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快乐教育”是骗局?家长该看一看美国社会学教授的研究

快乐教育的理念在近些年风靡一时,特别受到孩子们的喜欢。一些家长也觉得,对孩子就应该“放养”,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自由成长,不应该有压力,取消考试,每天只在学校上很少的课,剩下的时间就让孩子快乐地玩耍。美其名曰“释放天性”,可是当孩子要升学考试的时候就傻了眼,所谓的“放养”教育,对孩子真的好吗?

西方“快乐教育”是骗局?家长该看一看美国社会学教授的研究

歌手刘欢曾提起自己对女儿的快乐教育,表示出内心的遗憾。刘欢的女儿小时候非常有音乐天赋,并且钢琴弹得不错,但是女儿比较贪玩,不爱练琴,刘欢觉得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能逼迫和强制,就采取了“放养”的态度。可是女儿长大后没能继续自己的爱好。刘欢觉得十分惋惜,认为当初该逼女儿一把!

西方“快乐教育”是骗局?家长该看一看美国社会学教授的研究

美国的社会学教授安妮特·拉鲁用了10年时间,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家庭进行跟踪研究,寻找家庭教育对孩子人生的影响。家长是社会中产还是底层贫困阶级,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贫困家庭的家长大多采取快乐教育,但是孩子长大后也生活在底层,而中产阶级对孩子进行精心培育,孩子也会成为精英。

西方“快乐教育”是骗局?家长该看一看美国社会学教授的研究

父母究竟要不要管孩子?

1、对孩子不能放任不管

所谓的“放养”式教育,其实是美国底层人群的教育方式,家长处于社会底层,没有资源、没有知识,不知道该怎么来管孩子,索性就任由孩子自由生长。孩子从小没有压力,很难用工读书,即使想要跨越阶层,也得不到家长的帮助和支持,长大以后也就成为了和父母一样的人。

西方“快乐教育”是骗局?家长该看一看美国社会学教授的研究

2、家长必须要管孩子

美国中产阶级的家长,会非常用心地管孩子,无论是孩子的学习、兴趣爱好、与人交往、课外活动等等方面,都会尽最大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条件,引导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并且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平等的,不会因为家长的权威就对孩子随意打骂,而是采用理性、平等的态度来栽培孩子。

西方“快乐教育”是骗局?家长该看一看美国社会学教授的研究

家长要“使劲管”孩子这几方面

1、好行为

家长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不需要刻意地说教,只要家长以身作则。平时多和孩子相处,用正面的行为为孩子做示范,平时一家人要尽量每天在一起吃晚餐,创造好的家庭氛围,孩子也会更阳光开朗。另外要对孩子的行为建立规则,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不能做哪些错误的行为。

西方“快乐教育”是骗局?家长该看一看美国社会学教授的研究

2、专注力

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一方面父母要做到不打扰,就是在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能随意干涉,比如孩子拿到一个玩具,家长不能去告诉孩子应该怎样玩,要让孩子自由探索。另一方面也需要父母的监督,孩子都是三分钟热度,比如弹琴,很容易就会走神或者不愿意练习,父母要进行督促,才能让孩子坚持下去。第三方面在2-6岁孩子专注力形成的最佳时期,通过游戏的方式,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比如找不同、走迷宫等等游戏!

西方“快乐教育”是骗局?家长该看一看美国社会学教授的研究

3、耐挫折的能力

家长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受伤,就对孩子的大小事情全部包办,替孩子扫除成长路上的障碍。那样孩子长大后根本不能独立,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在孩子做错事或者遇到失败、打击的时候,为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教会孩子怎样改正,怎样能做得更好。让孩子懂得怎样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学会承受生活中的磨难。家长还可以通过一些童话故事,把坚毅的品格种进孩子心里,让孩子越来越勇敢!

西方“快乐教育”是骗局?家长该看一看美国社会学教授的研究

快乐教育对于孩子会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存在着非常多的弊端,要想让孩子将来更优秀,更好地适应未来,家长们不能再对孩子“放养”了,那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要更加用心地陪伴孩子,多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精心地把孩子培养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