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第十四章

理論窗

今天,我們將為大家帶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第十四章——“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當前,我國面臨複雜多變的安全和發展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各方面風險可能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艱鉅。

總體國家安全觀關鍵在“總體”,強調的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系統思維和方法,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等諸多領域,無所不在,而且將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拓展。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我們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要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和目的,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和保障,發展和安全要同步推進。既要善於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於塑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以發展促安全、以安全保發展,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的有機統一。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國家利益至上是國家安全的準則。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人民創造良好生存發展條件和安定生產生活環境;把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為國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證;把國家利益作為制定國家安全戰略的出發點,更堅決更有效地維護好捍衛好國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實現人民安居樂業、黨的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

堅持立足於防,又有效處置風險。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堅持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安全,要立足國際秩序大變局來把握,立足防範風險的大前提來統籌,立足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大背景來謀劃,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把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塑造是更高層次更具前瞻性的維護,要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堅持科學統籌。要統籌處理好安全領域的各類問題,科學研判、辯證分析,全面把握、協調推進,既注重總體謀劃,又要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各項工作。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全黨全國人民國家安全意識,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動全社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

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則,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的根本保證。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的國家安全工作責任制,實施更為有力的統領和協調,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維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

維護政治安全。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各種敵對勢力從來沒有停止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從來沒有停止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顛覆破壞活動,始終企圖在我國策劃“顏色革命”。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切實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持續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強勢,嚴密防範和堅決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廣大青年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

維護國土安全。國土安全是立國之基。要提升維護國土安全能力,加強邊防、海防、空防建設,堅決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有效遏制侵害我國國土安全的各種圖謀和行為,築牢國土安全的銅牆鐵壁。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深入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這“三股勢力”,堅決防範“藏獨”、“東突”,堅決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全力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維護經濟安全。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維護經濟安全首先要保證基本經濟制度安全。要保障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安全。健全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和金融風險防範、處置機制,防範和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防範和抵禦外部金融風險的衝擊。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資源能源持續、可靠和有效供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快發展自主可控的戰略高新技術和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保障重大技術和工程的安全。

維護社會安全。社會安全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係最密切,是人民群眾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會安定的風向標。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群眾對過上美好生活有更高的期待,對社會安全有更高的標準。要積極預防、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妥善處置公共衛生、重大災害等影響國家安全的突發事件。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堅持保障合法權益和打擊違法犯罪兩手都要硬、都要快。

維護網絡安全。網絡安全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最複雜、最現實、最嚴峻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之一。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要加強網絡綜合治理,形成從技術到內容、從日常安全到打擊犯罪的網絡治理合力。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不斷增強網絡安全防禦能力和威懾能力。加強網絡安全預警監測,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切實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

維護外部安全。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國際秩序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要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積極塑造外部安全環境,加強安全領域合作,引導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國際安全。切實維護我國海外利益安全,保護海外中國公民、組織和機構的安全和正當權益,努力形成強有力的海外利益安全保障體系。

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

“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預判風險所在是防範風險的前提,把握風險走向是謀求戰略主動的關鍵。要加強戰略預判和風險預警,見微知著、未雨綢繆,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防止各種風險傳導、疊加、演變、升級。提高風險化解能力,透過複雜現象把握本質,抓住要害、找準原因,果斷決策,善於引導群眾、組織群眾,善於整合各方力量、科學排兵佈陣,有效予以處理。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主動加強協調配合,堅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的政治職責。要敢於擔當、敢於鬥爭,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決不讓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不讓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不讓局部風險演化為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不讓經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

|理论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十四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