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编外”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战疫

别家离乡赴荆楚,白衣战袍格外娇。

本次战“疫”,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自发驰援武汉,不计生死报酬;他们自带防护装备,不求一针一线;他们默默守护生命,只为情怀担当。

他们,来自民营医疗机构。在全国395支援鄂医疗队中,他们毫不显眼;与公立医疗队相比,他们属于援鄂“编外军”。

疫情面前,不分公私。与病魔作战,英雄无问西东。他们的故事让人动容,他们的名字也值得铭记:瑞京医疗队,一个在武汉转战2家医院、连续奋战46天的优秀民营医疗队。

在这场大疫之中,他们同样用血肉之躯,为江城人民筑起生命“保护墙”,点亮希望“长明灯”。

热血集结,自筹物资逆行江城

1月底,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形势陡然严峻起来。

总部在北京的瑞京糖尿病连锁医院,创始人卓国金忧心忡忡。涉足医疗行业20余年,经历过2003年“非典”,他知道“新冠肺炎人传人”意味着什么。

卓国金在瑞京糖尿病连锁医院工作群中发出倡议:疫情之下,医者不分公私、不分南北,应有所担当,瑞京要赶紧组建医疗队,准备随时奔赴武汉。

全集团700多位医护人员,200余人第一时间报名。他们中有上过“非典”前线的老党员,有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有留洋归来的博士,还有刚毕业的护士……

不少人写下请战书。为了显示决心,有人还按下火红的手印,比如中医科医生鲍海龙。他在请战书中写道:“在病毒肆虐之际,我愿意放弃安逸的春节假期生活,投身到第一线贡献绵薄之力”。

一支“编外”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战疫

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9位队员组成援鄂医疗队。3位男医生、6位女护士,年龄层次从“50后”到“00后”。

领队的是瑞京糖尿病连锁医院医疗总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原内分泌科主任袁群教授。2003年,袁群曾率一支40人团队,奋战医院“非典”病区3个月。

队伍组建起来了,如果没有专业装备,那就无异于裸奔上阵。鼠年初,全国各地几乎都缺防护物资,瑞京只好将目光投向海外。

花费了个把星期,2月12日,他们从欧洲重金采购的300件医用防护服、3000余个医用N95口罩等防护物资,终于运抵北京。已经追问很多次“什么时候出发”的队员们,也终于等到了执甲出征的时候。

一支“编外”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战疫

出发前,兰州、成都、北京三地瑞京医院,为队员们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出征仪式。

“身为医务工作者,大家比普通人更知晓疫情的凶险。然而此刻,你们选择无惧生死,勇敢逆行……”

2月13日清晨5时,来自瑞京旗下3个城市3家医院的9位队员,在北京西火车站集结。9人肩扛背驮,带着沉甸甸的防护物资,登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

医者仁心,克难而上逆行无悔

到武汉后,队员们发现疫情比预想的还要严重。

2月13日下午1时,医疗队顺利抵达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协调安排的对口支援医院——武汉市汉阳医院。

一支“编外”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战疫

疫情汹涌袭来,汉阳医院急诊和发热门诊量增加了20余倍,住院量增加了5倍。更让人心疼的是,数十医护人员感染,而且几乎都来自于呼吸科。

医院停车场里的场景,至今让见多识广的袁群记忆犹新。停车场满满当当,不少车里伸出长杆,走近一看才发现是病人们坐在车里打点滴。原来医院里早就人满为患,连打点滴的地方都没有了。

卸下物资、行李,来不及休息片刻,9名队员就被分到汉阳医院呼吸科的三个病区,稍作培训就开启了救治工作。其中,护士刘云瑞、王桃红被分至ICU病区,负责照看30多个危重病人。

一支“编外”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战疫

除了量体温、测脉搏、测血氧、发药、打针等医疗服务,病人的吃喝拉撒等生活保障,她们都要负责。而吸痰、导尿这类高危操作,更是常有之事。

穿上重重防护服,十几分钟就浑身湿透;戴上的护目镜,很快就被蒙上一层水雾;往常轻松自如的行走,在隔离衣的牵扯下变得笨拙缓慢……

这些,都算不上是困难。更考验她们的是,为避免交叉感染,也为节省防护用具,一个班次8个小时期间,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

不吃、不喝,扛一扛也就过去了,不能上厕所怎么办?参照同行们的经验做法,他们穿上“尿不湿”。即便如此,一位女队员泪水悄然滑落:“遇上生理期,不能去厕所,真是难受……”

太多的艰辛,外人无法想象。其他病区的队员们,也轻松不到哪里去。队员周白雪有写日记的习惯。她的“战疫日记”写道:

“这是到武汉的第二天。工作在继续,战斗也在继续。今天,一位体重180多斤的重症患者,由我负责翻身。一次次咬牙、一次次尝试,这样的动作,我每天要在不同的患者身上重复很多遍。”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多数虚弱无力,擦背、翻身、挪动、起床上厕所,都得依靠医护人员。为了防止病人久卧压疮,需要半小时一擦背、一小时一翻身。而这些,是体重不足90斤的周白雪常做的事。

一支“编外”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战疫

直面生死,九心服务战绩斐然

比身体劳累更让队员们觉得难受的,是面对生离死别。

瑞京糖尿病连锁医院是全国最大的糖尿病类专科医院,日常以治疗内分泌类慢性病为主。医疗队中的绝大多数队员,此前从未目睹过病人死亡,更未接触过患者遗体。在武汉的46天里,他们碰上了好几回。

2月中旬一天,护士杜晋芳像往常那样走进病房,只见一张病床上铺着一个未曾见过的黄色大袋子。

她明白,里面躺着的是昨晚照顾过的病人!“昨天她还好好的,说没就没了,在疫情面前,生命真是太脆弱了!”随后的几天,医疗队里其他几位队员,也陆续目睹了相似的悲剧。

幸好这种悲剧没有持续太久。

3月1日,随着疫情不断好转,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一些患者被转入方舱医院,汉阳医院完成了定点医院使命。3月2日,汉阳医院特聘袁群为教授,刘云瑞等获得嘉奖。

一支“编外”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战疫

圆满完成汉阳医院援助目标,大多数民营医院医疗队已撤离武汉。有相关单位提出希望瑞京医疗队留一留,转战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二七院区。毫不犹豫,无一人打退堂鼓,大家决定继续战斗。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二七院区,专门收治患有精神疾病的新冠肺炎病人。此类病人属于特殊群体,救治的难度可想而知。

袁群说,瑞京糖尿病连锁医院的精神是“九心服务一心”,此时更需以精心、细心、专心、热心、爱心、耐心、贴心、责任心、同理心九心,关爱救治这类病人。

事实上,瑞京医疗队的队员们也正是这样做的。3月28日,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二七院区附近接受记者采访时,念及精神疾病类新冠肺炎患者的双重伤痛,多位队员眼含热泪。

3月29日晚,瑞京医疗队结束了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援助工作。

奋战46天,救治新冠肺炎患者632人,近日,瑞京医疗队将脱下战袍,平安凯旋。

深情回望,期待与武汉相逢在下一个春日

回顾这46天,袁群说,2020年的春天,注定令人难忘。

为防止空调通风系统传输病毒,这群习惯了北方20多度暖气的白衣战士们,晚上缩在被窝里和衣而睡;下班后没有夜宵,就用白开水泡冷米饭吃……

这个春天,没有无所不能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个春天,平凡而伟大的武汉人,也惦记着、温暖着医疗队员们。

一支“编外”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战疫

病房里,几天不曾说一句话的病人,眼里噙着泪花,竖起大拇指;酒店门口,不知名的武汉人,不知从哪里得知他们想自己做饭,冒着鹅毛大雪送来锅碗瓢盆,鞠一个躬后,骑上电动车就消失在街道拐角处……

在武汉,大家熬过了寒冷的冬天,看到了2020年第一场大雪,迎来了充满生机的阳春三月。这个春天,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没有见过援鄂白衣战士们的眼睛。

一支“编外”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战疫

那双眼,闪动着希望,温暖了岁月。那双眼,用专业和坚韧,告诉我们:一切会好的,春天花会开,人们自由自在……

记者:张颖 马卫红

摄影:王永胜 李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