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深处的郑州记忆?

假装在哈尔滨


印象中的省会郑州,现在还记得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曾经是一个响彻全国。二七塔亚细亚真的家喻户晓,那时二七塔南边的友谊大厦只有4层,所以二七塔显得很雄伟。而且以前郑州的城市框架很小,现在的中州大道就是郑州的东环边界,往东就是村庄或汽贸城之类的。想想现在郑东新区又再造一座城。

原来外地人来郑州,二七纪念塔、亚细亚、黄河游览区是主要的打卡地。汽车东站也是在现代的中州大道和金水路西北角。位于北环中州大道的森林公园更是树木茂密成荫,而且附近北环上还停放一架废弃的客机。东风渠更是有名的臭水沟儿,临近花园路北岸边全是卖东西的临时简房,现在早已变成市内有名的滨河公园了。现在金水CBD蓝堡湾所在地,还是农科院的试验田,大片的庄稼还能够在嗅到乡村的气息。燕庄是郑州比较有名的都市村庄,未来路往金水路南没打通前,还是一个带着铁道的集贸市场,曾经承载了多少郑漂人的回忆,现在早升级成曼哈顿中心。“宇宙最大的医院”郑大一附院也只有一个老院区,那时河南医科大学,还不在郑大名下,所以就有了现在的“河医立交桥”。

想想现在的郑东新区,高铁东站,城市建设更是跨过五环,市内地铁、BRT,覆盖全市市内交通。

好了,我是中原观万象小编,大家还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可以分享,谢谢!!








中原观万象


郑州棉纺厂的女工,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记忆中的郑州西郊国棉纺织厂,工厂门口正中间挂着一个圆表,每到中午准时下班的时候,厂里的铃声就会匆匆响起,穿着浅蓝色工作服,戴着白帽子的女工,陆陆续续从郑州一厂大门走出来,拿着搪瓷饭盒,或者去对面市场买饭,或者急着下班回家。

每到三八节和劳动节,厂里面还会评选优秀职工,给工人发搪瓷盆、毛巾和劳保用品,鼓励他们继续搞劳动生产。我奶奶是郑州棉纺厂的职工,我很小的时候就去过棉纺厂的车间,巨大的机器声音轰轰隆隆,听不见人说话,工作人员都很忙碌,为的是能够超额完成车间里的生产工作计划。

职工休息的时候,晚上跟着大人去国棉四厂职工浴池洗澡,一张票也就几毛钱,进去以后里面很大,很多木条长椅和铁皮柜子,赤身裸体的人再换衣服。浴室是工厂厂房改的,里面雾气朦胧,几乎窒息,大池里面水很烫很脏,淋雨也要等待,每次都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又没有办法,出来央求父亲吃碗四场烩面回家。

五十年代,郑州国棉纺织厂曾经是郑州最大的纱厂,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不断的腾飞,成为全国六大纺织厂,国家领导人多次来视察工作,为郑州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来,国家进入改革开放,郑州的棉纺厂开始衰落倒闭,很多职工面临下岗,郑州棉纺厂变成了一座历史遗留的城市建筑。

后来,郑州棉纺路的棉纺厂地皮都给卖了,锦艺城王府井、方圆经纬、锦绣城等商业房地产公司的入驻,一座座现代化的住宅楼房,让曾经的棉纺厂变成老郑州人追溯的回忆。曾经热闹的厂区变成了郑州西郊市民购物的地方,房价也随着时代开始疯长,突显了更高的商业价值,这是时代带来的快速发展和变革。

郑州棉纺厂虽然有一部分拆除了,可是国棉家属院里的旧房里,仍有老职工老职工还住在那里养老。站在奶奶家的筒子楼里,我再也看不见棉纺厂门口的忙碌情景,看不见男女工人出出进进,唯独还有电厂的几根烟囱还冒着烟,国棉三厂的门脸和两旁冬青修建的花卉狮子,柱子两旁写着: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晨练的好地方,郑州商都遗址公园,拾起城市被遗忘的旧时光

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坐落在郑州城东路到南关街二里岗一带,延绵七公里的夯土墙,曾经是一座宏伟浩大的宫殿群,是我国商朝中期的文化历史遗迹,也代表着郑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底蕴和文化,从古至今,伟大的民族在这座老城繁衍生息,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历史悠久的商城遗址,据说还是郑州一个小学教员无意中发现的,相关历史学者开始对郑州商城遗址全面进行考古,从此揭开了郑州商城的古老面纱,郑州商城遗址是仅次于安阳殷墟的内城,里面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骨器、货币和铜鼎。五十年代,这座商城被发现,轰动一时。

如今,郑州商城文化历史悠久,市民每天都会穿梭在这个古老的城市。商城遗址变成了一座美丽休闲的公园,高耸的夯土墙呈梯形,翻修以后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上面斜着生长的歪脖槐树,市民把这座公园当成了早上晨练最好的地方。

清晨,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公园的广场上有人在跳广场舞,还有人在悠闲的抖空竹,一些年轻朋友顺着栈道楼梯爬上城墙,围着夯土墙开始慢跑,望着日新月异的城市高楼林立,老郑州早上开始忙碌的市井街头,感受着商城遗址公园厚重的文化气息。

六七十年的郑州,已经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绿城,郑州商城遗址的夯土墙,还是一座荒芜遍野的土坡,这里就是市民平时休闲的地方,人们骑着自行车就上来玩了,还有学生抱着足球在上面踢,那个时候人们的活动方式比较简单,怀旧的老照片,让人很有催泪的年代感。

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历史遗迹显得有些突兀,这里并不是城市里最好玩的公园,但是每一个人提起它,都不会忘记这座厚重的夯土墙,因为它和二七塔一样,是城市的一张历史名片,记录了老郑州的生活记忆和片段,管城区生活的人民买完菜,每天都会悄无声息的路过,很多人进进出出这个公园,留下老郑州的生活背影和足迹。

郑州第一座高级宾馆面临拆除,据说毛主席曾经也在这儿住过

郑州金水路每天车流拥挤,往来不息,一座立交桥见证了郑州这座城市的发展面貌。宽大的立交桥下,院里有一座河南宾馆,在风雨中仍然注视着日新月异的郑州,与缓缓流淌的金水河,没有人仔细注意过这个宾馆大楼的样子。

河南宾馆如今已经是破旧不堪,门前的水池已经落满了树叶,但是仍然和周围的现代建筑有明显的区别,它是一座建于50年代具有民族风格的三层小楼,灰瓦白墙,斗拱飞檐,正中六根漆红大柱,还有汉白玉雕刻的露台,楼前两边茂密的松柏和路灯,很具有传统建筑风格。

解放以后,郑州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宾馆,中央要来郑州开会,后来经过各方的努力,在五十年代,终于仿照长春汽车制造厂招待所的图纸,建成了河南宾馆。这是当时郑州第一座高级宾馆,也被称为郑州的“国宾馆”,曾经两次接待毛主席,可以说是名噪一时。

随着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中原这座小城开始快速崛起,繁华的高楼大厦拔地起,环绕的立交高架层出不穷,名噪一时的河南宾馆,历经风雨沧桑,变得斑驳破旧,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后来作为一个普通宾馆进行接待工作,逐渐被人遗忘。

走到这座宾馆的后面,到处是堆弃的垃圾场,2号和3号迎宾楼的墙上,随处可见写着红色的拆字,人去楼空,再也没有平日的风光,黯淡的小院鸦雀无声,停满了小汽车。黄昏的斜阳,再次照在这个河南宾馆的屋脊上,深处停留的记忆,仿佛就在昨天。


郑州胡同是生活发展变迁的缩影

胡同是城市的印记,生活的缩影,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老式的院落大门,就像一枚针孔摄像机,里面放着很多杂乱的旧家具和自行车,妈妈在院里洗衣做饭,孩子蹲在地上玩耍,墙上的粉笔画,很多故事都是顺着狭长的红色砖墙,从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流出,变成了家长里短的段子,这些故事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变成了快乐的回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面貌,拆了很多密密麻麻的旧房子,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 起,郑州已经鲜有过去的痕迹,西郊的棉纺厂大门,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四厂烩面味,梁老三麻辣鸡头,马仁鸿凉皮,是老郑州西郊的特色。管城区的商城遗址公园,城墙长满蒿草,只有文庙广场的牌坊前,有些老人还在抖空竹,业余票友唱唱京剧,阡陌交通的胡同也是很难寻觅。

代书胡同是郑州最有名的胡同,在北下街闻着清真的生鲜羊肉味,沿着裴昌庙街经过热闹的市场, 穿过黄坑殿东沿儿,就到了代书胡同,整条街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两边的房屋青砖白瓦,呈一个“厂 ”字型,据说明清年间,这里曾经住着一位私塾先生,替人写状子总能打赢官司,名气越来越大,后来 就被人命名为代书胡同,现在俨然是一片成熟的城市社区,散发着耐人寻味的市井书香味道。

东三马路商贾云集,走夫贩卒,常常给马路挤个水泄不通。这条路上最显眼的是一个民国建筑的日本领事馆,二层小楼的布局比较神秘,很有谍战片的紧张气息,好像密谋着一场无声的暗杀活动,在火车站服装生意还没有红火的时候,也算是郑州热闹的一条胡同。

砖牌坊街是德化街附近的胡同,里面仍然还保存着老郑州居民的生活面貌。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整天无所事事,同学的姐姐在胡同里面的小区有个宿舍,从窗外看这条街的深邃的胡同和别致的小院,气息古朴宁静,生活面貌万千。下雨的时候,临街无花果和樟树的香味,在空气中悬浮飘荡,还有骑三轮车收废品的吆喝声的老头,重重叠叠交错的背影。

安静的胡同外已经是新一轮的旧城改造,修路建桥拆围墙,曾经破旧不堪的县城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繁华的省会城市 ,生活在水泥森林里面的人,让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灯火辉煌的色彩斑斓,也让老郑州的痕迹越来越浅,人情味越来越淡,几乎除了手机和微信,再也没有胡同里的家常理短。

以前,住在一个胡同的街坊邻居会经常串串门,谁家有事都有个帮衬。中午家里煮碗饺子,炸了丸子,赶紧让自己孩子给关系不错的街坊送过去,热情的聊个大天,生活气息暖意融融。现在,来家里做客的朋友越来越少,不是送外卖的,就是装宽带的,穿着睡衣的年轻人,慵懒的从小区的电梯里出来,东张西望漠视的问眼前陌生人,这是我的快递吗?


老郑州的吃喝玩


内心深处的郑州记忆是一首歌,每当想起郑州就会循环一晚上李志的《关于郑州的记忆》这首歌里的郑州更像是一个人吧,寄情于景,因为在那个地方可能真的度过很多难忘怀的岁月,可歌词中唱出来的却又是那样的平静,像是一个过来人抽着烟聊天一样波澜不惊可心中又有无限的情感暗涌。因为这首歌才开始听李志,原因就是郑州这个地名正好跟某前任所在地一样。都说心情好的时候听曲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听歌词。这首歌的歌词确实有一部分跟以前的经历挺像的,可能以前听会哭吧,没去过郑州,但和郑州却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一首歌曲便是我与郑州最深的记忆。


空姐成长日记



你以前是叫绿城耶

好巧好巧,2017年的中间我们跨越天南海北,在毛路的婚礼上重新聚起来。

我也难得发一次朋友圈,我说:逗比们,爱你们。不是矫情,我说的是真心的,不敷衍。是回程火车上激情澎湃的真实想法。不瞒你们说,临行前我也在担心这么多年了我们会不会生疏,会不会因为不同的现在和生活也疏远和陌生,但是在出地铁站的那刻你们远远走来,我心里就想:哈!我的逗比们!

一行十个人大摇大摆的过马路,一边吐槽郑州的交通一边狠狠地吸那熟悉的粉尘。我们吃着合记烩面,争吵着谁最受宠碗里多出来了一两块羊腰子;我们摊在椅子上嚼着万年老梗——咪咪吃青菜;我们调侃着服务员,在包间里尬舞;我们嘻嘻哈哈,互相瞅着:咋还是这么傻逼啊我的朋友们。一个个不仅没有当上土老板,没有傍上高富帅,没有娶上白富美,天天在群上大骂老板傻逼回头又兢兢业业熬夜画图的,你们怎么和我一样不长进,和我一样美丽又可爱啊。

地上的人啊和我们一样

西里路名字更好听,但是真的好热懒得去马路对面

记得大三时候的夏天,我们男男女女7个人在妹妹家造了一个周末。咪咪在厨房掌勺用了一年的料酒库存,红烧肉鲫鱼汤娃娃菜土豆排骨等等,也多谢妹妹在自己家找到了大米和碗筷。也是那个周末我喜欢漫威电影,喜欢美队。其实到现在我也没看过钢铁侠等其他,只会执着的追美队,会情怀喜欢肌肉超棒的美国队长。然后今年六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把毛路的新房造的一塌糊涂,叔叔阿姨心里估存满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在客厅的freestyle简直堪称销魂,JUST DANCE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连我同手同脚的体质都能穿着睡衣光着脚在大家面前最炫印度风地尬舞,我可能真的上一周加班加过了。穿着睡衣在别人面前晃,除了以前的宿舍生活,也就这十几只有福气了。但是,洗完澡不吹头发邋里邋遢往沙发里一躺的自己灵魂都幸福的飘起来了,舒适、自在是我能想到最完美的诠释了。

早上六点陆陆续续地起床,沉默不语地捯饬自己。相比昨天简直看起来像个人了,短裙高跟鞋,衬衫亮皮鞋,对不起我的帆布鞋又拖了大家的后腿。七点三刻吃完饺子的众人倒在沙发上呼唤并想念起咖啡来,神志不清的低声吐槽和互相祝福。我们笑看着毛路被画了唇线上了发胶,笑看着小姨给他带西装领带,笑看着他紧张地在屋里走来走去,在窗台默默背词,笑看着手持鲜花的毛路对着摄影头说:媳妇儿,我来啦!嗯,我们的毛路真的长大了。

接亲路上遇到小火车过道,和陌生的车队司机用表情聊天,塞红包进门,找水晶鞋,放礼炮,抱着我们的大媳妇儿上花轿。到了酒店的环节暂且不表,男帅女美自不必说,但是这样的程序和场面不是我能够好好应对并发自内心地接受和欣喜的。百乐味,郑州的毛路肯定不是因为我们才在婚宴上点了全套的杭帮菜!宝宝不会自恋到这种程度的。

接下来就是人均一百块钱玩到凌晨的心酸故事,花钱真的好累。

晚上六点出门吃了很不地道的川菜,散步到妹妹和毛路高中学校边上吃冻酸奶解酒,坐着小马扎把老板店门围得水泄不通。然后还要有带颜色的话题配餐,躺椅上的老板听得乐滋滋。“包夜多少钱?我们开大房小房?(哥们,咱能不把KTV省了吗)......”全员清醒后,唱歌怒轰摇骰子,一刻不停歇。“没有喝断片,前面的酒都是浪费。”说的是我,兴致之高完全忘记了医生说的话,输了赢了都要找酒喝的自己被蛋蛋强行拉下,然后自己臭不要脸地喝了我的酒。不开心,没喝满足!宝宝不服!坑蒙拐骗之下妹妹带我们去方建营撸羊腰子!再也没有酒了,一上来就给老子一杯和其正,真有意思!最后的羊腰子我没吃,因为还分为内腰和外腰,着实吓人和残酷。

凌晨我们踢踢踏踏的回酒店,凉快的风和回味无穷的饱嗝。那些嘴炮那些白眼那些嫌弃那些自视清高,我们硬生生要回了七年前的青春。郑州,我好像现在才有点喜欢你了。

好巧好巧,我遇见你,和你在一年的当中再聚首。在时隔经年之后。

好看但是吃不下的方中山胡辣汤

后记,六月的最后一天发生了很多事。我们的嬉笑打骂错过了很多,但是接亲路上的闲谈发现原来对方也有在关心,你看,真的好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