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長江中上游看不到特別大的貨船?

用戶9786178462240


制約長江航運的因素有很多,總的來說有水下、水面和水上三方面因素。而這三者中最具決定性的制約因素是水下的因素也就是航道水深。在航運界內一直有“一寸水深一寸金”的說法,就像公路運輸的路面條件一樣,多高標準的路面決定了道路能有多大的運力。


內河航運船舶萬噸級的船隻數量並不多。通常而言,3000噸到5000噸級吃水大概6米。同樣形制下空載和滿載吃水深度相差很大,萬噸級船舶多是海運船舶,一艘1萬噸級的船舶吃水會在9米左右,貨運船舶由於運載大量貨物,2萬噸的海輪,滿載吃水大概在10米,5萬噸級的會到11 米。為了確保安全,各國的港口管理當局大多都會要求航道水深要在吃水的基礎上留出1-1.5米的餘量,如果是大型船舶,則要求的餘量更多。長江從上游到東海江面看起來浩浩蕩蕩,但由於泥沙、地質地形等因素,長江的水文條件複雜,每一段的水下深度並不一樣,有的江段江流湍急,自然,江面下就會深一些,而有些江段由於水流平直緩慢,泥沙沉積,在水道底部形成一道道“腸梗阻”,像從長江口開始的攔門沙,導致長江口航道自然水深只有6米,到中上游的沙洲淺灘附近航道水深只有4米,這極大地制約了整個長江航道通行量,這些問題都必須經過航道整治工程才能夠解決。

經過多年的專項治理,藉由國家推動的長江干流航道整治工程以來,從2015年開始長江安慶以下航道水深將達6米,南京以下達到12.5米,萬噸巨輪可通行無阻,但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整治按規劃並未達到這一標準,因此限制了中上游內河運輸船隻的出入。

然後富水期空高僅有24米的南京長江大橋也的確在水面上一定程度的限制著大型貨船的航行。以最為常見的幹散貨船型來說,在其設計標準中較大的船隻大湖型散貨船為例,這種船最大能到約3萬噸的總載量,其桅杆最高水面高度在35米,所以24米的高度的確是讓這些大型船隻難以通過。

最後有了航道條件,還得有配套的港口條件,萬噸級船舶由於吃水的限制,對碼頭泊位的要求比一般千噸級船舶要高,各地也正在興建和升級大型港口例如:湖北的新港和陽邏港,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大型船隻活躍於長江之上。


嘟嘟船訊


首先是南京長江大橋的高度限制,大型貨船都幾十米號,算桅杆的話高度很高,很難通過南京長江大橋。所以南京長江大橋擋住了絕大部分大型貨船。再者就是長江中上游吃水太淺了,大型船舶甚至兩三萬噸的貨船吃水都十幾米。長江中上游的江水深度與航道環境複雜導致走不了大船。所以,長江中上游很難見到大型貨船。


航海達人默默


三五千噸船吃水四米左右,不要六米,長江六米深可走一萬噸左右了


又到秋風落葉時


肯定是水深問題了,記得有一年從江蘇做輪船去湖北,結果在江西和湖北交界的地方船擱淺了,,那也只是幾千噸級的江輪啊!


用戶6097280166


為什麼鄉村公路看不見掛車,大客車,因為路走不了啊,一個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