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增加我市風景區文化內涵的思考

舞鋼市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後,近幾年,風景區從基礎建設到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二郎山和燈臺架已晉升為4A級風景區,為提高我市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但我發現,大部分遊客都是當日來當日走,很少在此住宿。這就使旅遊收入少了一半,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是風景區還缺少文化內涵。

關於增加我市風景區文化內涵的思考

我市的龍泉湖,是河南省十大美湖,國家水利風景區,緊臨市區,交通便利,又有水燈和噴泉,得天獨厚,在全國也不多見。龍泉湖和西湖相比,比西湖大2倍,比西湖的水更清純,比西湖更有麗質。但一個西湖,我們遊一天也遊不完,因為西湖有蘇堤、白堤的好風景,有白娘子、蘇小小的美麗傳說,有民族英雄岳飛、秋瑾的愛國故事,有西冷印社、黃賓虹紀念館的文人情結。觸目的人文景點,使遊客流連忘返。而龍泉湖呢,除了垂柳、噴泉、大理石臺階,還有什麼呢?“龍泉湖”至今也沒有一個標誌性的石刻。三里長的湖堤,十幾分鍾即可走完,當中沒有什麼能讓我們思考和留戀的。這是為什麼,就是缺少文化內涵。就像一個漂亮而無知識的姑娘,長的很美,猛一看使人很動情,但一番交談,覺得她很單薄,沒韻味,很難把男人長期吸引住。

關於增加我市風景區文化內涵的思考

上個月我到鶴壁旅遊,新城區就臨淇河,這裡春秋時為衛國故地。《詩經》中就有衛風30多首。鶴壁就以這一厚重的文化底蘊,把淇河建成了詩歌長廊。從風景區入口,到河堤的人行道兩旁,在花木掩映中,到處都刻著古詩詞,還有表現古詩詞內容的雕塑。河岸還保持著河堤的曲線,並沒有整齊劃一,去彎取直,充滿著曲徑通幽的曲線美。古詩因為不太好懂,在原詩的後面有白話翻譯,在行草書寫的下面還有同一內容的楷字,便於遊人閱讀和辨認。那個沿著河岸的詩廊,有3裡多長,詩詞也從《詩經》到明清,鶴壁各個時代的歷史名人,詠吟當地景物的詩詞可謂大觀。我們去時正是週末的下午,遊人如織,不少是年輕夫妻帶著兒女,邊走邊給孩子講解。可以說,遊一次詩廊,就是領略了一次中華文化,接受了一次中華文明的洗禮。在詩廊裡我們走了3個多小時,邊走邊欣賞,感到時間很緊張。說實在話,讓孩子從小在這裡遊玩,受環境的薰陶,他怎麼不會提高文化品位,激勵他熱愛家鄉的感情呢?就像龍泉湖,完全可以搞成一個文化長廊,在湖堤綠化帶裡,刻一些歌頌舞鋼的詩詞,增加遊人駐足時間,引發他們對風景的思考。雖然歷史上描寫我市的詩詞不太多,但這幾年新寫的不少,有的質量還很高。像董文安的“秀麗山城景,水色數龍泉,無窮浩渺煙浪,十里碧波連。……願得長相保,清澈越千年。”既是吟詠龍泉湖的好詞,也提出保護龍泉湖的希望,遊人讀後,不自覺地就會受到文化的陶冶和教育。

在新鄉市衛濱區的東方文化步行街,我看到了八十多尊為中國人民所稱頌的聖哲先賢,歷史英雄雕像。猶如一座歷史名人博物館,人們在此可看到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可以說,到此一遊,等於上了一堂怎樣做人的教育課。當年為開發舞鋼,十萬民兵戰平舞,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眾志成城”的舞鋼精神。我們能否搞一舞鋼創業史雕塑園,來展現併發揚這一精神呢?

前幾年我到武夷山旅遊,晚上看了一場高品位的表演《武夷神話》,引人的內容,精湛的表演,先進的佈景燈光設備,真把我吸引住了,完全進入了神話意境,如痴如醉。雖然戲票價格不菲,每張100元,但看了後我覺得很值。我市也有這樣的好題材,陳廣民創作的《龍泉湖的傳說》,就是一個反映我市歷史的神話故事,如果排成神話劇,在寺坡文化宮每天晚上演一場,作為保留劇目,以此留住遊客,會創下很好的旅遊收入。但這樣一個旅遊項目,至今還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真是太可惜了。

我市還缺少一張對外的文化名片。省旅遊局編了一本《魅力河南》、魯山編了一本《魯山覽勝》,我覺得很好。書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傳說,名勝古蹟,風土人情,名人軼事,地方特產,風味小吃,可以說,一冊在手,一目瞭然。這樣的書不一定多厚,200多頁即可,既可作為旅遊指南,也是一張文化名片。常有不少外地朋友來我市旅遊,我向他們介紹市情時,總感覺老虎吃天,無從下口。有的單位為了給來指導工作的領導提供資料,不得不找一本當年的年鑑。但年鑑厚厚的頁碼,長長的文字,又有誰耐心去讀呢?作為旅遊城市,我市就急切需要編寫一本《舞鋼覽勝》。

中共中央在《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價值,提煉精選一批凸顯文化特色的經典型元素和標誌性符號,納入城鎮化建設、城市規劃設計,合理應用於城市雕塑、廣場園林等公共空間,延續城市文脈。”當今,文化已成為一個地區發展的軟實力,更是風景區吸引遊客的一個支點。我想,泰山西湖的風景並不一定比同類的風景區更美,但卻比同類風景區有文化內涵,更耐人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