦、天井、影壁,这些国人最传统的建筑中,承载的也都是祖祖辈辈在世界的进程中对生活的希冀和温情。

搬家不是小事,智慧祖先的脑洞安家史

搬家不是小事,智慧祖先的脑洞安家史

搬家不是小事,智慧祖先的脑洞安家史

作者帕特里克·狄龙是一位英国的建筑师与历史学家,曾为孩子和大人都写过著作。而整本书所有的插图都是由英国享誉全球的剖面图大师斯蒂芬·比斯蒂亲手绘制而成。传说书中的所有建筑,大师都不曾动用尺子,而是用钢笔墨水和水彩绘制,典雅的配色还原历史中建筑的古典气息。他将每一个惊人的雄伟建筑都拆开来,给读者呈现建筑内部的每一处构造,好似在拼接拆解乐高玩具一般,这是相机拍摄所不可及的。在建筑的亮点构造中,还都有进一步的解说介绍,甚至还突破了开本的篇幅设置。

这本书在我读来轻松有趣却又眼界大开,如果是宝妈宝爸为孩子领读,也是一份难得的建筑科普亲子读物。


建筑,不是冰冷,是千秋万代中人世间的温情脉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