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西豐為什麼養鹿的多?因為清朝時它承擔了一項重任


遼寧西豐為什麼養鹿的多?因為清朝時它承擔了一項重任

@遼寧有歷史

不胡說 不戲說 不深說

西豐縣,遼寧北部城市鐵嶺市的一個下轄縣,這個地方因鹿而出名,被稱為“中國鹿鄉”。就連“國酒”茅臺都不遠萬里到西豐投資,在這裡專門建設了一座生產保健酒的酒廠。

那麼,這麼一座遼北小縣城,怎麼會有那麼多養鹿、交易鹿產品的地方呢?今天“遼寧有歷史”就來說一說西豐背後的那段歷史。

大家都知道,遼寧是清朝的龍興之地,沒有入主北京前,他們的活動範圍更多是在遼寧。由於建立清朝的女真族,也就是後來的滿族是漁獵民族,有打獵習慣,同時為了保持民族戰鬥力,1619年,努爾哈赤在西豐境內開闢了“西豐圍場”。當時的西豐,人煙稀少,森林茂密,是天然的優質獵場,正是看中了這點,努爾哈赤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決定開闢西豐圍場的這一年,對清朝(當時還是“後金”)來講是十分重要的一年。1619年,在薩爾滸大戰中,努爾哈赤打敗了明朝軍隊,後金由防守轉為進攻,可以說,這是一次逆轉局勢的戰役,為後來清軍問鼎中原奠定了基礎。

遼寧西豐為什麼養鹿的多?因為清朝時它承擔了一項重任

後來,清軍一路南下,1644年正式遷都北京,原來的都城盛京(現在的瀋陽)成了陪都。康熙繼位不久,在東北正式建立了盛京、吉林、黑龍江三處圍場,西豐成了盛京圍場的一部分。之後,又在北京西部和北部分別建了西圍場木蘭圍場。也就是說,大家經常聽到的“木蘭圍場”的開闢時間其實要晚於盛京圍場的。

盛京圍場南北長490裡,東西寬180裡,覆蓋了現在遼寧的西豐縣,吉林的遼源市、東豐縣、輝南縣和梅河口市(原來的海龍縣)。

在盛京圍場這麼大的一塊區域裡,細劃出了105個獨立的小圍場,每年輪換著小圍場捕獵。這其中,西豐佔的圍數最多,為35.5圍,佔到了盛京圍場總數的三分之一。

遼寧西豐為什麼養鹿的多?因為清朝時它承擔了一項重任

盛京圍場105圍有著不同功能定位。比如說,有專門供皇帝狩獵的“御圍”;還有專門捕獵活鹿,用來製作鹿肉乾的“鮮圍”。遼寧的西豐縣屬於“鮮圍”,所以,這也是它為什麼今天養鹿者眾多的原因。畢竟這裡的自然條件、氣候環境適合鹿的生長嘛。

雖然西豐縣不是皇帝專門打獵的地方,但歷史上乾隆曾兩次到西豐打獵。西豐縣有一個別名叫“逃鹿”,就是因為乾隆在西豐縣城北的山上射中了一頭鹿,驚慌失措的鹿群逃逸而得名的。

從1619年開闢成圍場,到1896年允許開墾,西豐一共被清政府封禁了277年,應該說,這在一定程度保護了西豐的自然環境。遼寧有歷史,不胡說,不戲說,不深說。

遼寧西豐為什麼養鹿的多?因為清朝時它承擔了一項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