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高中地理要不要记笔记呢?怎么记好?

Jazforever


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要记笔记。许多人学习过程中都有误区,笔记不知道记什么,我认为笔记记录的是自己的思维,学习过程中,分为自学和教学,高中之前的学习,几乎都可以通过自学完成,但是自学过程中充满了思考,有对知识的不同见解,有疑惑。就到了老师们发挥作用的时候,答疑解惑,教学水平的高低在这时就能体现出来了,你的笔记,就体现出了教学质量高低。所以,笔记一: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问题;笔记二: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疑惑、知识;笔记三:传统的记录知识点,为考试做准备。


对于高中地理的笔记,个人认为:首先,要对整本书有个大致了解,在记录笔记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知识前后呼应,记录笔记就能使得自己学习起来对知识有统筹观,因此记录过程要有序的为后面知识留出位置。其次,要分门别类的记录所学,笔记不是写上就好了,还要为自己所用,好的笔记习惯将为自己日后考试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我的笔记习惯,正面知识点,背面是思考的问题、疑惑、老师的解答,中间夹杂着总结性、个性化的图表。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风林杂谈


我觉得不需要记笔记,我自己高中学的文科,考地理,大学的专业也是地理。地理这科亦文亦理。

文科方面有需要记忆的东西,但不是死记硬背,全是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两本地图册是要有的,没事多看看,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是要记在脑子里的,比如简单的京九铁路途经那些省份,完全不是死记硬背出来的,只要了解中国地图,想一下就出来了。

偏理科的方面,就是完全的讲逻辑了,需要自己理解,比如三圈环流,比如洋流分布,都是结合压强、温度、地球自转等知识有逻辑的推出来的,比如常考的等高线这种题,是非常灵活的,如果自己想不通,只是记下来,是很难活学活用的。

说实话,都是上过学的,记笔记这种东西,放了学,我们真的有看过吗?如果老师上课讲了一些书上没有的东西,当然是要记下来,直接记在书上,把知识理解了,变成自己的,比记在笔记里,然后还给老师有用的多。


博哥观世界


一定要记笔记哦,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做笔记的方法很多。从内容来说,无非两类,一类以记书的内容为主,一类以记自己的感受为主,前者多是为了吸收,后者多是为了思考。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记在书上,一种记在本子上,再一种是记在活页纸或卡片上。前两种比较系统,复习起来可以联系全书;第三种比较灵活,可按问题重新组合,便于检索,或根据需要再次分类研究。在阅读时应选用哪一种方法做笔记最好,要根据阅读的目的和个人的习惯、能力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下面介绍经常被采用的几种笔记形式,同学们可按阅读的步骤选择使用。


一、符号笔记

  就是用不同开头或不同颜色的线条、图形在书刊上作出标记。例如用绿色的直线表示重点,用蓝色的波纹表示疑难,用紫色的双圈标在句末表示赞赏,用红色的问号标在正文左右的空白处表示内容有错误等。有时还可以配合符号,写上简要的几个字,使符号的意义更具体明确。

  这种笔记,一般在初次阅读时使用,目的是引起注意。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有些问题须作进一步思考,或者要设法记住它,便随手标示出来,准备回过头来仔细研究。必须强调的是,书刊应是属于自己的,才能在上面打上各种标记。

  符号笔记的各种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由自己掌握。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以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但要注意:各符号使用前要加以设计,线条和图形的含义要固定,阅读自始至终都要前后一致,也不能一天一变,反而把自己弄糊涂了。使用的符号不可过多,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点过的书就能明白。还要注意圈点和勾画的地方也不宜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起不到重点的作用。

  

二、批注笔记

  批注笔记就是在书眉上写上校文、订误、提示、心得、评语等眉批,或在原文后面加眉批,在行与行之间加行批,在正文两白边旁批,在佳妙处加旁点,在最精辟处加旁圈。这类笔记的好处是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写得好的批注笔记,小而精,见解独到,一语破的,能启发顿悟,即所谓“思理入妙,要言不烦”。这样的批注是哲学思辩性与文学精炼性的统一,不但于笔记者本人有回味的价值,其他读者亦以一睹为快。古人就很珍爱这类批语笔记,像李贽的《史纲评要》,金圣叹、毛宗岗评的《水浒》和《三国演义》,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流传甚广。

  批注时应该做到即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批语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贬,都应该说点根据来。随便加上一些“好”、“绝妙”或“废话”、“胡说”之类的话是没有用处的。但批语也不应过长,啰里啰嗦地说不到点子上也不好。

  和符号批记一样,这种形式也是当书刊是属于自己的才适用。


  高中地理主要分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以及国土整治,觉得学地理地图非常非常重要。

  1、学自然地理,地球那块,得把地球自转公转春秋分的几张图记住,能理解最好,个人觉得这部分偏理科有点难懂需自己领悟。然后大气洋流既要记也得理解,大气环流和洋流其实是有相通的,记得当时我学老师极其强调热力性质的差异,因为这是空气流动的根源。这些也挺难懂的,上课一遍往往不够,得常常自己琢磨

  2、人文地理没的说,就是靠自己背的,然后老师的笔记很重要,结合地图、笔记背会事半功倍。记住那些个词考试的自己再多写点,分相对容易挣

  3、区域地理是绝对的要记图,首先得把地球经纬度印在脑子里,南北纬东西经在心里有底,再把那些个五大洲四大洋定好位,比如欧洲大约在10W~60E35N~70N之间。就是把整张世界地图印在脑子里,再逐渐细化,每个区域的自然、经济理清,最好把当地较著名的城市、地形、河流、矿产、生物、地质给背下,形成框架,这些都可能是考点。区域地理说到底是大综合,需要之前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打底,所以基础得扎实

  4、国土整治也是靠记的,得把条条框框背下来,其实这部分区域地理和自然地理会带一些。

  总之,学地理,地图很重要,当初我的老师就建议没事就看图,然后重在理解,毕竟地理在大学可算理科的哦,上课得仔细听,最好当堂消化。题量也是不能少滴,象我们那时候是做点拨,高三已经漫天金考卷了,题目难度得适中,别总做做怪题偏题,得举一反三。做题的目的还是要让咱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啊。


建戈说教育


嗯,我觉得还是需要的。不管是读书还是去学习其他的东西。都是需要做笔记的。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去烂笔头。

一、做好笔记,不仅我们能对当节课知识脉络的整体了解。同时也是以后我们拿来复习的宝贵材料。

二、上课万一有内容没听到,但是做了笔记,可从笔记上了解与回顾。

三、在一些考试之前,有些东西会忘记,可使用笔记复习 ,而且多做笔记能加深印象。

四、做笔记能将重要的东西记下来,笔记写在书上,一是方便(便于记、便于看、便于复习),二是快捷(因有原文,写在旁边即可),三是清晰(和原文对照一目了然)。

五、笔记上的答案就是你的指导老师,它是唤醒你记忆的天使。做好书边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超人老师


笔记这种东西因人而异,上课跟得上老师节奏的,可以当时做笔记,跟不上老师节奏的,可以课后借别人的笔记,再整理消化变成自己的,正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