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年度創新綜合指數連續四年位列中西部之首


成都年度創新綜合指數連續四年位列中西部之首

中國經濟新聞網成都訊:(張麗)3月31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聯合研創的《中國區域創新指數報告(2019)》《中華智庫影響力報告(2019)》在成都發布。今年是兩份智庫成果發佈的第五年,兩份報告品質高、聚焦準,已經成為國內口碑好、影響大的智庫品牌。

成都年度創新綜合指數連續四年位列中西部之首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後強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後強指出,兩份報告在社會上具有廣泛的影響,產生了四個效應:“引導效應”即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具有正向引導作用;“光點效應”即吸引關注作用,;“品牌效應”即形成了智庫的門戶產品;“人才效應”即培養了一批青年學者專家團隊。並強調兩份報告主題為“區域創新”、“決策治理”兩個重要內容,只有抓好這兩個主題,解決好科技的問題、創新的問題、治理的問題,才能夠適應世界的新格局,發展的新變化,決策的新要求,充分發揮智庫服務決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效能。

成都年度創新綜合指數連續四年位列中西部之首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張志強指出兩份報告一個是對思想成果的評價,一個是對經濟產出的評價。兩份報告的評價均不以排名為目的,而是對治理方向的觀察,對經濟發展狀態的審視。


成都年度創新綜合指數連續四年為中西部之首

《中國區域創新指數報告(2019)》是全國首個以地級及副省級城市為評價單元的創新指數報告。2019年以“大變局中的區域創新共同體”為主題。通過對五年數據的縱貫分析,認為我國區域創新“多元一體”聯動大格局正在形成,呈現:激活“多元”,活力迸進;形塑“一體”,利益共襄;跨越“邊界”,創新無疆的三大結構特徵。

該報告顯示,年度創新綜合指數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成都、蘇州、西安、寧波、武漢和無錫。深圳已連續四年位居全國榜首,成都則連續四年位列中西部之首。此外,成都在年度創新環境指數、年度創新投入指數中均位列第三位。而創新區域分佈上,呈現“東部領跑,中部、東北和西部跟跑”的格局,東部“高位失衡”,中部、西部和東北“低水平均衡”依舊持續。

該報告還專題研究了四川省區域創新狀況,呈現四大特徵:一是區域創新活動高度集聚。四川五大經濟區的創新能力由大到小依次為: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二是協同創新網絡初步顯現。初步形成了全省市(州)間和成都平原經濟區“一大一小”的協同創新網絡。三是創新主體合作不斷加強。就創新主體間合作而言,高校企業合作創新最為密切,且保持穩定增強態勢;其次為產學研合作,即企業、高校、研究機構間的合作創新;研究機構和企業間的合作位居第三。四是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四川省數字經濟進入全國第一方陣,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國排名第六,列中西部地區第一。

該報告還發現,我國區域創新格局依然呈現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突出、區域協同創新尚處起步期、南北差距已超過東西差距、創新型企業可持續性不強、治理改革仍受體制性束縛等五大發展困境。提出立足全球視野,推進“精準創新”;依託城市群,推進“協同創新”;順應區域差異,推進“梯級創新”;注重主體協作,推進“多元創新”;堅持改革引領,推進“治理創新”等對策建議。


中國智庫高質量發展關鍵詞——“韌性”

當天還發布了《中華智庫影響力報告(2019)》,該報告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協作研究,持續打造的西部首家智庫成果。2019報告指出,韌性是2018年中國智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徵。通過把發展鑲嵌到變化中、把目標鑲嵌到互動中,智庫更具有適應性。而且,智庫普遍把科技作為換擋的關鍵,在科技中尋求立身,讓智庫發展有了硬核。此外,在學科、議題甚至方法上,智庫不斷跨界,在拓展中實現迭代演進。

該報告採用主客觀數據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從決策、輿論、社會、專業和國際影響力五個角度,對490家國家級智庫、地方性智庫、高校智庫、社會智庫和港澳臺智庫進行了結構特徵分析。2018年我國智庫發展呈現出四大特徵:從空間來看,優質智庫呈現傘形分佈;從類型來看,黨政智庫發展態勢向好;從定位來看,各類智庫保持傳統優勢;從活動來看,智庫行為方式逐漸固化。

該報告提煉出2018年的熱點議題,並對這10個熱點議題的高貢獻智庫及專家進行了分析。2018年排名前10的議題為大數據、一帶一路、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國家治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美貿易、共享經濟。

報告有兩點創新:一是分析了智庫科技化的問題。科技化是智庫高質量發展的一大特徵。《報告》從“總”“分”兩個角度切入討論。“總”是整體把握智庫科技化的趨勢。在內生動力、競爭角力、創新壓力、環境助力的共同作用下,智庫建設不斷融入技術元素。“分”是從媒體智庫著眼去剖析智庫科技化的進路。光明智庫、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封面智庫等實現媒體與科技雙劍合璧,激發智庫建設新動能。

二是從智庫國際化、人才高端化切入對智庫高質量發展展開討論。《報告》單列了海歸智庫這一主題。《報告》指出,與外生的國際化相比,海歸智庫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課題組對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等海歸智庫調研,發現他們的高端成果與相對低調的傳播形成強烈對比。此外,高端人才是最難複製和模仿的,是智庫競爭力的核心。2018年,《報告》把注意力瞄向微觀領域,對智庫領軍人才做了一些探索。

該報告指出,中國智庫發展要關注五點:第一,智庫的“正智”和“真智”。第二,智庫與核心決策層的關係。第三,智庫高定位與人才低認同之間的矛盾。第四,智庫與科技如何實現並行不悖。第五,智庫“走出去”的侷限性。並對我國智庫改革提出五點建議:逐步強化智庫高質量發展的五點認識;局部改善智庫與決策層的鬆散關係;有序帶動人才高端化、特色化定位;適度推進技術與智庫建設同頻共振;不斷強化智庫“走進去”國際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