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秧子萎蔫怎么处理?

天和老赵


该注意几点

1、温度管理为了确保幼苗从播种到出苗的早期出现,苗床中的温度需要达到30℃。幼苗出苗前,坚持关闭棚内,以增加温度,力争白天达到28~32°C,夜间22~25°C促进苗齐苗状。当真叶在种植前7至10天生长时,需要相对高的温度来促进幼苗的生长。在此期间,苗床的室温在白天为25~28°C,在夜间为15~18°C。

2、照明管理培育强壮苗的关键是在甜瓜苗床上保持良好的光照,通常是早揭、晚盖覆盖物来增加苗床光照。

3、通风管理苗床通风可与苗床温度管理相结合。当苗床中的温度达到所需温度时,应揭开薄膜以降低床温,即同时达到通风目的。

4、水分管理严格控制出苗后第一片真叶出苗后的浇水,以及第一片真叶出现后第三片真叶出现前的时间,随着通风量的增加和幼苗真叶的发育,苗床土壤的干湿度以适当的量浇水。


523顶顶


甜瓜立枯病,容易造成死苗。

农业防治:

选用排水良好高燥地块种植。

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使种植田块酸碱度呈微碱性,用量每亩施生石灰50~100公斤。

苗期做好保温工作,防止低温和冷风侵袭,浇水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温确定,严防湿度过高,浇水时间应改在上午进行。

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3%的45%特克多悬浮剂黏附在种子表面后,再拌少量细土后播种。也可将种子湿润后用干种子重量0.3%的75%卫福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或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拌种。

化学防治:

有条件的施用抗生菌肥料,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

95%敌磺钠可湿性液剂180~360克/亩,20%甲基立枯磷乳油(一支清)150~220克/亩,40%五氯硝基苯(土菌净)5000克/亩,20%乙酸铜(土菌灵)1000~1500克/亩。发病初期用 30% 苯噻氰( 倍生 ) 乳油 , 每 亩 50mL, 对水 5Okg, 稀释成 1000 倍液喷雾 , 能有效地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 , 并兼治苗期炭疽病、枯萎病等。此外也可喷洒 72% 锰锌*霜脲 ( 克露 ) 可湿 性粉剂600倍液、 68.75% 凡杀同*代森锰锌 ( 易保 ) 水分散粒剂 1500倍液、 60% 氟吗*锰锌 ( 灭克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30% 恶霉灵 ( 土菌消 ) 水剂 800倍液 , 每 ㎡ 3L。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施用移栽灵混剂,杀菌力强,同时能促进根系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抗力,能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果腐病发病重地区或田块把瓜垫起 , 必要时喷洒 30% 倍生乳油 1000倍液或云大 120( 芸苔素内酯 ) 植物生长调节剂 3000 倍液。

为害症状

初在茎部出现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逐渐向里凹陷,边缘较明显,扩展后绕茎一周,致茎部萎缩干枯,后瓜苗死亡,但不折倒。

根部染病多在近地表根茎处,皮层变褐色或腐烂。

成株期染病主要危害果实和近成熟果实,初在靠近土面处果实上发病,产生不规则形褐斑,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形成果腐病 。

发病条件:

土温11~30℃、土壤湿度20%~60%均有利于立枯丝核菌侵染。高温、连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幼苗抗性差易染病。 果实与土壤接触,遇有浇水或降雨,即可引起发病。

病菌发育适温 24 ℃ , 最高 40~42 ℃ , 最低 13~15 ℃ , 适宜 pH3~9.5 。以16-20℃为最适。

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生姜老何


用乙蒜素加奈乙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