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時間管理專家已上線!磨蹭、賴床、效率低有方案了

轉眼就到3月底了,孩子們還沒開學!


說實話,家長和孩子早就“兩看相厭”了吧?要是家裡有個學習、生活習慣不好的“磨蹭娃”,家長心中的怒火更是分分鐘被點燃。
吃飯就一個字“慢”,一頓飯能吃兩小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上網課經常挨批;寫作業拖拖拉拉,摸摸這兒看看那兒;做什麼都要催,早上賴床,晚上不睡……
為什麼孩子做任何事情都磨磨蹭蹭、效率低,一點兒都不爽快!

孩子的時間管理專家已上線!磨蹭、賴床、效率低有方案了
彆著急!孩子的時間管理專家已上線!
近日,兒童時間管理訓練專家劉乙了入駐了“春藤家長圈”,免費為家長圈的11位家長回答了困擾他們許久的孩子磨蹭難題。
劉乙了是兒童時間管理訓練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生涯規劃師、家庭成長教練、北京指明燈教育品牌創始人,同時也是數十萬家長社群的親子問題指導師。
在近5年的時間裡,他一直致力於兒童時間管理的研究和訓練工作。目前為止,已有近3萬名孩子通過他的課程,磨蹭行為得到了改善,做事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


以下是小藤老師為大家挑選出的5個典型時間管理問題的回答,快看看你家孩子是否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或現象。

問題一:
孩子不到五週歲,特別愛玩,有點小磨蹭。和她約定,如果寫作業或洗漱快一些,多出的時間可以玩或多看一本書。
有時候孩子晚上玩得特別開心,洗漱磨蹭到很晚,我就告訴她“今晚看書的時間沒有了”,她說“我今天很傷心我沒有書看了”。


這種方式讓她差不多能好個幾天,但過兩天又磨嘰了,類似情況幾乎一直在反覆...
劉乙了老師:5歲正是形成規則的關鍵期,所以幫助孩子養成習慣的前提是家長必須要堅持原則,定好的事情就按要求做。當然要讓孩子最終形成習慣,至少要持續兩個月以上,剛開始的反覆是正常的。家長調整好心態,不要設想一兩天養成好習慣,糾正一個習慣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問題二:
孩子4歲了,吃飯時總是一邊吃一邊玩。我跟她說“給你5分鐘,5分鐘後出門”,結果總要15分鐘。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磨蹭,怎麼看孩子拖延時間?
劉乙了老師:首先,不是所有孩子都磨蹭,4歲的孩子是需要讓他感受什麼是原則的,比如你說了5分鐘出門,但是作為家長5分鐘到了你並沒有出門,所以在孩子心裡也知道,你只是說說而已。
家長沒有原則和底線,孩子就沒有規則感,更沒有時間觀念。一味講道理對孩子來說是沒有用的,吃飯時間到了,直接收拾碗筷,沒吃完就餓著,不要說那麼多,直接讓孩子感受後果。最多兩次,孩子就不會在吃飯的時候磨蹭了。



問題三:
七歲半的男孩,喜歡玩遊戲,喜歡看抖音上有關遊戲的內容。說好完成某個學習任務後才能玩遊戲和看抖音,但有時候孩子心裡想著遊戲,根本沒法學習。應該讓孩子玩個痛快再去學習,還是制定嚴格的遊戲時間規則,讓孩子去遵守?
劉乙了老師:肯定是要先寫完作業才允許玩手機。7歲半的孩子不能單獨配手機,手機應該由家長控制。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重點在於如何讓孩子願意先老老實實地寫作業,那麼就需要家長做到以下兩點:
1、增強孩子對學習的好感。
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寫作業,主要是因為他寫作業的感受不好。換句話說,他之前寫作業的時候經常捱罵,甚至捱打。如果家長每次看孩子寫作業都會批評孩子,孩子自然就會排斥寫作業。
所以從現在開始,家長要儘可能發現孩子作業上的優點,並且要及時地鼓勵孩子,讓孩子面對作業的時候心裡覺得“爽”。
2、改善親子關係。
這個年齡段,孩子玩手機上癮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沒有給予高質量的陪伴,親子關係存在問題。建議家長從現在開始,每天至少留出40分鐘時間陪孩子聊天(主要是聽孩子說),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多營造一些歡樂時光,比如一起玩玩遊戲。



問題四:
5歲半男孩,和他一起討論了每天在家裡的時間表,以小時為單位。但這個時間表經常得不到執行,有什麼辦法能幫孩子遵守這個時間表?
劉乙了老師:5歲半的孩子是沒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家長不要奢望一個5歲多的孩子就能完全自覺地按照計劃做事情,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極強。
在孩子上二年級之前,家長應該是輔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輔助指的是從旁協助。
這個過程中,家長至少要做到三點:
1、強化認識,不斷給孩子灌輸幾點做什麼事情,直到孩子刻印在腦海中;
2、積極帶動,在具體的事情上,家長要有陪同和參與的過程,然後慢慢鼓勵孩子自己完成;
3、強化感受,無論做什麼事情,家長要更多地給孩子積極的評價,也就是讓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有好的感受,這樣孩子就更願意主動做這件事。


問題五:


13歲女孩經常因為要跟小夥伴聊天和打遊戲而忘記自己還有事情需要完成,家長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幫助到她?

劉乙了老師:這種情況,我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不要對孩子的事情干涉過多。
讓孩子自己面對沒有完成事情的“後果”,比如作業沒寫完,讓孩子自己面對老師,家長不要一再催促和提醒,更不要發火。
這樣孩子的內在才能發生變化,當孩子開始自己面對後果的時候,她做事情就會變得主動起來。

2、教孩子學會列《待辦事項清單》。
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按順序列在清單表裡,並且貼在書桌正前方的看板上,讓孩子自己時刻都能看到,用於提醒自己。

3、信任孩子。
除了以上兩點,家長一定要避免指責孩子,同時要對孩子表達理解和信任,告訴孩子“媽媽相信你自己可以處理得很好。”
家長按照這個方法做的時候,剛開始的幾天孩子也許還會存在問題,但只要堅持一週以上的時間,孩子就會發生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