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or NO?由《方方日记》再来谈点生活中的表达艺术


YES or NO?由《方方日记》再来谈点生活中的表达艺术

近期,立哥草就的一篇的短文《理性探讨:对“方方日记事件”的几点看法》,得到平台近10万次推荐。文中简单谈了“独立思考”与“肆意表达”之间的区别,认为方方以及我们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应避免“只揭伤疤不治伤口,光是吐槽不谋实事”,将“批判性”转换为“建设性”,求真务实多行善,努力使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不过话说回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不少来自各方的批评、责难等负面意见,或者甚至我们每一个人也会因为事不如意而经常批评、指责他人。出于人类自我保护的需要,我们往往就会陷入到无休止的争执、站队之中——这便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常态

那么进一步探讨,作为充满智慧的人类,我们除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两极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在“是”与“否”的两极之间,学会增加一点辨证的分析,就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加润滑,得到理性思考的能力。


一、意见的审视

YES or NO?由《方方日记》再来谈点生活中的表达艺术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直以来,我们都主张:面对负面意见,首先应要“虚心”听取,并依照批评意见来反思改进。然而,这其实也容易滋生另一种弊端——“正气不张”“任人指使”“唯唯诺诺”的“软骨病”。因此,要避免这种不良心态的产生,我们可能就有必要在“虚心听取”与“反思改进”之间增加一个“善恶审视”的过程,对意见背后的“潜意识”进行判断,是“善意”还是“祸心”,是“友情提醒”还是“恶意打击”,进而做到坚持理性思考,避免盲从盲信。


二、表达的艺术

YES or NO?由《方方日记》再来谈点生活中的表达艺术

同样道理,作为意见提出者的时候,我们也要心怀善念,坚持理性原则,避免肆意表达。一方面要善于把握表达的时机,做到“不愤不发,不悱不启”。另一方面,也要平衡好意见的建设性与批判性,在提出批评的同时,要能够给出“解决问题的汤匙”;在提出赞许意见的同时,要能够给出“下一步发展的空间”。《方方日记》之所以引起不少人的反感,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更多是“以偏概全”的表达,忽略了合适的时机与意见的平衡。


三、发展的意义

YES or NO?由《方方日记》再来谈点生活中的表达艺术

其实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正反意见的矛盾,正是事物发展前进的根本。任何事物都拥有正反两面,没有彼此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事物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我们很多时候要善于跳出意见的本身,站到全局或者局外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意见和行为,从正反意见中得到更多的解决智慧。这正如《中庸》所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在赞许与责难的两极之间,追求“中和”向前看,才是我们学习生活应有的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