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養殖,中小散戶降低雞群被“發病”,需要做好4點工作

土雞養殖過程中,雞群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偏高,很大一方面是人為因素,其實這類在肉雞養殖過程中也很常見。肉雞養殖過程中,降低雞群發病率的手段除了日常的疫苗和用藥防疫,肉雞中小散戶也需要在對人的管理上下功夫。


肉雞養殖,中小散戶降低雞群被“發病”,需要做好4點工作


中小散戶肉雞養殖模式的區域特點:

白羽肉雞養殖主要依託的是經銷商的放養“合同雞”的模式。在這種模式的制約下,中小散戶的養殖廠主要是小範圍的集中養殖。一個小村子存在幾十戶養殖戶這種情況很普遍,密集的養殖廠建造可以方面經銷商的運輸飼料,以及“合同養殖”的管理。

這種養殖方式,也讓傳染性雞病流行越來越具有區域性特點,越來越嚴重。例如一個養殖場的雞發生法氏囊病,周圍的養殖場發生法氏囊的發病率會直線上升。


肉雞養殖,中小散戶降低雞群被“發病”,需要做好4點工作


面對這種高密度,集中片區飼養的中小散戶,在日常對人的管理一定要重視4個方面:

1 自己不串棚。

中小散戶沒有很大經濟基礎,養殖過程中能節約的成本都會想辦法節約,很多養殖過程中的工作只能“抱團取暖”。我們家做疫苗,周圍養雞的朋友來幫忙,你們家明天雞出欄,周圍養雞的朋友來幫忙。這種相互幫忙的情況下,會加快病原菌的傳播。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專門的“服務隊”,來幫忙抓雞,賣雞,儘量減少養殖戶相互之間的接觸,降低發病率。

有的時候,某個養殖戶的雞因為疾病因素被迫提起出欄,這樣的飼料如果被退回經銷商處,或者直接從這個養殖場直接拉到另外的養殖場,這樣的飼料堅決不能使用,這樣存在很大的雞病交叉感染的風險。


肉雞養殖,中小散戶降低雞群被“發病”,需要做好4點工作


2 同進同出。

一個養殖小區內,有好幾個養殖戶承包養雞的情況很普遍。這種小區,養殖戶之間一定要搞好關係,做到養雞“同進同出”。

雞在不同日齡,雞病發病率不同。同一個養殖場不同日齡的雞很容易出現30日齡的雞發病以後,很快感染20日齡的雞。但是20日齡的雞,由於日齡過小,不能夠及時的出欄,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肉雞養殖,中小散戶降低雞群被“發病”,需要做好4點工作


3 做好消毒。

在養殖密集區,養殖戶一定要做好日常消毒,特別是周圍的雞發生疾病的時候,更要加強消毒,降低雞群的發病率。

正常建議養殖戶每週消毒一次,如果遇到疫情嚴重,可以增加消毒次數。帶雞消毒選擇聚維酮碘等刺激性效的消毒劑,交替使用消毒。在育雛期間,雞舍消毒,可以選擇4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加入消毒劑,這樣的話噴出去的藥液不會吸收大量的熱,讓雞會覺得很舒服,不容易發生感冒問題。

很多養殖戶在育雛期間消毒比較少,主要原因是育雛期間疫苗使用頻率高,很多資料說雞舍消毒會影響疫苗效果,從而不敢消毒。其實飲水用的疫苗主要是通過在黏膜繁殖,產生黏膜免疫,這一過程主要在雞體內進行,而我們消毒液使用主要是噴灑地面和空氣,不會對著雞群噴霧,雞攝入的消毒液數量微乎其微,對雞的影響並不大。可以在做完疫苗1~2天就可以對雞舍進行消毒。


肉雞養殖,中小散戶降低雞群被“發病”,需要做好4點工作


4 減少技術人員進入。

養殖戶都覺得技術人員是防控雞病的保護傘,喜歡讓技術員去自己的養殖場。其實技術員去看的多數都是發病的雞,這樣很容易在每天進入雞舍過程中,帶出來大量病原菌,給你的雞群造成潛在風險。現在信息溝通方便,建議小問題,電話溝通,不用刻意要求技術員經常去養殖場。

如果好幾個雞場發病,技術員也需要根據雞群的病的輕重,雞雛大小不同,按照“從輕往重,從小往大”的順序進行禽病的診斷,治療,儘量降低雞群交叉感染的風險。


肉雞養殖,中小散戶降低雞群被“發病”,需要做好4點工作


小結:

養殖是一個細緻活,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放鬆管理,特別是對人的管理,降低雞群的交叉感染風險,提高養殖成功率。


點擊下方,加入圈子,學習更多養雞知識。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