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也需要斷舍離

圖/網絡


你的朋友圈也需要斷舍離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從幼稚園到步入社會的路上,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了?

是我們越來越不合群了嗎?

知乎的高贊評論給出了答案,

那些看起來不合群的人,只是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事實也是如此,

人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圈子。

一味盲目的合群,只是後退的開始。


01


傅玄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們不可否認,身邊的環境與朋友,會對自己產生巨大的影響。

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你是聽過的。

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心血。起初孟子家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學著大人跪拜、嚎哭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母看到了,就帶孟子搬到了市集旁邊,孟子又學起了商人做生意的遊戲。最終孟母再一次搬家,搬到了書齋旁,孟子交到了許多書香朋友,並且愛上讀書。最終成為一代大儒。

馬克思、恩格斯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你影響著周圍的環境,周圍的環境也在影響你。

一個在積極正能量的環境中成長的人,也會是樂觀開朗的。

反之,你周圍的人都愛抱怨,久而久之你也會情不自禁的抱怨起來。

環境影響你的圈子,同時你也會被你的圈子所影響。


你的朋友圈也需要斷舍離


02


生活中有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圈子,

但是,不是所有的圈子都值得你用心經營。

你以為你的圈子會給你帶來安全感,其實你只是在浪費青春。

導師是一位很優秀的教授,在走向工作崗位的前一天,教授請我們這些學生聚餐話別,吃完飯後,我們請教授贈言。教授沒說話,而是在紙上用筆畫了個圈,圈中間站了一個人。在周圍加了一座房子、一輛汽車,一些朋友。說道:”這是你的舒適圈,這個圓圈裡面的東西對你至關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還有你的工作。在這個圓圈裡頭,你會感覺自在、安全。遠離危險或爭端。”

“如果走出去,會發生什麼?”

有個學生說:“會害怕,會出錯。”教授笑著說:“當你犯錯了,其結果是什麼呢?”

其結果是會從中學到東西!

跳出舒適圈意味著冒險,但是一點風險也不冒,這才是世界上最危險的事。

只有不斷跳出舒適區,才能成長為優於過去的自己。

你的朋友圈也需要斷舍離


03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說過,自己常會清理好友列表,把那些泛泛的點頭之交,和那些於提升無益的“酒肉之友”,從自己的朋友圈中移除。

生活中有很多因為“面子”上的事情,不好意思推脫的酒席聚會。而這些酒席聚會,往往沒什麼營養價值,卻浪費了好些時間。


在簡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他曾經跟朋友出去吃飯,一個個都裝窮,每一次結賬的時候眼巴巴的指望著,他去買單。倘若不買單,或者多幾句言語,便會受到指責,比如什麼不夠意思之類的。聽來著實令人難受。

他順從這些朋友時,就會被誇讚夠哥們,夠意思。

他們組織出去吃飯也總是不帶錢,說好的下次請客,從來也沒有過後文。

對於他們來說,好像作為他們的朋友為他們做事情理應如此。

當他每一次提起要追逐夢想的時候,總是迎來最冰冷的嘲笑,每一次提及想要的追求的時候,這些朋友總是會給予最尖酸刻薄的諷刺。


何為酒肉朋友?

就如酒肉一般,偶爾食之,味道上佳;經常食之,體質發胖;每天食之,健康受損。

朋友不在多而在精,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酒肉朋友不可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提升圈子的高度,提高生活的質量。

前段時間流行這樣一句話“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但是這句話經不起反覆推敲。

生命像一顆大樹,起初在你是小樹苗的時候,只有小草和蚯蚓與你作伴。但是當你慢慢長大後,你就會遇到鳥兒和雲朵......

生命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進入更好的圈子,認識更優秀的朋友。

環境影響你我,你我造就圈子,圈子成就你我。

與優秀的人交朋友,你也會越變越好。



感謝您的觀看

掃描二維碼關注讀書Sun

傾聽您的煩心事

做您的專屬樹洞

期待與您相遇

♥您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的當成了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