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延期1個月,影響有多大?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3月31日上午,教育部發布消息:2020年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至此,連日來關於疫情下高考時間是否變動的討論,塵埃落定。

牽一髮而動全身,高考延期將帶來什麼影響:考生複習、組織考務、招生錄取等關係到考生切實利益的關鍵工作,會否發生變化?考生又該如何應對?

高考延期1個月,影響有多大?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一、安全、公平第一,考生化解倦怠,需轉變觀念

疫情之下,線上和線下學習相結合,自主學習時間更多,缺乏線下那種“高強度訓練和及時反饋”。北京特級教師陳維賢發現,學生學習方式相對單一,學習生活單調,容易出現倦怠感。

“這一時期大部分學生容易出現‘高原現象’。好像感覺什麼都會了,又有點學不進去,容易心浮氣躁、疲憊、慌亂。心理壓力大,期待能立即高考。但一到模擬考場,又會發現不少知識漏洞。” 陳維賢坦言,現在,正是查漏補缺、能力提升、“保溫熟化”的關鍵。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祁佔勇認為,“多一個月的備考時間,無疑有利於考生更好地夯實知識基礎、調節心理情緒,從而以更佳的狀態參加高考。”

目前,青海等部分省份的高三學生已經復課,但北京、湖北等省份的開學時間尚未明確。很多人擔憂,如果高考依然安排在原定時間舉行,仍具有一定安全風險。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衛生防疫專家認為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疫情防控風險相對更小。要堅持“健康第一”,保障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要堅持“公平第一”,由於城鄉網絡學習條件等差異,部分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複習備考受到的影響更大。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可使考生有更多時間按教學計劃在校集中學習,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育公平。

在一些人看來,面對特殊時期舉行的高考,人們的考試觀念也應該發生變化。“考生和家長應當改變傳統應試觀念,高考並非只是比拼學業成績,而是考察和評價考生的身心綜合發展能力。因此,考生及家長應正視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及時預防和調節可能出現的焦慮、緊張等負面心理情緒。”

高考延期1個月,影響有多大?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二、延期考試不會加劇競爭,考務工作贏得準備期

記者梳理發現,2003年至今,高考時間基本未改動過。唯一一次例外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四川、甘肅的部分地區考生高考推遲到7月3日至5日舉行,全國其他地方高考如期舉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教育部發布高考延期的消息中,明確提出:湖北省、北京市兩地仍可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研究提出本地區高考時間安排的意見,商教育部同意後再做決定。

考試時間的變動不會加劇考生的競爭,但為涉考事務的準備工作打開了“窗口期”。

“按照往年6月高考的節奏,各省需要在4月、5月完成備考協調、試題命制、現場監考、服務保障等涉考事務的準備工作。在當前疫情條件下,進行這些工作無疑面臨不確定性。”祁佔勇認為,高考推遲一個月,各省教育部門將有更為充分的準備時間。

將協調衛生健康部門深入研判7月初疫情情況,詳細制定疫情防控的工作標準,加強考試組織管理各環節的防疫措施,全力為廣大考生創造安全的考試環境。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高考延期之後,評卷工作也將面臨挑戰。評卷員主要來自高校和高中,高考延期意味著要佔用他們的暑假休息時間,“提供良好的評卷服務,也是高質量完成評卷任務、保障高考質量的重要一環”。

高考延期1個月,影響有多大?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三、錄取整體順延,用公開、透明保證招考質量

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在一定程度上,考試之後的錄取工作,更為關鍵。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高考後填報志願和錄取時間將較往年整體推遲一個月左右,本科錄取預計在8月底結束,專科錄取預計在9月中旬結束。高校秋季開學時間也將相應順延,預計本科高校9月初至中旬陸續開學,高職院校一般在10月初開學。

目前,在高考錄取工作中,特殊類型考試選拔工作也發生了相應變動。“強基計劃”順延一個月,學校考核仍安排在高考成績發佈後進行;藝考校考在高考後組織,並儘可能減少參加校考的考生規模;高職分類招生等考試,由省級招生委員會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安排。

“在特殊情況下,高校更加關注錄取質量,家長和考生更加關注錄取公平。”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李政濤建議:“在高校保證錄取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下,今年的錄取工作要用更加公開、透明的方式向家長做好解釋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