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延期1个月,影响有多大?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3月31日上午,教育部发布消息:2020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至此,连日来关于疫情下高考时间是否变动的讨论,尘埃落定。

牵一发而动全身,高考延期将带来什么影响:考生复习、组织考务、招生录取等关系到考生切实利益的关键工作,会否发生变化?考生又该如何应对?

高考延期1个月,影响有多大?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一、安全、公平第一,考生化解倦怠,需转变观念

疫情之下,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时间更多,缺乏线下那种“高强度训练和及时反馈”。北京特级教师陈维贤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相对单一,学习生活单调,容易出现倦怠感。

“这一时期大部分学生容易出现‘高原现象’。好像感觉什么都会了,又有点学不进去,容易心浮气躁、疲惫、慌乱。心理压力大,期待能立即高考。但一到模拟考场,又会发现不少知识漏洞。” 陈维贤坦言,现在,正是查漏补缺、能力提升、“保温熟化”的关键。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祁占勇认为,“多一个月的备考时间,无疑有利于考生更好地夯实知识基础、调节心理情绪,从而以更佳的状态参加高考。”

目前,青海等部分省份的高三学生已经复课,但北京、湖北等省份的开学时间尚未明确。很多人担忧,如果高考依然安排在原定时间举行,仍具有一定安全风险。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卫生防疫专家认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疫情防控风险相对更小。要坚持“健康第一”,保障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要坚持“公平第一”,由于城乡网络学习条件等差异,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复习备考受到的影响更大。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可使考生有更多时间按教学计划在校集中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育公平。

在一些人看来,面对特殊时期举行的高考,人们的考试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考生和家长应当改变传统应试观念,高考并非只是比拼学业成绩,而是考察和评价考生的身心综合发展能力。因此,考生及家长应正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预防和调节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情绪。”

高考延期1个月,影响有多大?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二、延期考试不会加剧竞争,考务工作赢得准备期

记者梳理发现,2003年至今,高考时间基本未改动过。唯一一次例外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甘肃的部分地区考生高考推迟到7月3日至5日举行,全国其他地方高考如期举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教育部发布高考延期的消息中,明确提出:湖北省、北京市两地仍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育部同意后再做决定。

考试时间的变动不会加剧考生的竞争,但为涉考事务的准备工作打开了“窗口期”。

“按照往年6月高考的节奏,各省需要在4月、5月完成备考协调、试题命制、现场监考、服务保障等涉考事务的准备工作。在当前疫情条件下,进行这些工作无疑面临不确定性。”祁占勇认为,高考推迟一个月,各省教育部门将有更为充分的准备时间。

将协调卫生健康部门深入研判7月初疫情情况,详细制定疫情防控的工作标准,加强考试组织管理各环节的防疫措施,全力为广大考生创造安全的考试环境。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高考延期之后,评卷工作也将面临挑战。评卷员主要来自高校和高中,高考延期意味着要占用他们的暑假休息时间,“提供良好的评卷服务,也是高质量完成评卷任务、保障高考质量的重要一环”。

高考延期1个月,影响有多大?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三、录取整体顺延,用公开、透明保证招考质量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考试之后的录取工作,更为关键。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高考后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本科录取预计在8月底结束,专科录取预计在9月中旬结束。高校秋季开学时间也将相应顺延,预计本科高校9月初至中旬陆续开学,高职院校一般在10月初开学。

目前,在高考录取工作中,特殊类型考试选拔工作也发生了相应变动。“强基计划”顺延一个月,学校考核仍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进行;艺考校考在高考后组织,并尽可能减少参加校考的考生规模;高职分类招生等考试,由省级招生委员会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安排。

“在特殊情况下,高校更加关注录取质量,家长和考生更加关注录取公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建议:“在高校保证录取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今年的录取工作要用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向家长做好解释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