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自冬日凛冽时去,至春暖花开时归。莆田学院驰援湖北的优秀毕业生,已陆续从抗“疫”一线回家。而今完成使命的他们,也用朴实的方式,向母校送来问候,诉说着“抗疫战士”内心深处的真情和对学弟学妹的鼓励……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薛文新

莆田学院 2010级 护理学专业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母校的学弟学妹们,我是薛文新,是2010级护理学的学长。首先感谢我的辅导员陈晓婧老师和杨金莺老师对我的指导和鼓励。在校期间我担任了一年的班长和三年的助导,更有幸的是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四年的大学生涯给了我很大的提升和促进。目前我就职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CCU。

在本次支援湖北的工作中,我所在的护理队是福建省唯一的一支独立组建的专科护理队——福建省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专科护理队。我们是2月4日出发前往武汉,3月18日返回福建的。我们的工作单位是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方舱医院是响应国家应收尽收政策临时将武汉客厅会展中心改建而来的,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可容纳接近1700张床位,目前主要收治轻症患者,我们福建队分管230个床位,平均每个护士需要护理40-60个患者。每个班次从我们出发到下班回到驻地大概需要10个小时以上,其实还是蛮辛苦的。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病,所以我们上班的时候需要穿戴防护用具,在上班6个小时内我们必须保证防护到位,上班期间有不少战友出现头晕,缺氧,脱水等不适,甚至出现呕吐,但是我们都坚持了下来!我们的工作内容包括咽拭子采集,基础护理,出入院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为了帮助更多的病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组织他们跳舞、打八段锦、广播体操等活动,队员们把福建爱心人士捐赠的特产美食省了下来,带进医院设立的福建爱心角,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许多病友们自发的组织作为志愿者协助我们工作,出院患者自发写鼓励信贴在我们爱心墙上。在这次工作中我担任护理组长,主要负责排班,协助工作,上传下达,以及了解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等等。我们的护理队是在第47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省立医院李红书记的带领下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有幸获得了国家先进集体表彰,我个人也获得了方舱医院先进标兵!

3月18日我们接到回福建的通知,我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疫情还没结束,我的同胞战友还在战斗中,但我必须服从组织安排。人们总是说我们是英雄,其实我们只是平凡人。我是一名党员,疫情面前我有使命前往,我是一名护士,疫情面前我有责任前往。在这次武汉之行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英雄城市的魅力,在这里我收获了满满的爱和正能量,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把它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回归平凡的岗位继续为更多患者服务!

听完我的故事,你是否也充满热血想上火线呢?希望你们能珍惜大学时光,打好基础,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适当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做一名有担当的大学生,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加油!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陈晓丹

莆田学院 2010级 护理学(助产)专业

现就职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莆田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叫陈晓丹,是10级高级助产的学姐,目前就职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在大学期间担任团支书,同时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莆院的学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也教会了我很多,让我从一名懵懂的医学生,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是2月18日代表福建对口支援宜昌的第二批队员,刚到宜昌,宜昌街道一片冷清。到达酒店之后,我们经过严格的院岗培训才能进入了红区及污染区。为了更好地进行支援工作,高要求的装备成为了一种必须。每一次进入红区和污染区我们都需要花整整半个小时的时间把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面屏、帽子、隔离衣、靴套、脚套等用物穿戴整齐,经院岗老师严格检查合格后我们才可开始工作模式。

在红区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病人的各项治疗工作,包括患者的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尽力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此外我们还承担着红区垃圾的收取工作。上班模式的差异、密闭环境下护目镜的起雾情况以及多层手套对手灵活度的阻碍无疑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挑战,例如在做静脉注射血气分析时,看不清也摸不着的状况增加了我们寻找血管的难度,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经验以及对解剖部位的分析来进行操作,每一次的成功操作都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并为下次的操作增加了些踏实感。此外,由于对防护服的不适应,许多同事出现了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但大家都是好样的,都在努力地去适应这个环境,选择了坚持,没有一个人退缩。

我们的医院是中医院,在此次的新冠肺炎抗击战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实这些新冠肺炎患者在隔离病房里,他们心里是很焦虑,所以很多患者会出现了失眠的状况。为了缓解他们心里的恐惧,促进他们的睡眠,我们给患者分了香囊并采取了一些中医的治疗措施。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患者们的一致肯定,作为义务工作者,看着患者这些不良症状一天天地缓解,我们心里是欣慰的。

我们是3月23号返回福建进行隔离的,去时春寒料峭,归时春暖花开,我们内心是欢愉的。我们始终坚信:没有一个冬天是不能逾越的。感谢宜昌人民给予我们的温暖,大家称我们是英雄,但我觉得这样的称呼太过沉重了,我们都只是平凡人,做着医者该做的事情,只是换了个工作的地方,继续发挥我们的价值而已。

此次援鄂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很多,在援鄂中护理人员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二,让我感到很骄傲自豪,我们护理人员也撑起了半边天,我们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尊重。我深深地为自己曾经所选择的这份职业而感到自豪。接下来我想送给护理学院的学弟学妹们一些话:“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在未来面对的将是一个个的生命,作为医学生,我们要珍惜在学校的美好时光,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努力充实自己,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未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希望你们能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不辜负自己最初的选择。今天你以莆院为荣,明日莆院将以你为傲。加油!莆田学院的学弟学妹们,你们都是好样的!”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方雅芳

莆田学院 2014级 护理学专业

现就职于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学弟学妹们你们好!

我是来自莆田学院18届护理145的方雅芳,在校期间曾担任班级团支书一职,是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的一名护士,也是这次福建省第六批援助武汉医疗队中的一员。从2月9日到达武汉,我们医疗队便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

前期,医疗队组织了多次严格的穿脱防护用品及院感的培训考核,要求我们必须一一通过。后来,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和麻烦,我将头发理为寸头,与队伍中的大多数战友变成同款发型。我们病区主要收治的患者多为基础病较多的老年人,且他们都为病重或病危。起初,面对未知情况,我稍感害怕与迷茫,但内心更多的想法是要努力严谨,多学多问。

还记得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会情不自禁的紧张。由于全身防护让我觉得闷热,我的护目镜也一下子变成了一副充满雾气的老花镜。视线的不清晰和闷热产生的汗水滴落成为挑战,但我们仍坚持完成各种测量、采血、点滴、发药、喂饭、解惑、记录等工作。另一工作大挑战是口干舌燥又不能喝水。刚开始我还能与病人侃侃而谈,细心安慰和疏导患者。而随着身体上的“煎熬”越难耐,我感到气短,说话略觉无力,只能细细听着病人的言语,尽力地为他们解答与安抚。下班后,我们脱去外层的防护用品,发觉里面的衣服都已湿透。

现在的我们和其他战友在上班中配合得愈发默契,工作流程愈发熟悉,防护用品的穿戴也愈发利索。每看到一名熟悉的患者治愈出院,我们的心情就明朗一分。

在工作一个多月后,收到医疗队将在4月3日返厦通知的我们,心情难免激动。经此一战,我们被他们称为英雄,于我们而言,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有点受之有愧。但是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职业。“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时,我们义不容辞。”这是我面对这次疫情内心最强烈的想法。

在此,我想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感谢你们把毕生所学、宝贵经验倾囊相授,这些知识和经验是我专业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也由于你们的启蒙与栽培,让我明白了护理事业的伟大和奉献。”在此我也想告诉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在校期间,你们要珍惜每一堂理论课,每一次练习操作的机会,并且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在夯实自己的基础上,请以后身处何处,永远不忘自己作为医务工作者应有的大义精神。莆院学子是最棒的,加油!”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林丽琴

莆田学院 2014级 护理学(闽台)专业

现就职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神经内科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莆田学院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我是14级闽台班的学姐,我叫林丽琴。

我现在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工作。作为这次福建协和援鄂医疗队的成员之一,首先要感谢莆田学院这四年来的学习,为我现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期中期末在图书馆度过的岁月仍是记忆犹新。在援鄂的这些日子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是武汉人的心”。一天夜里,我要去给一位大哥测血糖,那时候他正在跟他儿子视频,看见我连忙出声阻止,说:“护士,你等一下进来。”紧接着他挂掉视频,戴上口罩。他说:“我自己没有关系,我主要是怕传染给你们,我得对你们负责。因为我的儿子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我了,这才摘掉口罩视频。”当时我内心非常感动。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武汉,总有许许多多不经意的瞬间,让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都可以:珍惜当下,不负韶华。一路播种,一路收获。

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你们想要成为的人,加油!


潜慧霞

莆田学院 2014级 护理学(闽台)专业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莆院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潜慧霞,是护闽141班的学姐,在大学期间曾经担任过4年的学习委员。在这次疫情当中,很荣幸成为了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我们队伍主要就是代表福建省对口支援宜昌市,我们是2.11号前往的湖北宜昌市,在3.23号返回的福建,去的时候是寒冬,回来的时候已经春暖花开啦!

在宜昌市的时候我们医院主要是接管宜昌市第三医院的重症病房,里面病人病情比较严重,病情变化也比较快,所以我们需要时刻高度警惕,因为随时需要大抢救,所以我们的压力也是蛮大的。另外,在隔离病房工作跟普通病房不太一样,我们需要穿的是厚重的防护服,刚进隔离病房的时候我们走几分钟路都会感觉到喘不过气、头晕眼花,必须坐下来缓解一段时间才会好。我们戴的那个厚厚的护目镜也会经常起水雾,会让我们完全看不见前方,所以刚开始进去工作还是蛮难的,但是后面慢慢习惯了我们也就适应了。在里面工作没有病人家属,更没有保洁员,所有病人的衣食住行以及病房的卫生消毒等都是我们做,所以工作量也挺大,但是我们都干劲十足,互帮互助、团结度过了这段时光。

虽然工作辛苦,但是我们也收到了很多来自病人家属、来自宜昌人民带给我们的感谢。我们在宜昌的时候,宜昌人民也给我们捐了很多的生活物资,把我们当作家人一样看待,他们把我们当作英雄,其实我们自己也知道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在此次援鄂医疗队中资历最小,这次疫情带给我的感触挺深的,使我受益匪浅,我也感谢这次经历。接下来我想送一段话给护理学院的学弟学妹们:“我们选择学医也许是偶然,但我们既然选择了它,我们就应该用一生的热情去对待它。这次疫情让我明白,我们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毫不犹豫的化身成为一名战士。但是,我们在成为一名战士之前,应该使自己更加强大,学弟学妹们,在该学习的时候尽自己的努力积累知识,打好基础,为的是在今后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油!莆院学子是最棒的!”


许俊鹏

莆田学院 2012级 护理学专业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莆院的学弟学妹们,我是许俊鹏,是2012级护理学的学长,首先感谢我的辅导员陈晓婧老师对我的指导和鼓励。莆田学院是我护理梦想开始的地方,大学生涯给了我很大的提升和促进。目前我就职于莆田市第一医院手术室。

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打破了原本喜庆祥和的春节假期,武汉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击病毒,守护武汉人民健康,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国各地医疗人员陆续奔赴武汉共同“战疫”。2月4日,当我看到医院报名支援武汉“战疫”的通知,作为手术室唯一一名男护士,我第一时间主动请缨。随后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便出发武汉,让我深感武汉疫情严峻,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我们是2.4号出发前往武汉的,3月18日我们返回的福建。我们的工作单位是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在武汉“战疫”的44天里,尽着自己微薄的力量中,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大国风采,见证了爱与奉献的力量,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武汉东西湖(客厅)方舱医院是个大集体,我所工作的片区共收治有295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133人。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每日负责护理40-60名新冠肺炎患者以及抢救室工作,穿着防护服的8个小时里,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遇上闷热天气甚至出现头晕、呕吐、胸闷、气促等症状,在队友的鼓励、帮助下,我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虽然风险高,任务重,但我们认真做好咽拭子采集、基础护理、病人出入院指导等相关护理工作,同时重视患者康复锻炼、生活照护、心理健康等。我们组织患者每日进行八段锦、广播体操等康复活动,开展各式各样的人文关怀活动来提高患者舱内的生活质量、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最终我们创造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的成绩。我们把武汉人民当作亲人一样,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谱写爱与奉献的温暖篇章。

人们总是说我们是英雄,其实我们只是平凡人。我只是一名护士,在疫情面前,我们挺身而出,这是职业赋予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你们珍惜有限的大学时光,学好本领,不忘初心,做一名有担当的大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加油!

今日回程合影(3.31)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图为方雅芳 姚海龙)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图为薛文新 许俊鹏)

莆田学院“抗疫战士”回家啦!

(图为 魏传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