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幹塘子村:安家兩週年“窮窩”挪了、“窮根”斷了

盤龍鄉乾塘子村的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2戶隨遷戶在2018年8月26日搬到新址來,作為曾經的地質災害頻發地,這52戶易地搬遷戶就一直備受關注,如今,已時隔兩年了,乾塘子村的群眾生產生活到底有什麼變化?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

盤龍乾塘子村:安家兩週年“窮窩”挪了、“窮根”斷了

日前,記者走進盤龍鄉乾塘子村,放眼望去,一排排以白色為主色調的聯排房子坐落在寬敞的平地上,佈局合理、主次有序的房屋結構絲毫不比縣城裡的房屋遜色。今年62歲的熊心蘭和老伴,一個給花澆水、一個在摘菜準備做早飯,不大的菜園裡卻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生活氣息十分濃厚,談起從舊址搬到新家兩年多的變化,熊心蘭滿眼都是笑意。陳輔真和楊德寬也是易地搬遷戶裡的群眾,採訪中,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當初政府跟大家宣傳的“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脫貧致富”的目標,在兩年的時間裡,已經慢慢實現了,他們說是好政策讓他們的生活有了改變,心裡很感黨恩。

盤龍乾塘子村:安家兩週年“窮窩”挪了、“窮根”斷了

盤龍乾塘子村:安家兩週年“窮窩”挪了、“窮根”斷了

從村民口中,記者得知,乾塘子村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飲水困難,居住分散,地處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區,群眾生活特別困難,年人均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處於絕對貧困線以下。在中央、省、州縣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體搬遷以後,該村又陸續發展生薑、辣椒、沃柑等產業,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盤龍鄉膩姐村委會主任 楊德發告訴記者:“想利用易地搬遷點的項目,來打造我們膩姐村的經濟開發,結合小膩姐、沙子坡兩村,到時候三個寨子就變為一個大寨子,互相往來,我們現在要發動全村老百姓都要努力,朝好的方向發展,為更好的明天一起抱團取暖、努力,把整個我們的乾塘子發展更好。”

盤龍乾塘子村:安家兩週年“窮窩”挪了、“窮根”斷了


盤龍乾塘子村:安家兩週年“窮窩”挪了、“窮根”斷了

據瞭解,目前,該村緊密結合本村實際,堅持把產業發展和就業增收作為工作重點,長短結合,2019年先後動員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23人,辣椒、生薑等經濟作物178畝,發展禽畜養殖21頭(只),已發展沃柑種植534畝,目前人均純收入實現1.15萬元,兩年時間從“搬家”變為“安家”,“窮窩”挪了、“窮根”也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