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信”解救小吃店主,度過餐飲寒冬他們有大招!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中國餐飲業陷入前所未有的行業“寒冬”。尤其對中小型餐飲店來說,更是受到較大的衝擊。小吃店的店主們多來自農村大小村落,大批迴鄉過年的小吃從業人員因疫情滯留在家。疫情之下,小吃店主如何復工?

沙縣小吃“自救”記


“兩封信”解救小吃店主,度過餐飲寒冬他們有大招!

沙縣小吃,是我們在各路巷子裡經常見到的店鋪。據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統計,全國沙縣小吃店約8.8萬家,其中3.2萬家是沙縣籍業主。春節前後, 4萬多小吃業主返回家鄉沙縣,到了2月底才有人零星外出。

“很多城市還不能堂食,只能做外賣,即使復工,營業額也只有原來的一半。每個月還有各種成本,光店租就1.1萬元。”一些店主紛紛反映,遲遲無法正常營業令人心生焦慮。兩封求助信,幫忙解決了這一難題。

第一封求助信是當地政府以沙縣小吃產業發展黨工委、沙縣小吃同業公會的名義發出紅頭倡議書,號召全國沙縣小吃店的房東減免一定數額的租金。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向外界展示重視程度。截至3月13日,各地房東減免沙縣小吃業主的房租已達10.35萬元。

第二封求助信寫給了線上外賣平臺,為沙縣小吃爭取更多線上銷售的支持

此外,沙縣積極出臺支持小吃業主共渡難關的措施,尤其是提供

金融支持,幫助他們儘快的復工復產。還開設了線上網課,培訓製作新產品,為以後謀出路。

莆田開設餐巴,給小吃新出路

沙縣小吃有著自己的產業協會,可以集中力量幫扶店主。在莆田,則是由市政府統籌,將本市的餐飲抱成一團,齊力推出。

移動篷車本是計劃佈置在莆田市各個鬧元宵的地方,做莆仙美食,豐富旅遊業態的,但一場疫情改變了所有計劃。為了盤活餐飲行業,莆田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臨時將15輛移動篷車打造成“莆田餐巴”。

“兩封信”解救小吃店主,度過餐飲寒冬他們有大招!

通過移動篷車將餐飲開進園區、寫字樓等,並根據不同服務點設置不同的菜品銷售,比如工業園區針對企業員工,一般以套餐為主;社區除了燜豆腐、莆田紅團等各類小吃外,還會供應半成品。同時,每個服務點還建立了微信群,提前一天發佈次日供應菜品,居民提前下單,莆田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再根據訂單統籌各餐飲企業配送菜品。

餐巴進服務點,既解決了企業復產工人、當地居民等用餐問題,又使得多家餐飲企業“動起來”。

此外,一些老字號品牌也在加快“自救”步伐,如吳裕泰、稻香村等開網店、做直播,通過加大直播頻次,增強和消費者的聯繫,為線下門店導流。疫情的影響使更多的企業加快自身轉型的步伐,提升經營管理思路,降低各方面成本,推陳出新開發新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完善自身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