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李教授说:许多杀人恶魔,其冷酷无情的心态往往源于他们在幼年时就没有过形成“心理上的依恋对象”,或者是因为他在10岁前后曾失去“心理依恋对象”。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我们的上一辈人都是从苦沟沟熬出来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庭也富裕了,家庭模式都是一个娃四个老人看,都说隔辈亲,一点不错,老人恨不得把天上星星月亮给摘给孙子。

过度的疼爱,不光让孩子什么都得到满足,而且什么也不让做,天天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光爷爷奶奶这样,有的父母也是如此。尤其是特别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更是除了学习什么也不让做。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一点独立能力都没有。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不知道还有人知道那个“神童”魏永康。13岁考上重点大学。成绩优越的他在妈妈的陪读下,过五关斩六将,2000年就完成的大学本科四年,17岁顺利考上中科院,硕士连读。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魏永康的求学之路就像开了挂一样,这样的智慧,得堪称“天才”了。

一切的光环从他20岁开始熄灭,读研期间,魏永康没有选择让妈妈陪读,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学校劝退。如此结局让人惋惜。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还好他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从这次挫折中走出来,逐渐适应了独立生活,不仅结婚生子,还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

回想一下,如果当初自己有独立生活能力,就不会被劝退,也不会白白浪费这么多年的光景,“天才少年”也非他莫属。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哈佛大学做过一个长达76年的格兰特研究。研究表明。从小爱做家务的孩子更容易获得职业成就;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比较,就业率要高出15倍,收入高百分之二十。犯罪率低10倍,离婚和患心理疾病的概率更是低。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是培养孩子的动作技能和认知能力,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责任感。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心理学家皮亚杰:孩子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若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让孩子做家务,正是通过动作培养思维,锻炼孩子统筹、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有什么区别,那么家长如何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不妨试试这几个小方法。

第一、学会示弱

在一个综艺节目上,胡可分享了她的育儿绝招,“学会示弱”。她告诉大家,大人把所有的都做好了孩子就没的做。比如逛街时,买了太多的东西,她的两个儿子就变成了小暖男,帮妈妈拎东西,就像一个男子汉。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可见胡可的育儿绝招还是非常好用的。

家长们如果你想让孩子做家务,不妨“示弱”一下吧,肯定比命令孩子要好使。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第二、变相邀请

把做家务变成一件有趣的好玩的事情,相信孩子会非常愿意加入的,用“邀请”把孩子带入到做家务中。比如你想让孩子择菜“妈妈和宝宝比赛一下,看是妈妈洗碗快,还是宝宝择菜快”。

把干活变成做游戏,孩子多半都会很自然的参加进来。

当然孩子如果还是没有参加的话,也不要批评孩子,可以下次再引导孩子。孩子有进步是一定要及时表扬,让孩子有种满足感和自豪感,以后就很顺利了。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第三、参与更重要

根据孩子特殊体质,和不受拘束的特点,孩子参加进来后,一定不要对孩子指指点点,老说一些打击他的话,这样下次孩子就失去了做家务的兴趣。

家长要把注重点放在孩子能否参与上,而不是去要求孩子做的多完美。即使孩子帮“倒忙”,我们也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才是关键。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从小就让孩子参与家务,既能锻炼孩子的大脑,增强动作协调能力,更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生活自理能力,还能让孩子理解和体谅父母的不易,成为一个感恩的孩子。

这些只靠家长的一己之力似乎是很难完成的,这时家长就可以利用一些绘本,让孩子从绘本中懂得如何什么是自己需要改正的,以及需要做到的。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孩子看绘本时会有很强的代入感,将自己带入到绘本中的角色之中,这也正是孩子为什么看绘本学东西快的原因。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2-8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准备一些认知类、行为习惯类、情绪处理、入园小故事类的绘本,还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推荐一套《儿童情商培养绘本》,一套共有30册,绘本包含《行为管理和性格培养绘本》(10册)《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10册)《安全早知道》(10册)。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这套书分别从安全,情商,行为三大主题,分别运用不同的故事传达出不同的好习惯建立,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通过故事正确的引导孩子,同时也能够学会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自理能力差,“神童”17岁考上中科院遭劝退,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还能通过绘本释放自己的情感,满足心理发育的需求。促进幼儿养成好的性格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智商和情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