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類文章太難學?可能是你的方法沒用對!

科普類文章太難學?可能是你的方法沒用對!

說起科普書籍,你讀過的有哪些?


《十萬個為什麼》《物種起源》《昆蟲記》……


統編語文教材每一冊,都有“快樂讀書吧”,一二年級以培養閱讀習慣為主,推薦了一些簡單的童謠和兒童故事,三年級開始進行不同文學體裁書籍的閱讀。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的內容就是科普書籍


給孩子的科普書籍通常都會用形象的語言介紹一些科學知識。


那麼,怎樣理解這些知識呢?

僅僅理解這些知識就夠了嗎?

科普讀物還能帶給讀者什麼呢?


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要麼僅僅記住有趣的故事,要麼只能學到一些死知識,無法與生活相關聯,無法從書本中獲得更多的智慧。


那麼,科普書籍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怎樣的呢?


下面,我們以《森林報》為例,來了解一下。


科普類文章太難學?可能是你的方法沒用對!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森林報》是“森林啞語翻譯者”、“發現森林第一人”,前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維.比安基所著。


它是世界十大經典科普名著之一。


部分內容入選統編版《語文》教材。


被稱為“一本關於大自然的百科全書”。


全書以春、夏、秋、冬四季分為四冊,以1 2個太陽月為序,有層次、分類別地描繪出發生在森林裡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生存與毀滅……


詩一般的語言,童話般的故事,讓孩子熱愛自然、迴歸自然,培養科學興趣、增強環保意識。


這麼棒的一本書,大人孩子一般都會喜歡,假如還能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入閱讀的話,則會使書的價值倍增。


01

瞭解編排結構


《森林報》是關於物候的科普書,屬於知識類書籍,知識類書籍的編排和故事類書籍不同,不是按故事發展的順序編排的,而是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繫進行編排。


所以,閱讀這類書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理清結構,理清了結構,在頭腦裡形成知識圖譜,知識才會有一定的體系,便於理解和記憶。


《森林報》系列——“春夏秋冬”,從其中任何一本的目錄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所有十二個太陽月裡,大致都包含以下這些欄目:


一年——分作12個月的太陽詩篇、林中大事記、城市新聞、集體農莊生活、集體農莊新聞、打獵、東南西北、打靶場、廣告……


讀普通的故事書,我們一般都是從頭到尾讀;而這套書呢,理清了結構之後,我們發現,這本書首先是按春夏秋冬四季分為四冊,每冊又是按報紙欄目編排的,從任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欄目開始都行,不會影響你對整本書內容的理解。這就是了解書本編排的好處。


02

掌握閱讀方法


其實,前面說到的理清結構就是閱讀科普書籍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抓住重點、提問、圖表化、聯結……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以《好住宅》為例,第一自然段是這樣寫的:


“現在整個樹林裡,上上下下都住滿了。無論哪兒也沒有一點空地方。地面上、地底下、水面上、水底下、樹枝上、樹幹中、草叢裡、半空中,全住滿了。”


各個地方的住宅,哪個才是作者認為的好住宅呢?我們可以在這裡提出這樣的疑問,帶著問題,繼續讀下去:


“蓋在半空中的,有黃鸝的住宅。黃鸝用大麻、草莖和毛髮,編成一隻輕巧的小籃子式的住宅,把它掛在白樺樹枝上。小籃子裡放著黃鸝的蛋。說來也真怪,風搖動樹枝的時候,蛋卻不會打破哩!”


這裡講的是誰的住宅?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好呢?


根據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劃出關鍵詞:“黃鸝、半空中、輕巧的小籃子式、風搖動樹枝的時候,蛋不會打破”。


看,要抓住重點,我們可以用提問+找關鍵詞的方法喲。


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夠幫助你把這類書籍讀得更透徹,也能得到更多的啟示,把死知識變活。


03

學會觀察方法


維.比安基以及書中的其他作者能夠寫出這麼生動有趣的科普讀物,有賴於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和多種觀察方法。


從《森林報》第一個太陽月開始,有一個欄目一直持續,而且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林中大戰”。


在第二個太陽月裡,第一次報道了“林中大戰”:


在這裡,他們發現雲杉、白樺、白楊在爭奪地盤:


第三個太陽月裡,“林中大戰(續前)”,也就是接著前面的展開。這一次,雲杉、野草、白樺鬥得你死我活;


第四個太陽月、第五個太陽月、第六個太陽月都繼續演繹著“林中大戰(續前)”


……


在第七個太陽月裡,他們的戰鬥終於“續完”,林木種族間的戰爭結束了。


大批的雲杉,在和白樺、白楊的肉搏戰中死去。可是結果還是雲杉戰勝了。


……


我們可以看到,為了報道雲杉森林裡的戰鬥,從春到秋,通訊員們一直在這裡,進行連續的觀察。這種連續觀察加上定點觀察,能夠深入瞭解一個事物的變化,從而掌握其發展規律。


在書中,既有全面觀察,又有重點觀察,還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做定點和連續的觀察,更有謹慎的對比觀察以及帶來驚喜的隨機觀察,才能讓我們體驗春的歡樂,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憂傷……


如果孩子平時寫作文總是泛泛而談,言之無物,很可能就是缺少對事物的觀察方法,在閱讀《森林報》中學習一下,是個好主意哦!


04

學習語言表達


《森林報》中有這樣的句子:


“在這本冬書上,每一位林中居民都簽了字,各有各的筆跡,各有各的符號。”


這是什麼書?林中居民都簽了什麼字呢?


還有這樣的詞語:


“在這本冬書上,每一位林中居民都簽了字,各有各的筆跡,各有各的符號。”


這是童話故事嗎?


當然不是,而是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比安基,是一位特別擅長說俏皮話的作家。“俏皮話”,就是把話說得生動、幽默。


這樣的語言書中還有許多,大約歸一下類就有擬人式、童話式、電報式、廣告式……


如果能學到這些表達方式的話,寫出生動的文章一定不在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