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关羽败走麦城的过程及原因

关羽是东汉末年三国里蜀国的主要将领,后人称“武圣”。他威武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关羽大意失荆州和走麦城也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颇有几分悲剧色彩。\u0001\u0001

三国故事:关羽败走麦城的过程及原因

\u0001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刘备占领益州后,又出兵对付曹操的军队,把他们赶到了长安。这样一来,刘备在益州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就自立为汉中王。接着,刘备又派关羽攻打樊城,恰好这时汉水暴涨,关羽利用大水淹没了曹军大将于禁的七支大军,乘胜包围了曹军占据的樊城。 曹操为解樊城之围,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主意。他写信给孙权,劝说孙权乘现在荆州后防空虚,攻取被刘备夺去的荆州。这样,当关羽听说荆州被夺,定会撤军回救,樊城之围自然就会解除。孙权采纳了曹操的建议,派大将吕蒙攻取荆州。吕蒙从密探口中得知,沿江到处都是烽火台,防备也不见有松懈的迹象。他和孙权商量,对外假称生病回去休养了,以此来麻痹关羽。孙权另派年轻的陆逊接替吕蒙。陆逊故意派人送信给关羽,对他水淹于禁七军大大称赞了一番,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万分仰慕之情。关羽看信后,认为陆逊初出茅庐,比吕蒙好对付多了,就放松了警惕,陆续把防守荆州的人马调拨到樊城。孙权得知计谋得逞,立刻派吕蒙起兵攻打荆州。吕蒙把战船伪装成商船,派一些士兵乔装打扮成商人和船夫的模样,自己率兵埋伏在船舱内,骗过烽火台上的防守士兵,把船靠了岸。到了半夜三更,躲在船舱里的士兵一拥而出,出其不意地杀死了防守的士兵,占领了荆州。

三国故事:关羽败走麦城的过程及原因

吕蒙趁热打铁,派人劝说江陵(今湖北荆洲一带)、公安(今湖北公安)的守军投降,那些将领原本对关羽就有意见,经不起三劝两劝,就投靠了东吴。\u0001关羽得知荆州、江陵等长江要塞相继失守,非常震惊,几乎不敢相信,他马上率兵从樊城南撤。而吕蒙进入江陵后,释放了被关羽俘获关押的于禁,又派人抚慰蜀军将士和家属。这些举措,使蜀军军心涣散,斗志瓦解,许多将士半路而逃。关羽恨得咬牙切齿,大叫:“我生不能杀吕蒙,死了也要杀了他!” 孙权的军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而关羽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孙权率兵赶到,派诸葛瑾多次劝说关羽投降。关羽假装投降,在城头上竖起白旗,暗地里带了十几个骑兵弃城往西而逃。孙权闻讯,派兵阻断了关羽必经之路,埋伏在草丛中,用绊马索绊倒关羽等人,活捉了关羽。 孙权亲自出马,再次劝关羽投降,然而关羽怒目圆睁,破口大骂:“我和刘皇叔一起共谋大业,怎会和你这样的叛贼共事。要杀便杀,要剐便剐,何必废话!”   孙权怕留下后患,杀了关羽。关羽被害的消息传到刘备耳中,刘备昏倒在地,醒来后 不吃不喝,整天痛哭不止。关羽的坐骑赤兔马则日日哀鸣,也不吃不喝,没几天就死了。 曹操认为孙权这次立了大功,就封他为南昌侯。后来曹丕称帝,又封孙权为吴王。\u0001

三国故事:关羽败走麦城的过程及原因


我们从关羽内在与外在来分析。首先,关羽乃五虎上将之首,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手握荆州,皇帝之弟。无论是自身权利,外部名声,都已经到了华夏之极。关羽当然也是凡人,他也会骄傲,变得自负。很多人觉得因为关羽中计是因为自负,失了荆州。但自负不等于变傻,在很长一段时间,关羽的自负让他更果敢,更理智,更无人可挡。关羽不曾小视鲁肃,但他也清楚的明白:鲁肃不及他。鲁肃此人最大的优点在于自知与识人,他将都督之位交于孺生陆逊,他相信关羽会小觑陆逊。事实果然如此,“黄口小儿,纸上谈兵,不足为虑”。骄傲了一辈子的关羽终于要为自己的轻视买单,那就是他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