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港股抄底驟熱 券商自建核心交易系統“刻不容緩”

近日美股港股幾輪暴跌,激發境內資本一波抄底熱情。

“3月中旬以來,每天都有不少境內投資者開戶準備抄底美股港股。”一位國內互聯網券商負責人透露,過去一個月,除了逾1235.5億境內資金通過港股通渠道南下投資港股,通過互聯網券商渠道抄底港股美股的境內投資者海外資金也約合百億元。

富途相關人士透露,在疫情期間,富途社區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同比增長20%;2月份,富途開戶人數同比增長逾兩倍,成交量也達到去年同期的兩倍多。

在多位互聯網券商人士看來,這給行業加快財富管理、IPO分銷與ESOP(海外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業務佈局創造新的窗口期。

“不過,互聯網券商當前急需解決的,還有此前遭遇的系統訂單交易擁堵事件。”上述國內互聯網券商負責人直言。在近日美股劇烈波動下跌期間,多家互聯網券商均出現交易量暴增與訂單格外擁堵狀況。

這無疑讓多數互聯網券商意識到,在把握新業務增長新機遇同時,平臺仍需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確保互聯網券商交易、結算等環節持續保持高速穩定運轉,避免交易系統不穩定與交易效率低下等問題。

一家國內中部地區小型互聯網券商業務主管稱,目前他們已籌劃自建美股、港股交易系統並向境外當地金融監管部門申請相應的業務牌照。

頭部多元化佈局“各有千秋”

隨著美股、港股幾輪暴跌激發了境內投資者一波抄底熱情,不少互聯網券商也更加意識到,要加快新業務佈局。

前述國內中部地區小型互聯網券商業務主管透露,目前多數互聯網券商均強調平臺屬性即通過行情、交易、資訊、社交等產品功能滿足投資者海外炒股的多元化需求,從而引導用戶註冊先“留客”,再逐步轉化為開戶與入金客戶,獲取相應的交易佣金等收入。但就運營策略而言,行業頭部互聯網券商的打法“各有千秋”。

在2B端業務方面,富途正加大ESOP的業務佈局,截至去年底,其ESOP客戶數量達到79個,較老虎證券高出29個,老虎證券則側重全力推進IPO分銷業務。

在2C端業務方面,富途則從傳統經紀業務向資產管理方向轉型,去年8月富途基金項目在上線4個月後,累計資產規模超過7.7億美元;相比而言,老虎證券旗下在線財富管理產品——閒錢管家的資產管理規模約在2500萬美元,似乎慢了一拍。

在他看來,截然不同的業務佈局策略,淋漓盡致地反映在兩者去年財報身上。具體而言,2019年富途開戶客戶數為71.8萬,同比增速達到42.9%,高於老虎證券的64.9萬與29.2%同比增速;與此對應的是,去年富途有資產客戶數(入金客戶數)達到19.8萬,同比增速49.4%,也較老虎證券11.3萬與同比增速38.7%略高。

“這些數據背後,是兩者業務邏輯存在明顯差別。”他分析說。富途側重技術研發並自主申請獲得多項金融牌照推進業務多元化,容易吸引長期投資者“入駐”;相比而言,老虎證券則擅於購買海外牌照,以及與上游渠道商盈透證券等海外券商機構加強合作,實現全球資本市場的快速佈局,其業績增長依靠佣金分成,因此它容易吸引一些高交易頻率的短期投資者,博取更豐厚的佣金提成收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比較兩者財報發現,去年老虎證券客群的交易換手率達到26.9,明顯高於富途(12.6)。

多位互聯網券商人士指出,儘管行業頭部互聯網券商平臺業務邏輯與側重點存在差異,但關於行業多元化發展,彼此似乎達成共識,即從單一的經紀業務,向ESOP、財富管理、IPO分銷等多元業務擴展。但平臺的金融科技能力能否支持他們持續優化ESOP實施方案,加強IPO分銷便捷化交易流程,依然是一大新挑戰。

自建核心交易系統的“技術瓶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瞭解到,近期多家互聯網券商之所以遭遇訂單格外擁堵狀況,一個重要原因是多家國內互聯網券商均選擇美國盈透證券作為美股交易上游通道商。隨著美股劇烈波動引發投資者交易情緒高漲,盈透證券需執行的交易訂單量驟增引發交易擁堵,最終拖累多家互聯網券商紛紛“深受其苦”。

前述國內互聯網券商負責人指出。因此他們計劃自建核心交易技術系統並向海外金融監管部門申請相應的業務牌照。

令他煩惱的是,自建核心交易技術系統絕非易事。比如核心交易系統需要引入大量智能科技與雲存儲雲計算技術,確保互聯網券商交易、結算等環節持續保持高速穩定運轉,才能滿足海外金融監管部門牌照發放要求。此外,互聯網券商平臺還需採購大量反恐怖融資反洗錢數據“嵌入”業務審核流程,確保各項業務合規運營。

“經歷此次系統訂單擁堵事件,互聯網券商的核心競爭力,正從以往的開戶獎勵與佣金補貼大戰,迅速轉向金融科技能力的大比拼。”在他看來,金融科技研發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互聯網券商新業務佈局的成敗。以IPO分銷業務為例,在基於遠程電話視頻技術的業績會上,投資者能否與上市公司高管交流互動流暢,整個系統能否確保上市公司高管在雲端以最快速度回答投資者的各種疑問,將直接影響投資者的認購興趣。

此外,互聯網券商能否對用戶以往股票交易行為進行大數據分析,精準判斷他的風險偏好與收益預期,從而主動推薦針對性的理財產品,也影響平臺向資產管理業務轉型的進程。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