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律性”差?利用“四叶草法则”,不焦不躁养出自律娃

一个人身上会有很多优良品质,自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不难发现,很多优秀的孩子从小就十分自律。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教育成一个自律的孩子,却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一起来试试“四叶草法则”吧。


孩子“自律性”差?利用“四叶草法则”,不焦不躁养出自律娃

什么是“四叶草法则”

1、 提前约定

孩子似乎都有些反感父母突如其来的安排,不明白父母为什么不问问自己的意见,当父母想让孩子帮忙做一件事时,可以提前与孩子约定好,询问孩子是否有时间,这样的约定能让孩子在心中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并且能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做事的效率会更高。


孩子“自律性”差?利用“四叶草法则”,不焦不躁养出自律娃

2、 制定目标

父母让孩子做事时,不单是要孩子完成这件事,还要让孩子明白做这件事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比如很多家长只会对孩子说“赶紧洗漱”,却没有告知孩子要在多少时间内达到什么样的清洁度,回头会发现,孩子还在玩水呢。孩子没有了目标,只会一拖再拖。


孩子“自律性”差?利用“四叶草法则”,不焦不躁养出自律娃

3、 有限选择

一个成年人,对于选择题和解答题更倾向于做选择题,何况是一个孩子?孩子的心智远不如大人,对于一些选择面太广的事情,他们无从下手找到正确答案。父母在孩子寻找答案的途中,可以给孩子几个方向,让孩子的思维能够快速选择,这样会事半功倍。

4、 认可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人的肯定,如果孩子成功地完成了一件事,却没有人给予他肯定,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父母在孩子成长期间,不要吝啬夸奖,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更有动力去发掘未知的事物。


孩子“自律性”差?利用“四叶草法则”,不焦不躁养出自律娃

有的时候,任凭家长磨破嘴皮,孩子可能都无动于衷,反而是孩子自己领悟之后,会更有行动力。有时,教育也要借助工具。一套德国引进的《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用绘本的形式展现了榜样的力量,孩子会代入自己,会更愿意去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行为,从而学会自我管理,建议父母们给自己孩子买一套。

家长如何利用“四叶草法则”,不焦不躁养出自律娃

1、 父母和孩子互相制定规矩

很多孩子之所以养成胡搅蛮缠的习惯,是因为从小缺乏了规矩,家长无底线的纵容,只会害了孩子。父母不要单方面给孩子制定规矩,这样对孩子太不公平,要让孩子也给父母制定规矩,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去遵守规矩。规矩也要留有余地,如果双方都不能很好地适应规矩,那么就循序渐进,慢慢达成就好。


孩子“自律性”差?利用“四叶草法则”,不焦不躁养出自律娃

2、 给孩子定下适当的目标

孩子的自律性是从小在家长的帮助下养成的,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要给孩子制定适当的目标,比如一天要达到多少运动量,每天要读几个故事等,适当的目标可以让孩子更有动力,目标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

3、 让孩子有限的选择

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互相尊重,大人在家里是主导地位,可也别忘了让孩子有机会做主。父母不要让孩子成为“巨婴”,孩子学会选择也能让他们养成独立的能力。比如可以让孩子选择是上午做作业还是下午做作业,并且要告诉他们,选择了就要负责的道理。


孩子“自律性”差?利用“四叶草法则”,不焦不躁养出自律娃

4、 给孩子足够的成就感

当孩子获得成就感之后,他们会更乐于去做这件事,比如孩子完成作业后,父母夸奖孩子,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了满足,这样他就会每天遵守,从而达到自律的效果。反之,如果孩子完成作业后,父母连看都不看,孩子只会觉得父母对自己漠不关心,是否完成作业已经不重要了。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孩子足够的成就感,这样孩子才能有更多的动力去达到自律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