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不肯改進廚藝?

大青馬


用心享受,生活將處處給你驚喜,我是愛生活的洋甘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代人都有關於味覺的記憶。

《舌尖上的中國》中有句臺詞令人記憶深刻:

一個人的味蕾記憶,在嬰幼初嘗人間味道時,便已註定,即使成年後,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故鄉遙遠的味道總能喚起他深深的思念。


我父母這一輩,在過去的年代裡,經常幾月嘗不到一次肉味,要是遇上村裡集體的豬和牛死了,一個村的人分著吃,場面就如同過年一般。而大多日子裡,都是吃沒有油水的蔬菜和紅薯,要是能蘸點辣椒水或泡菜佐飯,就已經回味無窮了。


我家那壇老泡菜水,在我出生前就有,足有30-40年了。在什麼都缺的年代,泡菜不知道陪伴了多少人走過那個艱苦的歲月。炒土豆絲、炒黃豆、水煮青菜、醃菜、泡菜、醃豆豉、泥豆腐,一盤青菜配一碟辣椒水成了父母那一代人難以磨滅的記憶。


也許並非父母不想改善廚藝,對於他們來說,被保存在歲月中的生活和記憶總是難以忘懷,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情感以及信念混合在一起,而那道不變的家常菜,也就不僅僅是一道簡單的食物了。


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理解、善待父母,願天下所有父母親身體健康,笑口常開!


洋甘菊的小美好


不是所有父母都不願改進。我公公自從退休開始掌勺,一天三頓安排的明明白白。一個星期頓頓不重樣。他之前不做飯的。都是和和小視頻上現學的。然後根據家人口味改良。我婆婆永遠都是湊合。做的飯難吃。別人提意見說鹹了就發脾氣。而且不做早飯和晚飯沒菜吃鹹菜。


淡水魚42


人年紀大了,一切經歷過了,就對這些變得絲毫沒有了興趣。因為一是身體上不需要了,二是他們已經習慣了吃那樣的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