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

經常有粉絲朋友給我留言提問,在給上市公司做基本面分析的時候,老裘文章裡大量的資料、數據和信息是哪裡來的?

今天我就整理一下我的百寶箱,把家底拿出來給大家曬曬。

這篇文章字數接近4000字,通篇看下來約10分鐘,如果時間比較緊的朋友,可以直接翻到最後領取免費的福利。

(2)

老裘覺得,在做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時候,最重要的材料就是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

財務報告可以從萬德、東方財富或者同花順這些軟件裡下載,也可以去“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或“巨潮資訊網”三大官方網站瀏覽和下載。

上交所、深交所和巨潮網是A股上市公司最權威的信息發佈網站,網站的界面也做的很友好,在搜索框裡打入股票的代碼就可以找到所有的公告,然後再挑選我們要找的財務報告就可以了。如果是做港股研究,那麼就要去香港證券交易所(也就是港交所)的網站瀏覽和下載了。

在讀“財務報告”的時候,需要關心的是年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和招股說明書這三份材料。

一季報和三季報的信息量很小,如果剛上手做公司研究的話,一季報和三季報是完全可以略過不看的。

(3)

在閱讀年度財務報告或者招股說明書的時候,需要關注的是“人、財、事、況”四個方面。

人,是最關鍵的。在閱讀的時候,需要仔細分析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高級管理層、獨立董事、員工總數、前十大股東、股東戶數、技術領頭人和審計師這些人的基本情況。

就拿董事長來說吧。我們要了解董事長的年齡、工作經驗、專業背景、從業時間等等內容。國企的董事長有所變化,也要注意。比如上海有兩家國企的董事長最近發生變化了,一個是華東電腦,另外一個是錦江投資。

華東電腦是上海本地股裡面默默無聞的小公司,去年12月換了董事長。新到任的董事長劉淮松之前是太極股份的總裁,在太極待了十多年,這次來華東電腦,可能有些意思。

錦江投資,新的董事長之前是錦江酒店的首席執行官,原來老的董事長在集團裡的話語權不強,這種變化值得重視。

財,講的是需要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股東權益變動表這四張報表的分析和研究。在看報表的同時,還要把報表附註內容從頭到尾讀一遍。

四張報表裡面,資產負債表是一張最重要的報表。通過閱讀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出很多有價值的內容。

比如,我們上週文章裡提到的多晶硅的龍頭保利協鑫,最新的市值是87億港幣,公司的淨資產219億人民幣,折算下來差不多是0.3倍的PB(市淨率)。

看起來很便宜,但是,當看到資產負債表上有700多億的固定資產,600多億的有息負債,還是會感覺公司的經營風險很大。

事,指的是重大事項,包括上市公司和實際控制人有沒有法律糾紛、有沒有被監管機構處罰、擔保、股權質押、股票期權還是限制性的股票激勵等等。

在讀財報的時候,對這些重要事項,上市公司會寫清楚公告的詳細刊登時間,這個時候建議大家去查詢公告的原文。因為財報裡的信息是濃縮過的,看公告原文的話會了解的更加清楚。

況,講的是行業狀況。宏觀、策略、行業和個股四個方面的研究裡,宏觀研究是滯後的,策略是摸著心跳看K線圖說話的,只有行業和個股的研究才是有價值的。

比如,要了解白酒行業的現狀,可以看一下茅臺、五糧液和洋河的年報。這些龍頭公司在年報裡都提到白酒行業的三個趨勢。

第一,整體發展良好。去年全國白酒總產量871萬千升,同比增長3%,累計銷售收入5400億元,同比增長13%。

第二,白酒行業集中化趨勢凸顯。2018年,白酒行業馬太效應凸顯,白酒龍頭企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長速度明顯快於行業平均水平。

第三,白酒行業的新格局逐漸形成,名酒企業在產品、品牌、渠道和市場等方面不斷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呈現式擠壓式增長。

(4)

除了公司的財務報告之外,還可以讀一下券商的研報。現在免費的研報越來越少,不過如果有心的話,還是能夠找到一些。

研報這東西,不同的人拿到手上可能效果有云泥之別。老手看的是研報裡展示的企業信息,新手看的是研報的買賣建議。

我在Wind的研報系統裡設置了這樣幾個關鍵字:“會議紀要、調研紀要、產業、電話會、思考、框架、方法、深度和專家”。在我看來,研報裡有用的東西是券商的調研數據、電話會議的內容、行業統計資料以及偶然暴露的一些數據資料來源。

券商買賣建議的部分,建議不要花時間去看了,券商研究員的建議無外乎是“買入、增持、謹慎增持、推薦、強烈推薦”。

國內很少有強烈看空的報告,實在遇到爛的沒底的企業了,券商研究員要麼不寫,如果寫出來頂多也就說持有,而且可以一直持有下去,所以也就不要太關注買賣建議了。

我們要將券商研報看作是負責打探消息和整理資料的,估值及買賣建議是最沒有用的東西,直接跳過就好了。千萬不可以用券商研究員的估值給自己打氣,那樣很容易變身接盤俠。

(5)

還有幾個網站蠻有用的。比如中國裁判文書網,這是一個官方的免費網站。大家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把上市公司、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名字輸入進去,看看歷史上有沒有法律糾紛,如果有的話,是哪些事情。

“天眼查”或者“企查查”這兩個網站或者APP,可以完成對企業股東、實際控制人、相關法律糾紛、工商資料變更、企業關聯關係等資料的查詢。查詢的時候感覺像偵探一樣,有的時候會找到意想不到的東西。

然後就是搜索引擎了。有疑問,百度、搜狗和必應都可以。要訣就是順藤摸瓜,打破砂鍋問到底。需要的話,過去的新聞報道、其他投資人的分析,論壇帖子都是我們分析企業的“呈堂證供”。至於說這些資料怎麼篩選和應用,就無法統而言之了,只能是用到自然知。

在網上的論壇看帖子的時候,要注意甄別信息的內容和質量。幾乎每個股票在論壇裡都有人會關注和討論。信息能幫助我們做決策,也能讓我們無所適從。究竟會怎麼樣,取決於你的初心是“我想知道企業經營情況”,還是“我想知道股價會漲還是會跌”。

如果你關心的是企業經營情況,任何一支個股頁面,最多花兩天時間,你應該就能知道哪些人是真有研究的,哪些人只是吹水。這些東西沒法隨口扯,不知道無法偽裝知道。信息錯誤的,也很容易被其他研究者指出。

(6)

除了這些書面的功課之外,老裘還是強烈建議大家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參加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多去公司看一看,和管理層聊一聊。

很多朋友問如何參加股東會,我總結了一個簡單的要求,感興趣可看看。

參加股東大會的基本要求:

1、在股權登記日前買入至少100股;

2、事先和上市公司證券部取得聯繫,並於股東大會召開之日攜帶身份證和股東卡到達會場;

3、也可以由他人委託出席,需要填寫授權委託書,表決事項均為同意,委託日期截止會議結束;

4、上市公司股東會基本是年度總結報告,有些走流程和過場,如果深度調研需要跟董秘單約或券商或公司組織的深度調研;

5、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有條件去實地看看管理層的作風,總好過看K線;

6、要調研有收穫,最好先讀一讀研報後再決定問什麼。有備無患。

參加股東會是調研公司的第一步,深入調研還需要輔助其他方法。參加調研的時候,要有“三到”,我們在前一篇文章裡已經談到過了,這裡就不再重複介紹。

(7)

在外調研,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老裘出差的時候,一般只去三個地方:機場(火車站)、酒店和會場。

幾個注意事項:去東北,不要乘末班飛機;在山東,不要隨便敞開肚子喝酒;在杭州,不要一個人晚上逛西湖;在廣州,不要晚上去夜店;去長沙,不要和差頭司機隨便聊天;在全國各地,不要想拯救失足的妹子或者中年婦女等等。

調研結束以後,無事早歸,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8)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知識庫。做了十幾年的投資和研究,我現在的知識庫主要包括了這樣五大內容。

如何讀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內容是財報分析和股票估值。市場上講財報和估值的人很多,但是講的好的老師很少。

每年的CPA和CFA教材,如果有可能,可以都買下來,也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如果仔細研讀這些經典的教材,會有很大的收穫。

第三部分是行業分析。中信一級行業有29個,申萬一級行業有28個,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很難全部覆蓋。

對於不瞭解的行業,想快速入手,就需要藉助外部的研究力量,幫助自己理解和構建分析的框架。

第四部分是券商策略會的相關報告。新財富沒有了以後,如果不是券商的付費客戶的話,只能花錢買門票進場了。有的時候策略會的書面報告也不給,不過總是能想辦法找到一點。

第五部分是網上找到的一些有用的資料,比如巴菲特的股東大會信件,也有一些大V寫的比較好的分析文章。

我公司幾個合夥人寫的文章,林奇講的價值投資理念和實操、奶爸講的趨勢交易的方法、哈總談的市場感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經常可以拿出來學習和參考。

我平時的資料來源就是這些了,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大失所望,原來老裘的百寶箱不過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