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义,别让孩子“输不起”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难以复制的,因为成功不是由一个一个的公式组成的,很多时候有些人的成功,是结合了一些机缘巧合在里面。

所以,与其去研究成功学,不如去看看别人的失败,看别人是如何失败的,总结原因,这样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避免失败。

同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注重失败教育。

什么是失败教育?

失败教育指的是让孩子体验失败,并在失败中前行。这种失败教育最典型的莫过于瑞典的教育了。在瑞典的幼儿园里,有这么一节滑雪课,在滑雪课上要求孩子们穿着好装备。

然后,跟着老师的步骤来练习摔倒,老师会先做示范摔倒,摔倒后然后再站起来。接着只见这些孩子们纷纷在雪地上开始往地上倒下,和真的摔倒没有两样,然后再站起来,一遍遍的练习。为了让孩子们不会赶到枯燥,老师还会引用一些游戏环节在里面。

失败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义,别让孩子“输不起”

这种给孩子练习的失败教育,一来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二来可以锻炼孩子的逆商。在《逆商》一书中,讲到了人在面对人生时分三种人,一种是放弃者,

他们对人生没有任何的追求,一种是扎营者,他们对人生有所追求,但是追求到一定的时候,就停下脚步了,最后一种是攀登者,他们勇于攀登高峰,不畏惧困难。

如果父母不注重失败教育,只是一味给孩子灌输成功教育的话,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第一:孩子会变得自负

注重成功教育,灌输的都是成功学,孩子的自我期望值会非常高,他会把自己当作是高高在上的成功者。

失败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义,别让孩子“输不起”

心里会变得很傲慢,并有很自负,自负的孩子他们看不起任何人,而且很没有礼貌,不会与人主动打招呼,心胸狭隘。

第二:孩子经不起失败的考验

习惯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孩子自然就难以去接受失败的考验。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其解决,让孩子的生活一帆风顺。

当有一天父母帮不到孩子了,只要一点点的打击,孩子就有可能一蹶不振,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失败,失败的那种痛苦的滋味会让孩子没有办法接受,很有可能孩子就会做出各种极端的事情。

失败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义,别让孩子“输不起”

第三:孩子的好胜心太强

过于强调成功教育,孩子会逐渐的把身边的朋友都当做自己的对手,他会想方设法的在各个方面超越他们,已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这种超越对手的思想,会让孩子的好胜心特别强烈,很有可能孩子为了赢会不择手段。

好胜心太强的孩子,他们会很傲慢,一旦赢了别人,他们就会用蔑视的眼光看待别人,在他们的眼里任何的事情都只有成功与失败可言,这样的孩子他们是不会注重团队合作,也不懂得谦让。

所以,父母如果只是教育孩子成功,而忽略失败的话,后果是很严重的。

那如何教会孩子坦然面对失败:

  • 孩子失败后,父母要鼓励孩子去面对

孩子一向考试都很好,有一次考砸了,对于有些家长来说,他们可能就会立马批评孩子,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但更好的方法,应该先是安慰孩子,抚平他难过的心情,然后告诉他要正确看待失败。人如果只有成功的话,那么他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就很难继续往前奔跑。

失败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义,别让孩子“输不起”

而失败了,则是一次很好的前进机会,你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父母要引导的应该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这次考试失败的原因在哪,如何利用这次失败,帮助自己在下一次拿到一个更好的成绩。

  • 面对困难时,父母要引导孩子而不是帮其解决

孩子不会绑鞋带,父母帮忙绑鞋带,孩子不会用筷子吃饭,父母就一直让孩子用汤勺吃饭,孩子这道题不会做,父母帮忙把正确的答案写上去。

如果孩子每次遇到困难,父母都帮其解决的话,那么最后得到锻炼和不断成长的那个人,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失败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义,别让孩子“输不起”


孩子在父母的帮忙下,他是得不到成长的,反而成了麻烦的制造者,不断的央求父母帮其解决困难。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引导孩子,做孩子的教练,告诉他怎么做而不是帮他做。当然,除非这件事还不是孩子这个年龄需要做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出手帮忙,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是可以让孩子自行去做。

人生不是说只有成功才是完美的,真正的完美是既有失败,也有成功。人生的道路不是笔直的,它会有很多的岔道,需要人们去面对。教育孩子坦然的面对失败,其实是为了让他更好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