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2019年度最耀眼的爆款式电视剧


2019年度,没有哪一部影视剧像《都挺好》这样,掀起如此巨大的收视浪潮和话语浪潮。引发的关注度,恐怕也只有2017年的优秀电视剧《风筝》能与其相提并论。区别在于,《风筝》获得的反馈更多的是一边倒的赞美之词,而《都挺好》除了引发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外,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首先是北京日报去年3月份的一篇评论文章,《过度"贩恶",慢慢失真》,指出电视剧为了突出戏剧矛盾,刻意放大苏大强的"恶",制造矛盾,挑动观众情绪,因而对苏大强这个"集齐中国式老年人所能具有的全部缺点"的人物的艺术真实,提出了质疑。


然而正在兴头上的观众们似乎并不买账,来不及对文章的内容细嚼慢咽,就开始了群起的口诛笔伐。让这篇代表了一部分观众看法的文章淹没在讨伐的声浪之中。


有趣的是,随着热播的结束,网上关于该剧苏家父子"奇葩"和"不正常"的议论和调侃,却重来没有停止过。似乎恰恰在为上述文章的观点做着生动的注解。所谓"奇葩"和"不正常",本身就暗含着生活中并不常见的意思。

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那么,《都挺好》这部典型的家庭伦理剧,究竟好在哪里,它被追捧热议的原因是什么,存在着哪些得失?在该剧热播一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也不妨通过理性的反刍,尝试一番简要的梳理和探讨。


一部大胆揭示原生态家庭伤疤的开先河之作


笔者以为,颠覆性的揭开了部分中国式原生态家庭的"真面目",引发观众强烈共鸣、触动社会对此类原生态家庭的广泛关注,是该剧获得成功的最大原因。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现实社会,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幸生长在温馨幸福的正常家庭之中。


以往涉及家庭伦理的影视作品中,我们最常见的,父母总是一副温情奉献、吃苦耐劳、一心为儿女的正面形象。即便是出现家庭伦理冲突,大多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婆媳之间因生活理念上的差异、因儿女不孝等原因,引发的家庭矛盾。


这些家庭伦理剧,总体基调往往是正面的,向上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尽力将生活中那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尽数抹去。


而《都挺好》则彻底抛弃了以往家庭伦理剧一贯的文艺腔,颠覆性的揭开了部分原生态家庭真实的生活面纱,将现实中阴暗的一角赤裸裸的展示给你看。人们豁然发现,这种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实的点点滴滴,包括父母的不堪,居然被该剧如此鲜活的展现了出来。

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那种自私自利、毫无担当的懦弱父亲;极度重男轻女,给儿女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的偏执母亲;"巨婴"、啃老、寄生虫般的妈宝男儿子。让观众深切体会到有这么一类原生态家庭,并非总是温情脉脉的幸福港湾,也有其冰冷刺骨、极其不堪的一面。


该剧毫不客气的直指问题家庭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造成的影响和伤害,这一潜藏的社会现实;让许多人看到了自己原生态家庭的影子,找到了情绪宣泄的出口。


同时也告诉我们,原生态家庭的畸形和不如意,对于一个人一生的伤害和影响有多大。它成了某些人内心痛苦的源泉,又是内心最为隐秘最为难以启齿的一部分。

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电视剧《都挺好》无疑向全社会提出了这样一系列的拷问:面对一个个并不如意的原生态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处理,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心灵的救赎?我们的社会能否为此类问题家庭的解困,贡献我们的关注和智慧?


显然,《都挺好》作为大胆揭示、剖析原生态家庭伤疤的开先河作品,启迪、触动了人们对原生态家庭的关注和思考,理应在优秀电视剧的作品名单中,占有它应有的位置。


成功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厚的社会生活背景


我们看到,苏家这个典型的原生态问题家庭,真正的核心人物既不是剧中的男主角苏大强,也不是女主角苏明玉,而是担任家庭母亲角色的赵美兰。家庭的问题根源,首先由赵美兰不幸的畸形婚姻开始。

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赵美兰出身于一个极为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与当时千千万万个农村家庭一样,在巨大的城乡生活差距面前,赵美兰一家做了既现实又功利的选择:为摆脱清贫的农村生活,要求赵美兰嫁给一个城市户口的男人,尽快让自己、特别是让弟弟跳出农门。


对赵美兰及其家庭来说,尽快改善家人的生活际遇被放在了第一位,感情的需要,必要的爱情基础,甚至男方的品格,都被降格到忽略不计的位置。赵美兰最终嫁给一无是处的渣男苏大强,其功利的目的让人不寒而栗,理由又是那么的清晰实在。


毫无爱情基础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源于功利的利益交换。由此,问题家庭中潜在的问题父亲和问题母亲不可避免的油然而生。


赵美兰凭借与苏大强的婚姻,顺利将自己和弟弟完成了农转非的华丽转身,成功改善了工作和生活环境。


此时受够了枯燥乏味、没有爱情婚姻的赵美兰,总算有了一个追随老同学前往上海开启真正人生的机会,然而意外的怀上苏明玉及身体不好不能打胎的窘境,让赵美兰的一切希望都泡了汤。


可以想见,重新回到一无是处、毫无担当的苏大强身边,绝望的赵美兰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更残酷的是,苏大强夫妇还因为超生苏明玉而被双双降职,家庭生活从此一落千丈。

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此时苏明玉的降生,让本就重男轻女的苏母终于"找到了"悲情的"根源",一腔怨恨,也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


演员陈瑾显然对赵美兰这个角色的家世背景、内心世界进行过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一个对婚姻绝望的女人,偏执枯槁的脸上写满了婚姻的不幸和内心的凄苦;刻薄的为人和尖锐的语言,无不宣泄着对丈夫和女儿的怨恨;个人的不幸与浓重的重男轻女观念相结合,放大了对儿子的溺爱,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


而此时,怯懦无能的苏大强只能任由事态发展,各种逃避和放任,毫无做父亲应有的担当。苏大强对苏明玉由衷的一句哀叹:"实在是你妈太硬了,我也不敢说话呀",充分揭示出赵美兰无底线下嫁城市渣男的后果,最终是要由家庭成员的不幸承担代价的。

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可以看出,造成苏明玉的悲剧童年和苏明成"巨婴"无能的根本原因,绝非因为他们俩"恰巧遇上赵美兰这么一位个色的母亲"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无不打上时代和传统文化的烙印。影视剧对此交代的虽然不如原著那么详尽,但残酷的生活逻辑和因果关系却依然清晰明了。


显然,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厚的社会生活背景,扎扎实实的逻辑因果关系,鲜明的人物特征,是《都挺好》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令人遗憾的瑕疵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前面欣赏的人设合理性,在苏大强这个人物身上渐渐消失了,陷入了过分追求噱头效果的通病。使得这部口碑不凡的影视剧,依然不能免俗。


苏大强,一个庸碌无为、怯懦怕事、毫无担当的人,在妻子离世后,突然变得意外狂野,迸发出无穷的"能量", 为了达到自私的个人目的,对子女展开了各种无穷无尽的索取和折腾,离奇的情节令人惊讶不已。

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我们无法在苏大强这种爆发式的转变中看到必然的逻辑关系。有人说这是对苏母长期压制的反弹。然而一个曾经胆小如鼠、毫无担当的人一下子反弹到这种奇葩程度,是难有合理的说服力的,也经不起生活逻辑的推敲。


生活中不乏不懂事的父母不断给子女找麻烦的事例,但是"作妖"达到苏大强这种极端的水平,恨不能将"中国式老年人所能具有的全部缺点"一网打尽,无论如何是把生活的存在过分的推向极端了。

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随着剧情的发展,苏大强不停作妖的奇葩表现,居然逐渐占据了剧情的主要视点,也确实达到了制造更多话题、更多看点的目的。效果看上去似乎"很爽"。然而一个严谨优质的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是不应该这么去构建的。


传奇故事、科幻影片、搞笑电影,可以天马行空,极尽夸张之能事,好看就行。而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虽然可以适当的浓缩提炼,但至少有一个界限不能超越,那就是不能超越艺术的真实性,不能为制造看点过分夸大人物和情节,造成作品的失真,削弱作品的可信度。


苏大强的刻意"卖作",与电影《芳华》的过分"卖惨"如出一辙,都是为迎合人们"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欣赏心理而过度改编,经不起真实生活的检验。不同之处在于,《芳华》是通篇的"卖惨",而《都挺好》属于局部的"卖作"。


为追求看点,将现实题材的生活片向传奇片靠拢,成了近期一系列影视作品的通病。

令人遗憾的瑕疵让《都挺好》与经典影视剧擦肩而过

《都挺好》的瑕疵,或许让它与真正的影视经典擦肩而过。然而瑕不掩瑜,《都挺好》终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家庭伦理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原生态家庭生活的窗口。它的现实主义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本质的深度思考,为我们获取更有价值的人生轨道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


衷心希望《都挺好》这样的影视剧更上一层楼,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和艺术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