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信用卡毀掉的人:信用卡分期業務就是“溫柔版高利貸”害人不淺

根據國內11家上市銀行公佈的年報顯示,2019年11家上市銀行新增信用卡髮卡量約1.2億張,較上年下降57%,

這應該說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近年來被信用卡網貸毒害的年輕人實在太多了,大眾的批評聲音往往集中到非法網貸,實際上當一個人揹負著高額網貸的時候,其背後必然牽扯著信用卡負債。


被信用卡毀掉的人:信用卡分期業務就是“溫柔版高利貸”害人不淺


信用卡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信用卡業務也是各家銀行競爭最為激烈的戰場,按照普通人的理解,很難想象銀行如何通過信用卡業務獲利,我們持卡人在刷卡消費之後,擁有20-50天的免息期,這段時間相當於無償佔用銀行資金,倘若每個人都是如此使用信用卡消費並按時全額還款,各大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必然是虧損的。


被信用卡毀掉的人:信用卡分期業務就是“溫柔版高利貸”害人不淺


然而,近年來各銀行信用卡業務產生的利潤卻高速增長,其主要利潤來源是信用卡分期和現金分期手續費,這種獲利模式顯然是一個金融悖論,對於資信很差的人,銀行並不會批准發放信用卡,對於資信很好的人,基本不會使用信用卡分期業務,那麼銀行主要就是以資信一般的人作為信用卡業務利潤來源的主要客群,這和貸款業務的獲利渠道是完全不一樣的,在貸款業務中,銀行往往選擇資質優良的客群。

目前我國各大銀行的信用卡獲利模式可謂是一招險棋,銀行既希望持卡人辦理分期和現金借貸,又擔憂持卡人無法償還債務,在這個兩難之下,龐大的信用卡催收團隊出現了,在整個的銀行催收人員中,毫無疑問,從事信用卡逾期催收的人員是最多的,可光靠銀行內部人員進行催收依然不夠,於是外包第三方催收公司產生了,我們在研讀各上市公司年報的時候會發現信用卡逾期率並不高,一方面是因為信用卡欠款3個月以上才算逾期,另一方面就要歸功於龐大而又“兇猛”的催收人員

。信用卡逾期的催收工作相比網貸而言更為簡單,畢竟依託的是強大背景的銀行,各項信用卡業務也都是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開展,欠款人在逾期後不敢拖延,往往會從多方渠道籌集資金優先償還信用卡債務 。


被信用卡毀掉的人:信用卡分期業務就是“溫柔版高利貸”害人不淺


有一位欠了50萬元信用卡負債的年輕人表示:自己被信用卡毀了一生,信用分期業務就是“高利貸”。信用卡業務當然不是高利貸,但是用“溫柔版高利貸”來形容信用卡分期業務一點也不為過

第一、在辦卡門檻上,信用卡的髮卡和提額門檻遠低於銀行貸款,只要徵信沒有特別嚴重黑點,基本上能獲得多家銀行的審批,此前甚至出現過大規模向沒有收入來源的學生髮卡的現象。

第二、部分銀行的信用卡拓展業務依託非正式工,這和網貸業務員沒有什麼區別,為了獲得辦卡提成,業務人員聯合客戶編造假材料的現象屢見不鮮。

第三、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重要利潤來源就是持卡人辦理分期和現金借款業務,一般信用卡分期業務的月手續費率是0.65%,按此計算,使用信用卡分期的實際利率高達13%以上,部分甚至能達到18%,遠遠高出了一般貸款的利率。

第四、信用卡欠款的逾期催收方式和網貸也比較相像,大量的逾期使得銀行沒有自身催收處理的能力,外包給催收公司就成了唯一選擇,專業催收公司

儘管不會採取爆通訊錄這樣的違法方式,可威逼利誘還是少不了的


被信用卡毀掉的人:信用卡分期業務就是“溫柔版高利貸”害人不淺


其實,在利益的誘惑下,我國的銀行信用卡業務已經處於畸形發展的狀態,銀行明明知道只有非常缺錢的人才會辦理高利率的信用卡分期業務,又想讓這些經濟資質較差的人能夠按時還款,其中的矛盾不言而喻,

信用卡業務的整治迫在眉睫。

信用卡的發展固然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其帶來的危害也絕不能忽視,為了社會的健康發展,大幅度提升信用卡髮卡的准入門檻非常有必要,倘若各銀行繼續原有的業務模式,費盡心思向還款能力較弱的人群推銷信用卡、辦理分期業務,最終到來的或許是大面積的信用卡欠款逾期,既禍害社會,又損害自身!

也特別提醒各位信用卡持卡人,合理消費,避免走入信用卡和網貸負債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