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丨民政部:今年清明祭掃實行限流預約,大力推廣“雲祭掃”等非現場祭掃方式

中國網4月1日訊(記者 張豔玲)今年清明與往年不同,恰逢疫情防控期間,如何既能滿足群眾祭掃需求,又能防範好疫情?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範瑜今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清明祭掃實行限流預約等方式,祭掃人流、車流少於往年。另外,民政部還大力推廣網絡祭掃(簡稱“雲祭掃”)等非現場祭掃方式,減少人員聚集。

3月13日以來,民政部多次要求千方百計滿足群眾祭掃需求,為群眾提供更安全、更高質量、更有溫度的祭掃服務。

全國31個省份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出臺清明祭掃政策安排,湖北等九個省份提出在全省範圍內暫停殯葬服務機構現場祭掃服務,其他省份有些地市也作類似安排,其他地方通過採取預約、限流等防控措施有序開放現場祭掃。

範瑜表示,今年清明祭掃實行限流預約等方式,祭掃人數、車流少於往年,但因今年疫情防控要求較高,因此要加強統一指揮和調度,多部門協作,做好疫情防控、殯葬服務保障、執法監管、交通疏導、現場秩序維護、宣傳引導、應急處置、火災事故防範等現場祭掃服務工作。

現場祭掃預約限流、分時錯峰

公墓等殯葬服務機構要科學設置殯葬服務機構的承載量,採取預約、限流、分時、錯峰,包括加強個人防護、場所消毒等各方面的防控措施,我們要防範發生聚集性的疫情,還要倡導綠色低碳文明的祭掃方式,防止火災等事故發生。

範瑜提醒公眾,遵守預約前置要求,居家或集中觀察期未滿人員不能預約現場祭掃,預約成功後要按預約時間和規定的人數前去祭掃。從進祭掃場所一直到離開,要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接受身份核驗、體溫檢測,不扎堆、不聚集。堅決杜絕違規用火、燒紙、焚香、放炮行為,防止發生火災。倡導採用敬獻鮮花等方式表達心意,抵制不文明行為。

推廣“雲祭掃”、家庭追思和代祭服務

除了現場祭掃以外,今年民政部大力推廣非現場祭掃方式,包括網絡祭掃,網上稱為“雲祭掃”,推廣家庭追思,開展公益性代祭服務和個人代祭服務等。

逝者家屬可舉辦小型家庭追思會,追憶逝者美德,傳承逝者精神文化。目前多地民政部門、殯葬服務機構開通網絡祭掃平臺,逝者家屬可登錄平臺為逝者建網上紀念空間,通過網上獻花、留言寄語寄託哀思。

有條件的殯葬服務機構可免費提供集體性代祭服務,由工作人員完成莊嚴肅穆的集體祭掃儀式,家屬可實時觀看或看錄播,有條件的公墓等殯葬服務機構,可由工作人員為有需求的逝者家屬提供個性化代祭服務。代祭服務項目有些免費,有些延伸服務收費,凡是開展有償代祭服務的,要公示服務項目和價格,不能亂收費。

“ 總之,為做好今年清明祭掃工作,各地想了很多辦法,也做了很多工作,只為實現平安清明目標而努力。”範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