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大博物館

全球五大博物館

1.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位於倫敦魯塞爾大街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十八世紀中期,在漢斯·斯隆爵士遺贈給國家的私人圖書館及其藏品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始建於1753年,1754年購買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又以其父的大量藏書捐贈,使這座博物館的藏品愈加豐富,後在蒙塔古大廈的基址上修建了古羅馬式的新大樓。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每根圓柱上端是一個三角頂,上面刻著一幅巨大的浮雕。整個建築氣魄雄偉,蔚為壯觀。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IOO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萬件。

大英博物館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埃及文物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陳列館之一,這裡展有大型的人獸石雕、廟宇建築、為數眾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畫、鐫石器皿及金五首飾,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 5000多年以前,藏品數量達7萬多件,其中包括19世紀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從法國國王拿破崙手中奪取的古埃及藝術品。其中以埃及藝術館、希臘羅馬藝術館和東方藝術館最引人注目。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希臘的石雕,印度的寶石戒指,巴比倫的銀器,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上千年的古屍也有幾具,但不是英國的,而是埃及的,十幾具展出的木乃伊還僅僅是館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稱埃及本土以外之最。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別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臘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館中。這是世界唯一的一塊,並據此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稱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裡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東方藝術文物館。該館有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文物十多萬件。其中,中國陳列室就佔了好幾個大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製品。僅來自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寶就達2萬多件,其中絕大多數為無價之寶。如中國各朝代的繪畫、刺繡,各個時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書畫、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貴的為《文史箴圖》、宋羅漢三彩像、敦煌經卷和宋、明名畫。商朝鋼模為兩隻連體的綿羊,中間馱著一個圓形的樓蓋,造型非常美觀、精巧。還有一隻來朝的瓷酒壺,底座和責周圍是一朵荷花,壺蓋上坐著一隻獅子,更是難得的珍品。博物館後門的兩隻大石獅也是從中國運去的。中國瓷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印度寶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紅、海藍、石榴紅、祖母綠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異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奪天工。

大英博物館還以其圖書館著名,因為大英博物館的起源就是漢斯·斯隆爵士捐贈的私人圖書館,英王喬治四世改建新館時又捐贈了大量書籍。這裡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

2.法國盧浮宮(Musee du Louvre)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託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裡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崙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徵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盧浮宮是一座真正的迷宮,尤其對於一名外國人而言,想在宮中確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難的。這座龐大的宮殿裡收藏了無數的藝術珍品,包括大量來自東方的藝術品。宮內共計500多間的大殿小廳被油畫、壁畫、天頂畫裝飾著,這些畫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宮裡還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藝術氛圍絲毫不遜於盧浮宮。

值得一提的是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盧浮宮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維納斯:是公元前2世紀末的希臘作品,作者為普拉克西特,取材於帕裡安大理石.
  蒙娜麗莎: 意大利著名畫家 達芬奇 創作於1504年左右. 畫中的蒙娜麗薩成為美學的, 哲學的象徵性形象, 早已成為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畫家模仿的對象.
  勝利女神:創作於公元前190年,希臘作品,帕裡安大理石質地.

其他著名作品還有: 《狄安娜出浴圖》《丑角演員》《拿破崙一世加冕禮》《自由之神引導人民》《編花帶的姑娘》等.

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西半球最偉大的博物館,以展覽各國文物和藝術品著稱。它與英國的不列顛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並稱世界三大藝術殿堂。博物館面積達 200 萬平方公尺,館藏品有 300 萬件,從舊石器時代到現代藝術應有盡有,其中對於美國本土的藝術珍藏頗豐。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極為廣泛,從古埃及,亞洲,兩河流域考古文化遺存,到希臘、羅馬文明,以至歐洲各個時期的繪畫流派作品,以及東亞、印度的古代藝術品,應有盡有。博物館最初於1870年由一群社會名流、慈善家、藝術家共同成立,於1880年遷至紐約曼哈頓第5大道和82街交口處的現址。佔地面積17英畝(102市畝),橫跨80至84街,建築的外觀與大廳由美國建築師理查和莫里斯於本世紀初設計。藏品分屬17個保管部門,各部門負責購藏、維護、展出。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自詡其展品呈現五千年的世界文化,絕非誇大之言。那一排排埃及木乃伊,以及整座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裡,令人歎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還有安那託尼來象牙製品、伊朗銅器、日本盔甲、荷蘭油畫、法國雕塑、英國銀器、希臘彩瓶、敘利亞玻璃、美國現代派繪畫……等等,不勝枚舉,這裡給遊客提供了一個思緒千載,邈遊萬里的空間,著實令人讚歎!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也收藏了許多珍貴的中國古代物品,如商周漢青銅器、唐宋明清瓷器、明代木傢俱、清代繪畫等,其中有些還是中國已經失傳的孤品,可謂件件價值連城。我國的蘇州園林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年9月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十分吸引觀眾,不時聽到遊客問:“中國花園在哪裡?”為了避免擁擠,規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簷、雕樑、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等一應俱全。

4.故宮博物院(故宮)(The Palace Museum)

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

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宮殿建築9000多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分前朝、後寢兩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左右輔以文華殿、武英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後寢以乾清宮、坤寧宮、交泰宮為中心,左右輔以東西六宮,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及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明清兩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國家最高統治權。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以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築和古代藝術品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多為歷代藝術珍品。故宮展覽有“宮廷史蹟陳列”和“歷代藝術陳列”兩大體。

前者主要是中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西路養心殿、儲秀宮等宮廷原狀陳列;後者分佈在中路各宮殿的兩廡和冬路殿宇,如陶瓷館、青銅器館、繪畫館等,展示了我國燦爛的古代文明。陶瓷館為“陶瓷通史陳列”,展出了各時代陶瓷精品400多件。青銅器展出了商、周、春秋、戰國各時代青銅代表器物,反映了我國青銅文化的基本面貌。繪畫館以專題展覽為主,輪流展出館藏繪畫精品。

5.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Hermitage Museum)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燬,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

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爾米塔日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佔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

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新艾爾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遊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

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傢俱、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曆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裡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製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髮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杆,木杆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全球五大博物館


全球五大博物館


全球五大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