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多風流-乾隆皇帝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後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弘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乾隆帝與康熙帝統治的這一時期,又被稱為“康雍乾盛世”。


天子多風流-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曆重視社會的穩定,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弘曆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弘曆在位期間,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形成於乾隆年間。但是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廟號"清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裕陵。文字獄之風比康熙、雍正時期更加嚴酷。
  乾隆皇帝身世爭議
  相傳弘曆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而是海寧陳閣老陳世倌之子。 在雍親王(雍正)福晉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陳閣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個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後者則是個男孩。此時的雍正聽說後,密令家人將陳閣老請來,並強調一定要帶著小孩。然後藉口福晉要看孩子,將小孩帶入內室,將自己的女孩換給陳家。陳家後來發現不對,但不敢聲張。


  沒想到,男孩天資聰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愛,最後竟成為一代君王。後來因為乳母多嘴讓弘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才六下江南時。暗去海寧省親。傳說弘曆還喜歡穿漢人的衣服,還問旁邊的臣子自己像不像漢人。後來一位滿洲老臣告訴他這樣子有失體面,他才罷休。(不過此說法不是真實,歷史學家不同意)
  從邏輯上說,弘曆不是雍正的長子。也就是說,雍正並不擔心無人繼承他的王位。而且,“九子奪嫡”的皇位之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雍正怎麼敢與他人交換孩子,而給政敵留下話柄。血統歷來為儒家人倫所重視,在封建社會由是,以堂堂皇家之尊,不可能與普通臣民交換兒子,以致亂了皇家血統,因此,弘曆身世之謎可以確切地說子虛烏有。
  有學者認為,雍正的繼位很大程度原因是因為弘曆的關係,是康熙看好弘曆,才給雍正做皇帝。康熙大帝有97個皇孫,能養育宮中親自教導的少之又少,弘曆即是其中之一,康熙第一次見到弘曆的時候,就感覺很親切,非常寵愛他,後來弘曆在御製詩集中多次寫詩懷念祖孫二人相處時的融洽。
  早年經歷
  康熙五十年(1711年),弘曆出生於北京雍親王府。弘曆自幼聰明,五歲就學,過目成誦。

  康熙六十年(1721年),據說康熙帝在雍親王府就是後來的雍和宮第一次見到了孫子弘曆,當時弘曆十歲,祖父康熙見而驚愛,令養育宮中,親授書課。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書立儲密旨,立弘曆為繼承人,藏於錦匣,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
  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曆第二次“祭景陵” 。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賜成大婚,與出身滿洲名門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富察氏結為夫妻,居紫禁城西二所(弘曆即位後改名為重華宮) 。是年,三阿哥弘時因放縱不謹,削宗籍 。
  雍正八年(1730年),嫡子永璉生,雍正帝親自命名為永璉,隱含繼承皇位之意,將所著論賦詩詞等編成十四卷之《樂善堂集》。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曆被封為和碩寶親王。 自此,經常奉命祭陵、祭孔、祭關聖帝君、享太廟、祭地、祭太歲、祭大社大稷等。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弘曆與弘晝、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內侍取出諭旨,宣佈弘曆即位。九月初三日,即皇帝位於太和殿,頒登極詔書,大赦天下,以明年為乾隆元年。 九月二十七日,移居養心殿。免民欠丁賦及額賦。 十月,宣佈寬嚴相濟的為治之道。 令各省呈報虛墾地畝,始行裁除各省雜稅;賞阿其那、塞思黑子孫紅帶,收入玉牒。十一月,左都御史孫嘉淦上疏除“三習”、杜“三弊”。十二月,嚴禁各省工程攤派;賑濟安徽、湖北等地水災。以“大逆不道”罪處死曾靜、張熙。上皇太后鈕祜祿氏徽號為崇慶皇太后。

  即位前期
  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宣諭密書建儲諭旨,以皇二子永璉為皇太子 。
  乾隆二年(1737年),他就釋放了雍正末因貽誤軍機而判死罪的嶽鍾琪、傅爾丹,賜予允禟等公爵。十一月,諭令大學士鄂爾泰等仍辦理軍機事務 。
  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張廣泗討平貴州苗亂。十月,皇儲永璉病歿,諡端慧皇太子 。
  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噶爾丹策零請以阿爾泰山為界,為議和成功奠定了基礎。 七月,額駙策凌奏率兵駐鄂爾海西拉烏蘇,並分兵駐鄂爾坤河、齊齊爾裡克、額爾德尼昭、塔密爾及烏里雅蘇臺,防範準噶爾叛亂。十月,莊親王允祿、理親王弘皙結黨營私案發,弘曆革允祿議政大臣、理藩院尚書職,弘皙削爵圈禁,貝勒弘昌等革降、停俸。十二月,晉西藏貝勒頗羅鼐為郡王。
  乾隆五年(1740年)十二月,張廣泗率軍徹底平定廣西、湖南苗叛。
  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弘曆首次舉行秋獮典禮。奉皇太后至避暑山莊,免除所經過地區額賦之十分之三,減行圍所經過州縣額賦,歲以為常。
  乾隆十年(1745年)噶爾丹策零死後,準噶爾部內亂,達瓦齊奪得汗位 。七月,弘曆開始派兵進剿四川瞻對地區的叛亂。九月,收復上瞻對,進剿下瞻對。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東巡,弘曆駐曲阜,詣闕里,謁孔林,祭少昊、周公,登泰山。福建甌寧老官齋會起義,旋被鎮壓。三月,皇后富察氏逝世,諡為“孝賢” 。
  中期統治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弘曆發兵五萬直搗伊犁,向達瓦齊發起進攻。達瓦齊猝不及防,兵敗被俘。不久,歸降清廷的阿睦爾撒納,因統治厄魯特蒙古四部的野心未能得逞,聚眾叛亂 。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清軍收復伊犁,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命西路、北路進徵哈薩克。命大學士傅恆赴額林哈畢爾噶整飭軍務。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清廷遣軍從巴里坤等地分路進擊,叛軍潰敗,阿睦爾撒納叛逃沙俄後病死。清軍平定準噶爾貴族分裂叛亂的戰爭,至此取得了勝利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清朝平定準噶爾大局已定,立即調派滿漢官兵一萬人南下,討伐大小和卓。 九月,提督馬得勝以攻庫車失機,處死。命駐防伊犁大臣兼理回部事務。烏什城降。十月,兆惠軍孤軍陷葉爾羌,即所謂黑水營之圍。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月,富德、阿里袞等與霍集佔大戰呼爾璊,大敗之,解黑水營之圍。 六月,弘曆命兆惠進兵喀什噶爾,富德進兵葉而羌,收復之。諭李侍堯傳集外商,頒佈禁約。閏六月,布拉呢敦棄喀什噶爾逃遁。霍集佔棄葉爾羌逃遁。七月,清軍攻克喀什噶爾、葉爾羌,大、小和卓木逃至巴達克山部被殺,回疆叛亂平定。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七月,以俄羅斯駐兵和寧嶺等四路,聲言分界,諭阿桂、車布登扎布以兵逐之。 十月,皇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帝)生。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一月,雲貴總督楊應琚奏報緬甸各部頭人內附。弘曆以楊應琚病,命楊廷璋赴永昌接辦抵禦緬軍。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正月,清軍徵緬失利,弘曆諭楊廷璋回廣東。二月,底瓦江之戰,清軍徵緬失利。閏七月,賜楊應琚自盡。緬軍入寇雲南。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二月,弘曆令傅恆赴雲南,經略徵緬事宜。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正月,命阿桂、阿里袞協助傅恆剿緬。十一月,副將軍、戶部尚書阿里袞死於軍中。傅恆督師徵緬,以緬甸地煙瘴,清軍損失大半。緬酋乞降,命班師,緬酋猛駁稱臣納貢。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小金川與沃克什土司相勾結挑釁,命阿爾泰勸諭小金川。和親王弘晝、大學士傅恆相繼逝世。十一月,土爾扈特蒙古脫離俄國羈絆,返回祖國。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部進入中國境內,弘曆命巴圖濟爾噶勒赴伊犁辦理安置事宜。九月,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等於熱河入覲,封渥巴錫為汗,以下封親王、郡王等爵。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歷時九年成書,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百科全書。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曆為多爾袞昭雪,復其王爵。


分享到:


相關文章: