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 “战疫”“战贫”两不误双促进

 (通讯员 沈龙保)东山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聚焦全县8个贫困村、763户17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立足“两不愁三保障”,扛起主体责任,精准施策、补齐短板、精准发力,拧紧战疫“安全阀”,筑牢扶贫“基础鼓”,保障“战疫”与“战贫”两不误、双促进。

产业扶持夯实脱贫后劲

  “政府对我们一家的帮助真是太大了,今年帮忙联系甜豆销售就买了5万多元,让我们一家有了稳定收入……”磁窑村贫困户曾荣华不禁感叹道。这几年磁窑村通过落实干部帮扶贫困户责任制,采用“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模式,摸清每位贫困户的详细情况和意愿,利用本村特色滩涂、果蔬种植等优势发展可持续增收产业,详细定制一户一策、一户一产业、个性化等脱贫方案,激发内生动力,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全村6位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脱贫致富,持续稳定收益。 “我们村大力发展特色滩涂种植产业,以扶持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磁窑村第一书记辜福春介绍。

  “去年果园里的19株黑珍珠带来了2万元左右的纯收入,让我们老两口在脱贫后实现稳增收,感谢政府精准扶贫好政策。” “这几年叶员发很热心,他无偿为我提供种苗,手把手地教我管养,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日子越过越红润了。”

  80多岁的叶厝村贫困户张秋水和老伴高兴地说道。自2016年起,圆发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员发依托“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水果种植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产销一条链,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扶贫工作机制,聚力带领贫困户一起创业增收,走上科技脱贫致富路。在叶厝村,像张秋水这样依托产业精准帮扶实现脱贫致富的农户就有8户,2019年平均每户种植黑珍珠莲雾增收6000—10000多元,其中,贫困户张秋水增收2万元左右。

就近就地解决就业问题

  “受疫情影响,我的网吧点不能营业。感谢帮我解决村保洁员工作”,双东村贫困户朱伟坤高兴地说。

  为有效推动疫情防控与务工就业两手抓、两到位,东山县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织密防控网,依托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延伸监管触角,依托政府统筹服务平台为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务工问题。“当前最紧要的是,摸清贫困群众需求,跟进分析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生产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县扶贫办吴光武说。通过组织入户调查摸底,掌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外出务工意愿人数541人。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由社区、乡镇、科局人员挂钩帮助贫困户抓好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发展指导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措施,就近联系工作岗位。目前,541人已全部恢复务工。全县130多户发展种植产业的贫困户当前春耕生产正常开展,种苗肥料等生产资料和资金有保障。从事海水养殖、渔业捕捞、食杂店等家庭生产经营正常,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主要在县内农贸市场销售,没有出现农产品滞销问题。

打组合拳巩固脱贫成果

  为确保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东山县持续提升“三保障”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六条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帮扶干部开展“五个一”帮扶活动,即每位帮扶干部要与结对帮扶贫困户至少联系一次,进行一次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力所能及帮助购买或赠送一些生活必需品,开展一次帮扶需求调查,制定一个帮扶计划,增强贫困户获得感。

  疫情开始第一时间,向每个贫困户重点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防范措施,免费分发口罩,指导贫困户做好健康防护,及时帮助贫困户解决就医就诊问题。全县共收治贫困户患者102人,其中,门诊患者93人,住院治疗9人。全县无出现因疫情而影响贫困户就医问题。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科学合理调整学期教学计划。充分运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现有设备,跟踪帮助建档立卡学生(其中初中36名、小学54名、特教6名),落实网上教学所需的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确保贫困学生与全体学生同步学习、生活。组织开展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掀起新一轮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住房安全保障。同时抓好物资保障,县扶贫办利用原有帮扶资金,疫情期间投入10余万元,并发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确保困难群众疫情期间吃穿不愁防疫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