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宰相一朝名臣狄仁傑第三子狄景暉如何評價?

小龍女5505


狄景暉,是狄仁傑最小的兒子,深受寵愛。但他在外胡作非為,弄得民不聊生,以至於百姓遷怒狄仁傑。而狄仁傑英明一世,但卻也糊塗一時,難斷家務事,自己政治清明,兒子卻貪得無厭,禍害一方。

對於狄景暉來說,在其仕途之初,他還記得父親狄仁傑和兩為哥哥“清正廉潔”的訓誡。然而,當他踏出作惡的第一步,便沉醉其中,無法自拔,這也導致他一步步走向深淵,所犯罪行也越來越多!等到他擔任魏州司功參時,更是開始大肆貪汙腐敗,魚肉百姓,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新唐書》記載並評價其

“貪暴為虐,民苦之!”

一個“貪”字,點明他的貪婪。一個 “暴”字,道不盡他的心狠手辣。而在古代,能被標籤成“貪”和“暴”二字共存的官員,哪一個不是大反派?由此可見,狄景暉的本性之差。 “魏州苦景暉久矣”,老百姓恨透了他,又不敢當面指責(可能是恐懼他的手段和背景,也有階級的影響),於是遷怒他的父親狄仁傑,認為“養不教,父之過”。當初朝廷給狄仁傑建祠堂的時候,百姓對他是萬分景仰,隨著狄景暉在魏州做的壞事越來越多,老百姓順帶也會質疑狄仁傑的品行是否如傳聞中的清廉。

積怨總有一天會爆發。《新唐書》將這段歷史記載為

“共毀其父生祠,不復奉”

可見狄仁傑的教子無方,也牽連了自身。而發生如此重大之事,又事關己身,狄仁傑當然不會坐視不管,於是大義滅親,罷了狄景暉的官職,重新贏得了百姓心中的名聲。

當然,歷史上如此“坑爹”的人不僅狄景暉一個。大唐在狄景暉之前,還有一個實力坑害親人的人,叫做徐敬業(李敬業),徐敬業起兵反抗武則天的統治,然而失敗了,失敗之後,武則天就把他爺爺的墳墓給毀了。而他的爺爺是誰呢?就是唐朝著名的軍事將領李績(徐茂公),歷三朝而不倒,生榮死哀,卻沒想到家業被孫子給毀了。

我停息的風


  • 狄仁傑的兒子

根據史料記載,狄仁傑共有三個兒子,分別是:狄景暉、狄光嗣、狄光遠。

狄光嗣應該是狄仁傑最傑出的兒子,歷任司府丞、地官員外郎、汴州刺史、揚州長史、歙州別駕。根據《唐會要》記載,武則天讓宰相們各舉薦一位尚書郎,只有狄仁傑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狄光嗣,被武則天任命為地官員外郎,結果這孩子乾的特別出色;武則天高興的說:“祁奚內舉,果得人也。”祁奚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又稱祁黃羊,曾經向晉悼公舉薦自己有私怨的解狐和自己的兒子祁午,被人們稱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這裡武則天用祁奚來讚譽狄仁傑,舉賢不避親。

狄光遠作為狄仁傑的兒子。根據《唐書》記載,其官職做到州司馬,至於其他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狄景暉應該是狄仁傑最打臉的兒子了。根據《舊唐書》記載,狄仁傑在擔任魏州刺史時,因為政績卓著,離任後老百姓為了紀念他,自願為其建立生祠;後來,狄景暉擔任魏州司功參軍,為人貪婪殘暴,被魏州老百姓所厭惡;於是老百姓將氣出到了狄仁傑頭上,將狄仁傑的生祠就砸毀了。

  • 對狄景暉的評價

古代官員做官都比較注重聲譽,也就是官聲。狄仁傑為官清廉、為人正直、疾惡如仇,在出任地方官都是心繫民生、政績卓著,擁有很好的官聲,所以才能夠在離任之後,老百姓依然懷念這位愛民如子的父母官,為其建立生祠。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然而同樣也存在著,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誰能想到狄仁傑的兒子全無自己父親的風采,在自己父親曾經出過成績地方,沒有繼續發揚勤政愛民的優良傳統,反而貪婪殘暴,形成鮮明的對比。最終老百姓將兒子的帳算到了老子的頭上,砸了狄仁傑的生祠。

實在不明白狄景暉是怎麼想的。小生的爺爺曾經在後山某個鄉鎮的村中當過會計,那是上世紀的農業社時代,包產到戶後,爺爺回家沒有多久就過世了。2012年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也被分配到爺爺曾經所在那個鄉鎮工作。某天到那個村上工作,與老百姓聊天時,老百姓聽到我的姓,就像我打聽爺爺,對爺爺的人品是讚不絕口。此時已經距離爺爺去世30多年過去了,我都沒有想到自己從沒見過面的爺爺竟然還有人記著。因此,我每到爺爺曾經工作過的村上時,都充滿敬畏,就害怕老百姓罵:你看誰的孫子,怎麼是這孬樣,真丟人。


安定郡小書生


狄仁傑一共有三個兒子,每個兒子都很有特色,性格迥異。

狄仁傑長子名喚狄光嗣,他是狄仁傑所有兒子中最像狄仁傑且最為出色的一個。

狄光嗣事親至孝,為人謙遜,剛正不阿,才幹過人,有其父狄仁傑之風。

狄光嗣歷任淄、許、貝三州刺史,官至驃騎大將軍。

狄仁傑的二兒子狄光遠,史書對他的記載不多,但他卻是救過狄仁傑性命的兒子。

他在《唐書》裡的介紹少得可憐,僅一句:光遠,州司馬。

狄景暉也叫狄光昭,他是狄仁傑最小的兒子,卻也是最不成器的兒子。狄光嗣、狄光遠都為人正直,繼承了狄仁傑的才幹和品德,可狄景暉卻貪婪殘暴,一點也不像狄仁傑。

狄景暉在魏州任職時,貪暴為虐,百姓苦不堪言,痛恨不已,致使後來狄仁傑的生祠被砸毀。

狄仁傑察覺到小兒子的惡劣斑斑後,非常氣憤,罷其官職,停其俸祿。

狄景暉無惡不作,差點毀了狄仁傑的一世英名,但狄仁傑卻能秉公執法,難怪被世人頌揚千年了!





壹零壹肆


據說狄景暉剛剛步入仕途的時候,能遵守父親教誨,嚴於律己。但是隨著官位的提升,卻漸漸的成為一位貪官。特別是在官任魏州司功參軍之後,危害當地百姓,引發群眾不滿。

  因為狄仁傑為官為民,得百姓愛戴,當地百姓為了感念狄仁傑,還專門建有一座石碑。而狄景暉欺壓百姓,使得百姓仇恨。憤怒的百姓甚至為此砸碎石碑,表示憤怒。

  有這樣一個受到百姓仇恨厭惡的兒子,素日以清廉剛正著稱的狄仁傑,對此又是如何處置的呢?

  狄仁傑得知消息之後,立刻罷了狄景暉的官。狄景暉跪在地上苦苦求饒,表示自己知錯,以後再不如此。一些大臣也為其求情,但是狄仁傑從始至終為改變心意,斷然將兒子罷官。

  後來他語重心長的教誨狄景暉:“賢者當舉,貪者當罰。這是用人之道,興邦之法。”

  這便是狄仁傑的犬子,一個墮了狄仁傑名聲的孩子。


綜合小娛樂圈


狄景暉大唐一代名臣當朝宰相狄仁傑第三子,上有兩兄狄光遠、狄光嗣,他們都繼承其父忠誠清廉之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績卓著。唯獨狄景暉官居魏州司空參軍,卻貪焚暴虐1塗毒百姓成為為禍一方的貪官,還害得其父生祠被百姓所毀、差點毀了其父一世忠臣清官之名,既是不忠之臣、更是不孝之子。


小龍女5505


狄仁傑一生有三子,《新唐書·宰相世系四下》記:“光嗣,戶部郎中;光遠,州司馬;光昭字子亮,職方員外郎。”

很多人疑惑,狄光嗣、狄光遠、狄光昭已經是三子了,這前文的狄景暉是哪兒冒出來的?

《舊唐書·狄仁傑傳》記:“其子景暉為魏州司功參軍,頗貪暴,為人所惡,乃毀仁杰之祠。”

《新唐書·狄仁傑傳》:“景暉,官魏州司功參軍,貪暴為虐,民苦之,因共毀其父生祠,不復奉。至元和中,田弘正鎮魏博,始奏葺之,血食不絕。”

據後世人考證,這裡的狄景暉,應當是狄仁傑三子狄光昭。可能後面狄光昭改名狄景暉,所以才在“狄仁傑傳”中記為狄景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