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发力,长安汽车自救开始,能否成功扭亏?

近日,长安汽车又推出了一款重量级新车——长安逸动PLUS,指导价区间为7.29万-10.39万元。这是一款紧凑级家用轿车,既是市场上销量最大的细分市场,也恰恰是自主品牌的弱项,只有吉利帝豪偶尔挤进TOP10。而另一个表现相对较好的自主品牌车型就是长安逸动。

自主品牌发力,长安汽车自救开始,能否成功扭亏?

这次,长安汽车推出逸动PLUS,就是要在最艰难的市场上搏一把。而从目前的形式看,市场表现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从3月6日开启预售,短短16天订单破万,20天内累计订单达到11,559辆。众所周知,现在受疫情影响,中国汽车市场的基本面并不好,长安逸动PLUS逆势热销更让人刮目相看。

长安汽车全线反击

这两年,随着中国汽车结束了28年的增长,进入下降通道,自主品牌也开始分化,有的已经被市场淘汰,比如一汽夏利,也有的已经命悬一线,比如华泰、众泰、力帆等,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优势扩大,形成了头企阵营,比如吉利、长城等。

自主品牌发力,长安汽车自救开始,能否成功扭亏?

而此时,曾经冲得非常猛的长安汽车却掉队了。2014-2016年,长安汽车连续三年夺得自主品牌销量冠军,2015年率先产销双破百万,2016年更是卖出了128万辆的好成绩,一时风光无限。然而2017年却开始表现疲软,被吉利汽车反超。

长安汽车公告显示,2019年预计亏损24-29亿元,除了合资公司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销量大幅大滑(长安福特尤其严重)的因素,长安自主品牌表现也不好,曾经助长安汽车崛起的功臣,主力SUV长安CS75和主力轿车逸动都进入产品周期的末端。

自主品牌发力,长安汽车自救开始,能否成功扭亏?

在合资品牌不给力的情况下,长安自救首先靠自主品牌,开始密集推新车。2019年,长安推出了CS85、全新CS95、CS15,增配了CS35、CS55和逸动的蓝鲸动力版,以及重磅车型CS75 PLUS。果然,CS75 PLUS又成了复苏的主力,在去年9月上市后,到年底CS75系列销量已经达到了7万+,再成爆款。

进入2020年,长安CS75 PLUS继续发力,连续两个月位居SUV细分市场第二名,仅次于哈弗H6。以1月为例,哈弗H6销量是25582辆,而长安CS75是24863辆,同比增长54.9%,其中绝大多数销量来源于PLUS版。而这次全新上市的逸动PLUS也延续了CS75的势头,前景可观。

技术创新是硬实力

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很多陷入困境之后就很难翻身了,如果有合资企业支撑的还好,如果没有基本上就凉凉了。而长安汽车却能依靠自主品牌率先反击,并且效果明显,靠的是什么?答案就是通过自主研发积累的硬核实力。

自主品牌发力,长安汽车自救开始,能否成功扭亏?

作为一家军工背景的企业,长安一直都注重自主研发,每年销售额的5%投入科研,先后在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设立研发中心,构建了全球“五国九地”的研发布局,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核心技术方面远远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面。

最典型的就是发动机方面,长安已经拥有完全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比如最新的蓝鲸NE平台,将覆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据悉,长安将陆续推出1.0T、1.2T、1.4T、1.5T、1.6T发动机,旗下的全部车型都将相继换装新发动机。

自主品牌发力,长安汽车自救开始,能否成功扭亏?

还是以最新上市的逸动PLUS为例,搭载蓝鲸NE平台的1.4TGDI发动机就是一大亮点,其最大功率116kW,最大扭矩260N·m,参数全面超过大众的EA211 1.4T。这款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0%,实现了高功率和低油耗,百公里油耗仅5.9L,并且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而长安CS75的火爆,也与动力系统有直接关系,蓝鲸1.5TGDI发动机,再匹配爱信6AT和8AT组成黄金动力总成,市场上口碑极好。

自主品牌发力,长安汽车自救开始,能否成功扭亏?

此外,长安汽车还积极探索实用的黑科技,比如在疫情期间,大家特别重视车内空间质量,“防病毒”成了一个痛点。长安研发出了PM0.1级复合抗菌抗病毒滤芯,采用多层高效过滤网,可高效过滤≥0.1µm颗粒物,对≥0.3µm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7.7%以上。该技术在逸动PLUS上全系标配,这也是国内首次将这一技术用在量产车上。

长安自救初见成效

正是由于长安有丰厚的技术储备,所以才能在危机来临时有更多的反击武器。从2016年的净利润102.85亿元,到2019年预亏24-29亿元,这绝对算是长安的一场“大败局”。

但是如果把数据分解,会发现长安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候。事实上,2019年长安一季度就亏损20亿左右,前三季度亏损累计26亿,所以亏损已经收窄,如果按全年24-29万的亏损区间,最坏的情况下第四季度只亏损了3亿,最好的情况就是盈利2亿,基本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自主品牌发力,长安汽车自救开始,能否成功扭亏?

其实,从销量上看,长安主要是受两个合资企业拖累,2019年,长安马自达和长安福特累计销量仅31.76万辆,同比降幅高达41.63%。而长安自主品牌2019年的销量是84.96万辆,降幅为7.84%。根据全年全国乘用车9.6%的降幅,表现并不算差。

其实,去年12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已经强势反弹了,当月销量超过15万辆,同比劲升35%,环比增幅亦达到11.6%。其中,CS75销量达2.86万辆,同比大增287.5%,CS35销量1.64万辆,同比增长20.8%,CS55和逸动系列也都破万了。

自主品牌发力,长安汽车自救开始,能否成功扭亏?

除了自主品牌销量上涨,长安汽车亏损能够控制在一个安全的区间,自身的“瘦身”行动也至关重要,比如:把长安PSA的股权卖给宝能,收回16.3亿资金,放弃长安新能源控制权,引入4家战略投资者,共获得28.4亿元投资。在合并报表后,这两项可以大幅对冲亏损。

下一步,就是销量说话了。随着CS75 PLUS和逸动PLUS进一步放量,以及旗下更多的车型都实现更新换代,再加上长安福特到去年12月底也已经止跌反弹,相信今年长安汽车的财务报表一定会更好看。可见,长安自主品牌是“自救”成功与否的关键,能有现在的表现,背后是长安多年来在研发的不断投入,对于汽车这种技术和资金又密集型产业,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