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病毒大流行肆虐全球,全球治理漏洞百出之际。

秦朔朋友圈

一百年前,一场全球大流感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了人类第一次全球化浪潮。

一百年后,一场新冠病毒大流行肆虐全球,正逢全球化缺陷暴露无遗、全球治理漏洞百出之际。

疫情是对各国国家能力的压力测试。各国能否应对这场压力、以及应对的方式,也将或多或少成为疫情的全球政治后果的一部分。大流行病也非常罕见地把所有的国家都放到一个竞技场上,从世界卫生组织到各国的公共卫生部门、大学、智库,每天都公布各国的疫情进展,建立各种模型,对各国之间进行各种动态模拟比较,各国应对是否实现flatten curve (平抑曲线)——这些数据主导了金融市场、经济指标,其背后是对各国社会能力、国家能力的比较。

面对危机,国家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国界显得空前重要,构成了抵御病毒的最基本屏障。那些日常已经消失的边界,重新封闭起来。21世纪想建的墙,新冠都给新建了。

如果说1918年,因为世界上主要大国深陷第一次世界大战,冲突并崩溃的全球化让那场大流感造成了人口规模空前的感染与死亡,今天的这场新冠大流行病,其间不乏大国之间的冲突和较量,一面抗疫,一面谋划疫情后的世界。

一场新冠病毒大流行肆虐全球,全球治理漏洞百出之际。


一场危机的全部意义,体现在应对危机的政策之中,也蕴藏在对危机的叙事之中。

我们是用上一次金融危机来比较,还是联想起柏林墙的倒塌和苏东剧变——今天看到西欧国家越变越暗的疫情地图,一个又一个国家宣布进入对疫情的“战争”状态,仿佛回到40年前的一幕,在当年柏林墙的西侧重演。

或者我们回到二战结束,战争中美国扮演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角色,这次是否中国在扮演全球抗疫兵工厂的角色呢?或者我们回到100年前,1918年全球大流感,疫情的中心在几个处于“绞肉机”般厮杀中的大国之间切换,第二波比第一波更具杀伤力。

或者我们回到全球化前的世界,疫情正带来“回到中世纪”效应。现代社会和现代经济是建立在高度连接和日益一体化的基础之上。疫情的最大杀伤力,就是让一体化相互依存分崩离析。让航班停飞,让那些最繁荣的国家和都市受到病毒的重创,让全民在互联网上恐慌地到处散布谣言。人们回到最低限度地利用社会网络、最大限度地自给自足的状态。

病毒让全球化到处断裂,人们从全球化回归,回到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小镇、自己的社区,最后回到自己家里,与家人在一起,才获得最后的安全与信任。尽管人们也日益依恋一个数字世界,但病毒隔离的线下世界,以及国家与种族间信任感的破坏,映射为线上身份政治和社会分层的进一步强化。全球化会从休克中苏醒,甚至也会延续,但会拐向一种新的轨迹。

一场新冠病毒大流行肆虐全球,全球治理漏洞百出之际。


每一次全球性的大事件之后,或者基于全球主要大国之间应对危机的合作,或者基于全球主要大国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或者基于多国之间利益关系的重组,全球治理体系都会发生演变。

这一次许多人习惯性地进入一种格局的拐点或者历史终结论的叙事,试图看到大国兴衰的质变时刻。

病毒打击社会底层。民粹主义伴舞着逆全球化、去一体化,推出了一批政治强人。民粹主义既是自由民主制度失灵、社会不公平的后果,也会进一步促使西方国内政党之争更趋极端化,固化的精英利益集团与底层民众之间进一步疏离。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从动摇走向瓦解,国家资本主义进一步得到强化。疫情会扩展左翼和右翼的民粹主义的基础,可能会出现新型的领导人,但依然缺乏有远见的领导人去改革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各国之间信任降低,防范增强,人员跨国流动减少。民粹主义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一起,会强有力地定义疫情之后的全球化,也会构成疫情之后许多国家广泛的社会情绪和民意基础。

在全人类面对这场灾难时,不可能是某些国家成为胜利者,不管这些国家显得多么强大,这段历史只能由人类胜利者书写。

面对人类的灾难与危机,我们需要的是人类的精神。新冠病毒最大的敌人是人类的精神。

是人类的科学精神。病毒可以感染世界上任何种类的生命。病毒比人类强大。但病毒害怕人类及早发现它,害怕人类知道其来源、传播路径、传染动力、基因结构,害怕人类检测、害怕人人自我防护、害怕人类研制出药物和疫苗。病毒害怕科学。但医学专家的意见往往受到压制。谣言比真相传播得更快。政客与官员自以为是地就病毒的源头互相攻击。投机者操纵有关疫苗和药物的不实信息,而故意误导(disinformation)甚至成为某些政府的地缘政治策略。

是人类的合作精神。人类的全球合作,人类的全球分工,创造了空前的繁荣。人类迅速分享科学成果,历史上已经消灭过传染病。国家不再自给自足,是因为相信其他国家能通过贸易和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甚至是危机中急需的物资。国家之间有透明和诚信,国民之间才能跨境流动。病毒最想攻击人类什么?病毒不想摧毁某个国家,也不想占领某个国家,病毒不讲英语、不讲中文、不讲意大利语、不讲西班牙语、不讲波斯语、不讲日语,也不讲德语和法语。病毒想摧毁的是人类的合作。病毒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危险,病毒想让人类回到不相往来的时代。病毒想让大国之间互相攻击。病毒想让国家之间、区域之内发生有限资源的争夺,让医疗体系在挤兑中崩溃。病毒想颠覆准时化的现代生活,割裂Just in Time(准时制生产方式)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把集体的恐慌变成金融危机。

一场新冠病毒大流行肆虐全球,全球治理漏洞百出之际。


我们在隔离的家中,查询一趟航班,看到各种大数据的展示,还有用各种算法建立起来的复杂模型,试图找回失去的确定性。当我们面对最大不确定性的时刻,唯一指望的是人类的精神,即科学精神与合作精神。

作者为原第一财经CEO、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原载于作者公号“故事编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