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甲A到中超,中國足球有什麼變化?


從甲A到中超,中國足球有什麼變化?

1994年,中國職業足球元年,最高級別的職業聯賽叫中國足球甲A聯賽,歷經10年,在2004年升級為中超,從甲A到中超,中國足球到底有什麼變化?

一、精神面貌的改變

在中國足球職業化以前,球員都是在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包括甲A時期的很多球員,都是體制內的球員。體制內培養出來的球員,講究奉獻,講究為國爭光,郝海東、范志毅這幫球員,水平怎麼樣不好評價,在場上的拼勁,現在這幫球員要好好學習。現在的球員更市場化,更講究利益,很多球員總是怕在國家隊比賽受傷,在國家隊出工不出力。

二、資金投入上的改變

資金的投入的直接效果是大牌教練和大牌教練進入中超,裡皮、斯科拉里等大牌教練;德羅巴、阿內爾卡、奧斯卡、保利尼奧等大牌,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他們來到中超,給中超帶來了很多變化,攻防轉換更快,技戰術更強,中超的觀賞性確實比甲A時代強,這就是高水平教練和高水平外援帶來的結果。

三、金元足球並沒有引暴

當年看甲A除了看球,還有一種情結,地方情結,和由地方演變成的民族情結。當時的,有甲A的城市都有金牌球市,成都保衛戰,讓“雄起”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工體的京罵雖然不文明,不主張,也是球迷不滿的一種表達方式……。只要有國隊的比賽,大家心情激動不已,每次進攻,大家都擊鼓相慶,每次失誤,都嘆息不己。時不時的從不同的房間傳出擊打桌子的聲音,這種心情,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現在,很難看到這種場境了。

四、保護主義並不能促進中國球員的成長

曾經,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出現過外援門將,後來聰明的國人敏銳的發現:因為外援佔據了各俱樂部的主力,國內門將很難得到上場機會,國家隊成績不好,因為國家隊門將不好;國家隊門將不好是因為外援門將佔據俱樂部主力,國內門將得不到鍛鍊。於是,一條比較有特色的規定出來了,不允許引進外援門將,所以,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外援門將,但中國足球再也沒有培養出區楚良、江津等優秀門將。競技體育,是要通過競爭才能得到鍛鍊,通過行政幹予得到的,一旦失去保護傘,最終會回到原形。要想成材,就要放到烈火中去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