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中、小学“怪”象

在县城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三种“怪”现象!

一、职称晋升难

在县城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难情况普遍存在。

县城中、小学“怪”象

县城中小学教师在晋升职称时,其身份是城市教师,相对乡村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更高。以优质课为例,乡村教师晋升高级职称时县级优质课一等奖即可,但是县城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就必须是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其它的单项荣誉最低要求也是市级档次。

另外,县城学校教师多,教师流动性差,一些老教师长时间在一个学校工作,学校晋升职称考核条件会对这部分教师倾斜,新进城的年轻教师晋升职称难度不是一般的难。还有一部分教师担任小学科(地理、生物等)或者体、音、美的教学任务,在晋升职称考核时比不过教语、数、外的主科教师,造成一些小学科教师四、五十岁,仍然是初级职称的“怪”现象。

县城中、小学“怪”象

2020《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而县城教师没有这样的政策照顾,也是其职称晋升难的原因之一。在县城教师晋升职称难的同时,每一年都有为数不少的乡村教师想方设法调进县城,可能正是大量乡村教师的进城,加上县城教师缺少流动性,让县城教师晋升职称难上加难。

二、管理人员多

不论是县城中学,还是小学,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多这一“怪”现象!学校规模越大,教师越多,这一现象就越突出。以身边学校为例,一县城中学,学校一共有教师200余名,真正有一线教学任务的仅130多人,近70名教师没有教学任务。在县城小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县城中、小学“怪”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

除了学校规模大,管理人员确实需要增多以外,出现县城学校管理人员过多的情况,并非县城学校中、小学校长能够管控的。在县城这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很多有“能量”的教师通过进入学校的各处室或后勤岗位,逃避一线教学任务,在这些教师背后,可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何安排这一部分人的工作,学校校长可能也做不了主。

三、班额大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民工进城等原因,在乡村学校生源日趋减少的同时,县城中、小学普遍存在生源过多,超大班额现象。

县城中、小学“怪”象


​在一些县城中小学校,甚至夸张到一个班级挤进100多名学生的现象,县城学校不可能一时解决超大班额问题,只能让孩子挤在一起,很多学校出现教师不够用,聘用代课教师的情况。

乡村学校无生源,县城学校“挤破头”的“怪”现象真实客观存在!

以上三种“怪”现象在县城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你认同笔者观点吗?欢迎您的看法。

我是教而育之,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关注、转发、收藏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