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鎮巴縣:大巴山裡的“魚水情”

陝西省鎮巴縣:大巴山裡的“魚水情”

幫助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

鎮巴縣屬陝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該縣巴山鎮活水社區是鎮巴縣人武部的定點幫扶單位,這裡地處秦巴大山深處,山大溝深、土地貧瘠、道路艱險、交通不便,貧困人口多且異常分散,186名貧困村民都長期居住生活在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的地區。

心繫山民,攻難關

“喂……喂……是王政委嗎?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實在太難受了,請幫幫我!”深夜11點,貧困戶鄧光榮的膽囊炎又犯了,他第一個想到打電話求助的人便是該縣人武部的王政委。“一定要趕緊把他送到醫院!”當即,王政委下定決心,聯絡發動鄉鎮扶貧幹部冒雨將鄧光榮送往醫院救治。

63歲的貧困戶鄧光榮,隻身住在海拔2800多米的大巴山深處,是幫扶群眾中居住最遠、家庭條件最差的一戶。兩年前,他的老伴去世了,他膝下無兒無女,身體狀況又不好,找不到工作,被當地鄉鎮列入重點幫扶對象。為了幫助這位深處困境的老人,鎮巴縣人武部的幹部們成了他家的常客。

陝西省鎮巴縣:大巴山裡的“魚水情”

傾心幫扶不畏山高路遠

一次在走訪中,該部幹部們發現鄧光榮吃水只能靠山間的泉水解決,而他年老體衰到山裡打水又存在安全隱患,便決心幫助他解決飲水問題。經過與該縣水利局協調,該部為鄧光榮爭取到水管器材,然後派出幹部職工扛著工具器材上山,親手為他完成了飲水管道的鋪設。

“三變”助貧,巧發力

田地裡,民兵汪國佳正手把手教村民種植大黃技巧。“小汪真能幹,我們種大黃全靠他!”貧困戶羅光富說。

活水社區大多數貧困戶年齡大、身體差,沒有手藝特長,很難找到外出務工機會,這也成為他們貧困的原因之一。怎樣才能幫助村民們即找到工作機會,又解決經濟問題呢?“藥材種植、養蜂、養豬、養羊這些傳統產業應該可以試一試!”汪國佳想到。

陝西省鎮巴縣:大巴山裡的“魚水情”

進村入戶幫扶的途中

為了幫助貧困村民脫貧致富,汪國佳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資源優勢,成立了鎮巴縣深山露有限責任公司,與60餘戶貧困戶簽訂產業發展合同,帶領190餘名貧困群眾大搞產業發展,短短2個月時間,實現了戶均增收600元的目標。

根據當地產業、人口特點,鎮巴縣人武部堅持“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土地變資源”的扶持理念,幫助貧困村民協調資金入股產業,組織參與社區民辦產業養殖,成功協調108戶貧困戶與4家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先後種植桃園50畝、獼猴桃205畝、桑園200畝、大黃300畝。2019年,落實貧困戶小種小養獎勵補助78戶,獎勵補助資金68500元。(王嘉欽)

編審:李超

通聯:國防時報新媒體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