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古镇澜溪老街口上的景区标志石)

近2600年的历史背景,让大通拥有非常独特的气质。遗世独立的天主教堂钟楼,高耸在镇区最高的长龙山西瓜顶上,眺望着蓝天,守护着一方净土。两条老街隔着鹊江彼此相望,尽展徽风古韵与沧桑,在阳光下散发出浓烈的古朴气息。因在大通工作已有十年,我因此爱上大通的美景与美食,深陷其中竟不可自拔!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古镇美丽的祠堂湖风光)

鱼腥味

没有美食相伴,美景会黯然失色;没有美景相依,美食就味同嚼蜡。行万里路,食万千物,美食一直是旅行中与美景并重的主角。旅游常让我们身体劳累,但色香味浓的美食却让我们劳累后的内心立马获得轻松宁静。我曾在数不清的寂寞旅途,一次次被道道美食惊艳,从而愉悦了心情。天高云淡的秋天,阳光明媚而不耀眼,对临江的大通来说,尤其如此。清爽的江风带着大自然的温柔轻轻拂过,江浪的呼吸悦耳动听,秋天刚开启的江鲜美味,让游人对大通古镇格外欢欣。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澜溪老街上商家晾晒的长江野生鱼干)

国内江河沿线的城镇虽然很多,但在现代繁华中仍能轻易找到原生态江鲜美味的小镇,怕是只有大通了。历经春夏漫长的禁渔,秋季一开捕,肥美江鲜便开始不断上桌。只有生活在江边的人们,才真正感受得到这最及时鲜美的江鲜。每到这时,铜陵人都会相约带上家人去大通。他们总是先预订好镇上有名气的饭店,到大通相聚后会先渡过鹊江,去风景如画的江心和悦洲上转悠一番。徜徉在断壁残垣的和悦老街上,走走看看,指指点点,感喟大通曾经的繁华与时代变迁;行走洲上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畦垅间,教孩子认识各种蔬菜,采摘鲜嫩菜蔬;或带孩童伫立观豚台,看江豚在保护区夹江中嬉水、追逐小鱼,听孩童看江豚跃出水面兴奋地尖叫;或带孩子踩着江浪在清浅江滩玩沙,看一波波浪花涌向岸边亲吻脚丫,任头顶暖阳越过江畔意杨变幻出七彩光柱,陪孩子拎着小桶迎着浪花拣拾浪涌的贝壳,那温馨可爱的情景常引得游人不时地随拍精彩画面。玩到中午,大家带着亲近大自然的喜悦回到预订饭店,挑选最爱的江鲜品尝。无论是手脚触碰江水沙土,还是和渔民菜农交流、品食江鲜,都是与自然生态最好的相处。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这就是被网友们誉之为“咸鱼一条街”的澜溪街景)

古镇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现已不多,他们每天清晨四五点出门,天未亮就开捕。刚捕的江鲜早上六七点或下午两三点会送到青通河渔港边澜溪老桥口去卖。因大通江鲜声名远播,每到这时老桥口早聚集着来自城区和本地餐馆等候的人群,来古镇旅游的人也赶来凑热闹。于是,昔日繁华的老桥口便又恢复短暂的繁荣。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在河湖上捕鱼的大通渔民)

那些渔民多是中老年夫妻,总是丈夫把船开到老桥口把跳板靠到岸上,拿出自带杆称称鱼;妻子在一边报价还价,打下手收钱。那活蹦乱跳的白米江虾、一不小心就会被蟹钳夹到手的野生江蟹、满身青黑花斑的江鳜、扁平薄长的“鞋底板”鱼、白鳞带微黄的江鲤、肥壮滑腻的江魤、浅白无鳞泛着微红的洄鱼、圆滚粗壮的“船丁”鱼、大泥鳅样的江鳗,以及青、草、鲢、鳙与江白鲹、刨花鱼(油菜开花时节,可是名贵的“鲚刀鱼”),灰黄色的野生江鳖……,这些江鲜从船舱一提出来,便有股鲜腥味扑鼻而来,让买江鲜者欣喜不已。顿时,渔民报价,买者砍价,夹杂着青通河浪涛与鸥鸟的飞鸣,协奏出古镇鲜活的原生态生活晨曲。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这样的长江野生白鲹鱼,是十分难得的美味。)

刚捕的江鲜因人多货少会很快抢购一空,总有落后者垂头丧气遗憾地空手而归。对游客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买江鲜,而是吃江鲜。于是,有生意头脑的渔民便当街支起炉灶,将面粉裹上鲜鱼放入油锅一炸,香气四溢的油炸小江鱼、鱼块便新鲜出锅;“二周豆腐店”则推出新鲜豆浆和各种配料豆腐脑、大通茶干、臭豆腐、油炸臭干等大通传统豆制品,客人一尝便脸露喜悦,连赞油炸江鱼和臭豆腐、臭干子“脆香可口,味正好吃”,渔民们因此倍感欣慰满足。在国家推行“渔民上岸工程”后,渔民们从古镇纷至沓来的游客看到商机,纷纷按传统工艺加工销售江鲜和本地特产。于是,澜溪老街从此变成“鱼市一条街”。

烟火气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古镇在澜溪老街上举办“长街宴”的情景)

一座城镇最真实的样子,应是它的烟火气,大通的烟火气在澜溪老街。

位于江中和悦洲上的和悦老街,因连遭战争和长江洪水祸害,如今已繁华不再,现只是一处供游人凭吊的“遗址公园”;而澜溪老街位于江南岸边,如今依然是“生活着的历史文化街区”,因街上有到和悦洲的三个轮渡码头,又距青通河渔港近,所以这里的江鲜供应总是齐全又丰富。大通因拥有“长江拐弯,大海回头”的特殊地理区位,早在唐宋时便是长江上著名的江鲜盛产地。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所著《舟过大通镇》中就曾写有“鱼蟹不论钱”诗句,当是最好的见证。闻名于世的“长江三鲜”(鲥鱼、鲚刀、河豚),现仅有鲚刀、河豚尚有少量存活,那鲜美无比的鲥鱼江中现已找不到踪影。想要吃江鲜,到大通赶早市准没错!这是铜陵市民常挂嘴上的一句话。大通的店家多是凌晨便开始忙着进出货,一直忙到晚上。经营品类不光江鲜,还有和悦洲盛产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禽蛋肉类、生鲜熟食等,市区有不少老人每天总是一大早就赶九路公交来大通买菜,买最新鲜的食材回家做饭。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古镇商家传统手工制作的米面)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居民正在手工制作传统的“大通手擀面”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著名的传统名吃“大通手擀面”

因大通美食声名在外,2007年9月安徽省旅游局曾会同铜陵市在大通举办过“安徽首届美食文化节”,推出众多特色名菜,让各地涌来的“吃货”稀罕不已!如今,古镇经营江鲜美食的大小饭店,生意也都一直不错。街边的小餐馆一早就开始营业,各种风味早餐的香气飘散在空气里。卖饺子、混饨的店家在门口剁着肉馅,身子随着双手执刀剁肉有节奏地舞动,剁肉馅与运动健身相结合,让劳作多了份乐趣,也成了大通街头的寻常一景;街上开有多家手擀面馆,他们都当着客人的面揉、擀、切、下或炒,让那特有筋道的手擀面配上青椒肉丝、荷包蛋、卤牛肉、雪菜大肠或是江虾杂酱等浇头,让客人吃得热汗直冒、连声夸赞。我曾打趣从市区开着“大奔”驱车二十多公里来大通吃面的那些老板:“这一碗面才十块钱,就为吃一口面花好几十块的汽油费,得不偿失啊?”他们却说“现在条件好了,得讲究生活质量,不能亏待自己。上海的老板周末还坐飞机去成都吃小吃,可比我们更牛多了!”他们边说边笑,搛起一筷子手擀面,“你瞧,这面多筋道!早上在大通吃上一碗热面,绝对地暖胃,能让人一天都元气满满的!”这样的笑谈,让大通多了一份生活气息。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美食文化节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

行走澜溪老街,我看到一对中年夫妻坐在“家富商店”门口推手磨,一个在磨喷喷香的黑芝麻粉,一个在磨红辣椒糊,边上摆着他们自制的大通特产:铜陵白姜、腌制干江鱼、香辣菜、豆腐乳、辣酱、渣肉粉等,上前细问才知,他们原开“大通照相馆”,现因手机都有照相功能,只好改行传承父母手艺,专门制售大通特产。没想到生意特好,被游客追着发快递,从此便乐在其中。手持磨挡不停地推磨,一推就是三四个小时,靠的就是那份耐心。虽然辛苦,但游客的认可让他们喜悦。每天认真精选食材、配料、制作,确保产品质量、味道和大通特色。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推磨、坚守,彰显着古镇原居民那份质朴的情怀。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家富商店门前,老板娘正在手工推磨辣椒糊。)

澜溪老街上这种大通独特的市井味,才是真正让游人稀罕和喜欢的。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老街上正在营业的大通手擀面馆)

文艺范

曾经的大通,是史上繁华的大都市,是明清时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1876年被《中英烟台条约》列为对外开放“暂泊口岸”;清末民初拥有十万多居民,是闻名海内外的“小上海”,却因1938年“焦土抗战”、水路交通逐渐没落与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洗礼,由明清时的大城市一路边缘化为如今的水乡古镇,但其纯朴与鲜活仍在鹊江两岸老街细水长流,哪怕澜溪这样如今充满商业气息的老街,也仍让你感受得到大通独有的江畔水镇味道。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有名的龙狮舞

著名的和悦“三街十三巷”,一直横贯在江中和悦洲南部的鹊江边。清代中后期,曾国藩曾在这建过“大通盐务招商局”,统管皖赣湘鄂四省盐运调拨,一年上缴大清盐税一亿二千多万银元;李鸿章也曾在这设过“大通轮船招商局”,联合大通利和钱庄老板、著名徽商李辉廷在和悦洲北投资建过大轮码头,高擎民族实业大旗,抗衡英、美、日等列强运营的航运公司;1912年4月下旬,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柏文蔚军长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陆军总长黄兴之命,率军从南京溯江而上,会同安庆顺江而下的胡万泰旅长所率军队上下夹攻,打败盘踞大通自任皖省都督的黎宗岳,统一安徽。柏文蔚在“大通盐务招商局”就任安徽临时军政府首任督军。省府虽在1913年春迁回安庆,但大通其时繁华依旧。街上遍布着2000家商铺、工场,国民政府六大银行直属支行,医院、药店、八大银楼、八大钱庄、四家报馆、十三家妓院、八大商帮会馆,还有发电厂与国立十六中、大通女子学堂等十几所学校。可惜,这些古老建筑如今大多毁灭,仅存部分遗址与破壁残墙仍在昂首仰望苍天,向世人诉说着历史沧桑。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传统民俗:划龙舟)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随着铜陵郊区强力推进大通古镇风景区建设,和悦洲上12公里环洲江堤建成彩色旅游步道,道路两边四季鲜花绽放,8辆13座电动观光车与几十辆双排、连体自行车供游客环游洲上,纵览江心生态湿地风光,让人心旷神怡。乘坐观光车,倾听导游娓娓叙述古镇的前世今生,眼观江鸥翔飞江上,江轮穿梭往来,江流滚滚波光粼粼,怎能不为铜陵长江大桥的巍峨与桥南羊山矶上曾演绎过《量江记》《渡江侦察记》两大历史传奇而惊叹!更为大通曾让樊若水、佘翘和刘四姐、赵傍根(《渡江侦察记》中解放军战士小马的原型)等青史留名喝彩!环洲步道沿途,散布着几座园林风格、功能完善的驿站,能不时看到年轻情侣与扶老携幼的游人在休息放松,享受着小镇慢生活与旅游的快感;洲上58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无论是披着盖头的塑料大棚,还是露天敞着的各色蔬菜,总是那么鲜嫩可爱,引游人注目。洲上每天盛产的6~10万斤新鲜优质蔬菜,既为洲上近十家农家乐提供了良好食材,让如今没落的和悦洲重现新的活力,也让每天下午齐聚鹊江边牌坊广场前的批发菜市,呈现出令人震撼的壮观,引得无数摄影爱好者稀罕不已蜂涌而至,所拍的人文大片常在各级媒体频繁露脸,让大通声名更加响亮。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节日的大通街头开展的文艺活动:舞狮。)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节日的大通街头,腰鼓喧天。)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节日的大通街头,龙狮共舞。)

和悦洲上的老商铺早就不营业了,现只剩残墙碎瓦在讲述着过往,但铜陵人仍怀念其鼎盛时鹊江两岸的香风四溢、灯火辉煌。那时,连接大小轮码头的中山路,整天人流熙攘,黄包车不分昼夜往来不息;沿街遍布餐馆、客栈、商铺、戏园、钱庄、银楼、妓院,街上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散着手擀面、茶干、炆蛋、卤鸭、烹江鲜、蟹黄汤包等食物浓郁的香气。几乎每走一步路,街上都有吸引你驻足停留的美食。“鹊江酒楼”的酱爆猪蹄、“万春”的瓜子、芝兰茶楼的包子和烧麦、“生源”的茶干等,都曾是大通最亲民最受欢迎的本土美食。闲暇,邀上几位好友,花上几个铜板,点上一些特色吃食,泡上一壶毛峰或猴魁,天南海北的闲侃。即便到晚上十一二点,鹊江两岸也依然是灯火通明。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1946年夏在大通饰演《小辞店》中柳凤英剧照)

那时的大通,最具烟火气的是文艺。每天下午,“同乐茶馆”照例上演着改编自杂剧的《量江记》。因是明代与汤显祖齐名的文学家、大通人佘翘所写,所以前来捧场的人特多。茶楼门前,有小贩常年卖力地叫卖着香烟、瓜子和糖葫芦。常年泡在茶馆里的老茶客佘老爹,因佘家是大通名门望族,他对儿子在南京国民政府做处长不感兴趣,就喜欢跟茶客说祖上的大戏剧家佘翘,说《量江记》在大通演了四百多年,仍经久不衰。他不像说书艺人那样口若悬河,他总是把家族的荣耀和内心的骄傲压抑在平静低调的叙述中,“《量江记》在和悦洲惠芳大舞台至今还在演,先祖不忍人间骨肉分离,最终以‘苦心人,天不负’收场,让失散母子团圆。有空大家可再看一场,不无裨益!”听的人就连声附和“那是,那是!”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美女模特从沧桑的和悦老街上走过,是追忆民国时大通的繁华,还是感怀如今的破败?)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作为中国的民国首镇,文艺女青年最喜欢在这寻找民国淑女范。)

和悦洲上的茶楼大多开在头道街上,推开木格雕花窗棂,江风扑面吹来,潮湿的水气一股脑涌进茶楼,同乐茶馆的吴老板便说,这江风裹来的水气钻进茶壶嘴,滋润着毛峰、猴魁,茶汤立刻变得中庸而柔和。他这么说,却没几个茶客响应,他们只对茶楼的木制格局和宜兴紫砂壶质地感兴趣,因此每次来都要换壶沏茶,这便是大通人常说的来喝茶要经常“换嘴”。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人喝茶,喜欢用宜兴紫砂壶。)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人喝茶讲究,喜欢用宜兴紫砂壶“换嘴”。)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悦京剧院”是洲上与“怡园”齐名的大戏园。悦京剧院请来京剧名家万筱楼,让大通人从此知道了京腔雅韵的魅力;怡园于是不甘落后,随及从省城安庆请来丁老六、桂月娥、严凤英等黄梅戏名角,其精彩演出让大通留下许多佳话。和悦洲上当年有个小伙名叫吴孟海,特别痴迷严凤英,除每晚给她的演出捧场外,还经常溜到后台看她化妆,除了夸严凤英戏唱得好人长得美外,还曾对人笑说“严凤英一出场,在戏台上眼光就那么一扫,底下立马就迷倒一大片。那个扮相、那个神采,真不是一般演员就能做到的呀!说真的,严凤英就是屙泡尿泡一大碗锅巴,我都能立马一口气不歇地把它吃下!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喜欢她、稀罕她啊!”他这一通夸赞,至今仍时常引得大通人茶余饭后还在笑谈呢!可见,当初他是多么地崇拜严凤英,一点也毫不逊色当下那些追星族啊!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古老民俗:民间艺人表演舞狮子)

那时的大通,街上到处张贴着各家戏园的月份牌与影院的电影海报,大通人都讲当初那影院海报上的周璇和胡蝶真好看;沿街徽派的吊脚楼商铺里,除了靠墙货柜和直角形柜台外,柜里会有伙计和老板忙着进出货、接待客商,店老板则会在忙碌之余喜欢躺在“美人靠”(这是大通人对躺椅的别称)上,品上几口茶,静静地听留声机吚吚呀呀地唱戏,陶醉其中;各家铺子的小窗不是对着青通河,就是对着鹊江,一扇扇小窗里透出的都是文艺的气息。若从街上过,你会不时遇到身着旗袍哼着戏曲的女子优雅地从你身旁走过,那股好闻的脂粉淡香会随风轻飘。大关口广场上,时常有外来卖艺、玩杂技、耍把式的各种表演,常被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老大通人说,“真不是吹,那时的大通,真繁华!就连大上海名作家郁达夫一旦在上海找不到写作灵感,就会到十六铺码头买张船票,乘小火轮到大通这‘小上海’来找灵感。”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老街上那时曾走过无数这样的时尚女子)

如今的大通,文化味儿依然很足。拥有百年非遗传承的“大通老理发店”里,两位老理发师一个七十开外、一个八十出头,依然是一边津津有味讲着大通掌故,一边技艺娴熟地在为客人理发;年过六旬的夏大明,每日守着“夏洪兴老称行”,戴着老花镜依然在精雕细琢祖传五代的手工做称技艺;“二周豆腐店”虽做不出当初“生源茶干”的原味,但游客来澜溪街仍对其传统手工豆腐追捧有加;令人惊奇的是,古镇新区得到98岁生源茶干非遗传承人王有德真传的“朱有富豆腐坊”,每天足不出户,所产豆制品竟让上门求购者供不应求。与他们传承大通古老非遗文化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几位年轻女大学生在澜溪街上开起新式文创店,专营手工编织、现代文创、江豚玩偶、特色奶茶等店铺,竟让年轻游客喜爱不已,让她们的文创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古镇的“百年老理发店”,如今是来大通旅游的游客与摄影爱好者最喜欢的打卡地。)

雕刻着“大通”二字的大理石牌坊,矗立在澜溪街头临江的亲水平台上。一到夜晚,宽敞的亲水平台上,总是会有本地居民与游客在赏景拍照或跳广场舞。随着美妙音乐的舒缓悠扬,夕阳西下的鹊江“半江萧瑟半江红”,有江涛伴着歌曲在夜空回响,古镇变得更加艳丽迷人,大通的夜晚因此声色俱全。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游人来大通在“百年老理发店”体验传统理发技艺。)

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大通成为通商“暂泊口岸”。老大通人一直把长龙山环抱的那湾鹊江叫大通码头,解放后命名为“大通港”。它曾是长江沿岸著名的避风港,是距大通闹市最近的港口,承载着老大通人依恋长江的那份情怀。过去的船厂、码头、砂厂旧址如今仍在,现因滨江岸线综合整治全部关闭。随着S221滨江旅游大道建成,连绵起伏四季翠绿的长龙山,与常年汽笛声声碧波荡漾的鹊江,簇拥着旅游大道,让大道两边变成四季草绿花红景色秀丽的滨江风景带。江畔遗址记录着大通的历史,呼应着蓝天白云和江面大小船只,导游的讲解自会引得游人回想起大通那些并非久远的时光。如今,羊山矶上的“羊山塔影”早没了踪影,长龙山下清亮的“红庙钟声”也不再回响,大明开国朱皇帝修建的“不波亭”早就毁于战火,但湘军水师提督彭玉麟修缮“不波亭”并题“大江东去到此不波,好景西来江山如画”的楹联至今仍在流传;羊山矶上相隔千年发生的《量江记》《渡江侦察记》两大历史传奇,如出一辙的神奇至今让人惊奇;从生生庵到同仁局,保持千年的救生恤死善举,让大通同仁局与镇江西津渡救生会齐名,享誉长江沿线数百年。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民国时大通街头张贴的影星胡蝶的电影海报)

晴朗的白天,从大通老街沿着旅游大道向铜陵长江大桥进发,走走滨江路,爬爬长龙山,攀上羊山矶,远眺江中秀美的和悦洲,那才真正感受到大通的文艺之美,才是真正不负大通。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这是如今大通景区经常举办这样的文艺活动)

如今,澜溪老街仍延续过去两面打通的格局,前门朝大街,后门朝江边。客人沿街逛过来,穿过店铺就到江边。澜溪店铺明媚的色彩与艳丽清新的和悦洲,给游人带来鲜亮愉悦的气息。我曾见过不少情侣,专门来优雅文艺的大通拍摄婚纱照。面对平静的鹊江,我不禁突发奇想,若在大通镇区最高的天主教堂钟楼与和悦洲大关口之间鹊江上,象重庆那样修建一座高高的跨江索道,这索道位于鹊江之上,岂不是名符其实的“鹊桥”?若在这索道两边再打上“走过鹊桥,幸福一生”的巨幅广告,怕是定能吸引不少情侣趋之若鹜啊!没想到我这一笑谈,竟引得同游者一致喝彩,但愿我这设想能在这醉美大通早日成为现实。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川剧“变脸”也来到大通古镇的舞台上进行展示了)

宜居镇

如今的大通,相对都市来说地阔人稀,少了些大都市的喧闹,是一处难得的静享慢生活的好地方。来大通环洲步道或滨江旅游大道走走,在和悦洲尾木栈道上吹吹江风,看看“皖江第一桥”上车来车往,桥下船舶穿梭,不时还有飞往九华山机场(距大通仅20公里)的飞机在天空呼啸而过,这岂不是一个人独享风景的快乐之地?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大通古镇怀抱中的祠堂湖风光)

大通江边有很多漂亮沙滩,最美最大的要数和悦洲上游的“永兴岛”洲头。三四千亩的白沙滩前,江水滚滚西来闪烁粼粼波光,清新的江风恣意地吹着,带上孩子来这踩踩细沙、做做游戏,或在滩涂上翻翻小石头,看看石下可有小螃蟹,岂不是又多了一份孩童时代才有的纯真。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风光旖旎的祠堂湖,美仑美奂四季不同的风光。)

“永兴岛”不像澜溪街与和悦洲可随处找到文艺氛围,在这里你能最真切地感受到江心湿地那种特有的天然韵致。洲上到处都是绿苇和青草,肥沃的冲积土让苇草长得极其茂盛,洲中间堤埂隔开的两座人工湖上,清亮的水面清晰倒映着堤上的绿苇,这才是它的可贵之处。当你拎着单反,站在洲堤高处大吼一声,便有成千上万只候鸟腾空而起遮天蔽日,那些大雁、白鹭、水鸡、野鸭、天鹅、苍鹭、斑鸠、雁鹅、斑鸭等,让人惊艳叫绝,原来这里是摄影爱好者来大通打卡的地方。在洲上徒步拍照走累了,可到洲边水汊的船上餐厅休息一下,面朝大江,品味一杯绿茶,独享一份安闲,该有多好。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紫园、凤苑、龙苑等小区环抱着秀丽的大通祠堂湖)

环抱着祠堂湖的“紫园”“龙苑”“凤苑”等古镇新区,五颜六色的新徽派建筑,呈现出优美的江南园林风格。倘您入住其间,伫立西边高处露台,遥望着不远处直插湖中的小岭半岛,可静赏祠堂湖上的旖旎风光;当你注目隔湖向望的“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与西班牙天主教堂钟楼这两处大通标志性宗教建筑,它们曾见证着东西方的文化在此交融发展,你能不为大通拥有如此独特的人文景观而惊叹?又怎能不被如此厚重的古镇文化底蕴而震撼?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草地、绿树等植被簇拥着大通居民居住的小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诗人孟浩然描绘的情景,不正是今天的大通古镇吗?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通近年来走出了一条既保护古镇、传承历史文化,既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又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在推进景区和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他们特别注重保留古镇风貌,切实加强对长江文化、历史民俗、建筑特色、生态环境的保护,着力打造真正体现江南水乡白墙黛瓦、诗意栖居的人居风貌。当您身居其境,徜徉在如画般的古镇中,你能面对这里的文艺清新感,典型的江南园林风貌,大通独有的皖江风情,不心生喜爱而动情?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祠堂湖畔著名的“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寺庙)

大通古镇的那些文化味,源自几千年岁月的沉淀。那些风景都有着非常精彩的故事,都是古镇精彩纷呈的动人诗篇。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忍不住要感叹大赞一声:“大通,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全球最佳人居环境奖’,真是不虚啊!”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如今仍遗世独立的天主教堂钟楼)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通天主教堂的老照片)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流淌的长江与青通河,是水乡大通的血脉,滋养着古镇,也赋予这方水土灵动之美。烟云、雨雪、霞光,四季变换中的水乡大通,有着自己独有的韵致,大通独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禀赋,呈现出“天下民国首镇,九华佛国天门,江豚乐活家园,江南诗意水乡”四大特色,正随着2017年春获批国家4A旅游景区正式开放,引得越来越多的游人与影视剧组追捧。古镇的声、形、味、色、情,构成一幅幅动人的多维画面,融入一条条街巷、一座座古宅,刻着古镇深深的烙印载入史册,也同样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共7942字)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生态大通)


原创大散文:大通古镇印象

(夕阳西下的大通古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